25.赶海(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赶海(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6 17: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赶海》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zǎi ( )zài ( )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第4段是略写。其中“平静”一词,最能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性,为“写”作铺垫。)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赶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既然有趣,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住美好的趣味瞬间。)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赶海
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课后反思:
《赶海》——梦中花落知多少
“海”一直都是我的梦中情结,我身处内地,能长年看到海的机会等于零,只能在假期中如滔滔江水般“东去到海不想回”。
《赶海》一文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深深吸引这我,我没有过任何赶海的机会,我所教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如何使文中的“海趣”找到共鸣呢?
我的做法如下:
由学生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引发对大海美的印象。
在朗读中学生交流着“我”的赶海之趣。
在评价中帮助学生体会“我”的 赶海之趣, 捉虾之趣, 观景之趣……
在句式比较中体会“嘿,我抓住了一只海星!”等语气组词开头句中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