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知道对外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日本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2)、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贡献值得后人称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有美国唐人街、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悉尼唐人街等)。
出示问题:你认为这些图片的共同之处是什么?通过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唐朝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唐朝留给世界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唐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大国崛起、走向世界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一睹大唐中外交往的风采。
(二)、讲授新课:
师: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与各国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加强交流与联系,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唐朝逐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一、遺唐使与鉴真东渡:
一名唐朝时期的中国水手跟随日本的船只去了日本。
1、船上载着什么人?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午饭时间到了,水手人生地不熟,找了很久没有发现家餐馆,甚至连卖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原来他来到了“坊”里。之后他改变了线路,去“市”上找吃的。进入餐馆后,他更加惊讶了。菜单上的菜名有许多中国字夹杂在里面,而日本字也和汉字的偏旁很相似。点的饭菜与在唐朝时吃的基本相同,结账的时候用的钱币也很类似。他越来越迷惑了,这是在日本还是在唐朝啊?
请你来帮他解疑惑。
船上载着日本派遣的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派遣来华学习交流的使节,当时称为
“遣唐使”。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中国水手为什么感觉日本像极了中国呢?
因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展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问:1、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献还有哪些?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总结:①外形相似,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图钱币上都有汉字。从时间上看,“开元”比“开珎”早87年。
2、仔细观察汉字与日本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有些日本文字是在参中国汉字书和书偏的基础上创制面成的。
任细观察唐服和日本和服,你发现了什么?
唐服 和服
服饰相似
结合下面材料,讨论回答:
材料一: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刺激着大和的统治者。天皇和一些留学中国的土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学生讨论回答:
唐朝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文化,实行改革。如唐朝的官制、法律、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深远
教师活动:
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来呢?日本与唐朝的频繁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日本大和
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师:走在街上,水手总能听到日本人在议论鉴真和尚,好像在讲述英雄事迹。他对鉴真的故事充满了好奇,现在我们就来满足他的好奇。
师: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展示图片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1)根据所学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2)介绍鉴真的杰出贡献
(3)为什么鉴真坐像被日本人视作“国宝”?
(4)日本向唐朝学习,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
1、第一次未出海便天折。鉴真被诬告与海盗勾结,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第二次被风浪所阻。鉴真一行在海上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靠岸。一个月后,他们再次出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一行人被渔民救上岸。
第三次东渡未能成功,因官府出面阻止。第四次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第五次遭遇台风,东渡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日失明
第六次东渡成功。754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学生结合课本,归纳得出:
2、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分析得出:鉴真坐像是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日本政府把它视为“国宝”表示对鉴真的尊重和对中日友谊的珍视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学习日本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小结:舍己为人传道艺: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唐风洋溢奈良城:通过日本与唐朝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教师讲解:《秦王破阵乐》初乃军歌,唐太宗李世民将其编成大曲,在原曲的基础上,又加入魏征等人编写的辞章,唐太宗十部乐中的“高丽乐”,就是朝鲜文化传入中国的结果。
教师出示材料:
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朝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其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的影响。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
是汉文。七世纪时,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制了“吏读”,以帮助阅读汉文。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传入新罗,佛教也由唐传入新罗。新罗的天文,历法、服饰、艺术、建筑都受唐朝的影响,各项制度也大都模仿唐朝。
--------------摘编自张传至《简明中国古代史》
教师提问: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预习内容,归纳材料的主旨:
学生回答:
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曾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大部分制度,在习俗、艺术、科技成就等方面,也受到唐朝的影响。唐朝也积极吸收朝鲜的元素。
三、玄奘西行:
教师:说说《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有关玄奘的图片并讲述玄奘是唐朝高僧,又称三藏法师。为了求取佛经,贞观初年西游天竺。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架起了中印友谊的桥梁,在世界文化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请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天竺指的是今天的哪里?玄奘为什么去天的?2、玄奘西行发生在什么时候?他从哪里出发?
3、玄奘西行有什么样的成果?行有什么样的成果?
学生回答:
1、天竺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围,为了求取佛经。
2、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从长安出发。
3、成果:(1)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2)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
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1)玄奘取经与小说和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2)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玄奘西行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方面看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都是作者虚构的。
学生讨论得出:
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喜欢和唐朝交往,甚至不断吸收大唐的文化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师:结合上述材料,讨论总结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有哪些?
生:(1)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为唐朝的先进文化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收其精华,为己所用。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四)、课堂练习
1、唐朝的繁荣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唐朝时,先后派遣十多次遣唐使来中国的国家是( B )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2、一个东渡日本的中国和尚,为何两国人民世代传颂他的迹,诵念他的名号?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A )
A、他讲授佛经、弘扬佛法B、他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C、他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D、他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3、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 D )
A、民间商贸往来B、使臣相互通好C、进行技术交流D、以佛教为纽带
4、古老的中国诞生了四大文学名著,其中,《西游记》取材的史实是( D )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行
5、下列对玄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曾历经艰险到天竺学习佛学B、他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C、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D、他生活在隋朝时期
6、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五)、板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日本 : 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新罗:在许多层面相互借鉴
天竺:玄奘西行,吸收外来文化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