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风娃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风娃娃》是一篇童话,讲述了风娃娃一心想为人们做好事,结果好心办了错事的故事,以“风娃娃的情感变化”为主线,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因此,风娃娃的情感变化是本课教材的重点内容。本文层次清晰,段式结构相似,都是从风娃娃“看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三个方面来写。其中运用了很多修饰的词语,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为此捕捉词语,展开想象,感情朗读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全文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旨在体验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的美好愿望的快乐心情,在识字写字理解词义的同时,重在体验风娃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前三自然段,准确认读“抽、续”等8个生字,初步掌握多音字“得”的两种读法及写法。
2、能正确书写“车”字认识车字部及部首字。
2、通过朗读,感受风娃娃的热心,体会做了好事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通过朗读,感受风娃娃乐做好事的心情。
教学难点:
读准多音字“得”,理解“抽、秧、使劲、断断续续”等词语。
初步感知“风娃娃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的方式,来表达风娃娃是怎样做好事的,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风车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昨天回家预习24课风娃娃了吗? 现在课文里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2、这篇课文里的生字可是没有注音的,而且生字行也没有给同学们注拼音,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生举例。
总结:利用文章的上下文或是字的偏旁、部首、部件来猜出字音。利用以往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猜读生字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以后你们在读课外书时就可以用上。让我们一起带着开心快乐,走进24、风娃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预习的结果,了解孩子们认识生字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提炼孩子们自己识字的方法,激发孩子自主识字的兴趣,并鼓励孩子们用猜字的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扫除孩子们课外阅读中因为生僻字产生的为难情绪。)
说到娃娃,你们家里都有玩具娃娃吗?都有什么样的娃娃呀?那你们喜欢这些娃娃吗?总结:作者把风称作风娃娃,说明作者喜欢风。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结合生活体验,感受作者在童话中所表达的情感。拉近了课文与孩子的距离,把握住文章情感的基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作者为什么喜欢风?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想一想:风娃娃到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生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
2、指名边回答边贴板书。并指导写车字。
A、车字是独体字,车字本身就是它的部首,所以我们称他为部首字。像这样的字,我们学过有很多,生举例木、鱼、虫、巾、
B、独体字,正确顺写笔顺很关键。师边写边讲要点。学生学写,描一个写一个。评价方式:大小适中打一颗星,横平竖直打一颗星,关键笔画占位正确打一颗星,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设计意图:二年级作为低学段,识字写字仍然是重中之重。归类识记可以加大孩子的识字量,也便于孩子们有效识记。因此,通过强调车字部,让孩子们迁移了以往学过的这类部首字,达到以一带十的目的。同时强调了车字的笔顺,为区分车字部书写笔顺,打下基础。)
三、研读好事
出示第一自然段:体会风娃娃的帮助人的愿望和妈妈的期望。
风娃娃有什么愿望?指名读出愿望的美好!
妈妈让他到哪里去实现愿望?为什么要去哪里?指名读妈妈的话,体会妈妈温和的语气。
(设计意图:风妈妈的出现,让学生们获得了更真实的角色体验,风妈妈的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此自然巧妙地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
出示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娃娃吹风车的整个过程,体会它做事时不同的心情。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什么样的流水叫断断续续地流?指名答。
谁能读出水流断断续续的感觉来呢?指名反复读。
理解抽的两种字义:出示图:风车是怎样抽水的呢?生观察,师讲述:风车就是这样,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浇灌高处的庄稼。
A在这里,抽有吸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谁能给抽组个词呢?
B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从事物中拿出,比如:抽书,谁还能组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发展组词造句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基于此,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风车抽水对新疆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这里充分发挥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让孩子们明白风车抽水真正的作用,以此来理解抽字的字义。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大量组词,达到使用抽字的目的。)
出示图片,拓展:风娃娃到田野里还发现了什么?生观察图,并练习说话,为下一句铺垫情感情绪。
总结:田里的幼苗就是秧苗。秧字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表示植物的幼苗。比如:辣子苗可以说是辣子秧,谁还能给秧组词?生组。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文本结合图片,展开想象补白。学生初步具备了将画面转化成语言文字能力,结合图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力。通过这种转化,积淀文章情感,深入理解文本。)
6、看到这样的庄稼地,看到这样的秧苗,此时它是怎么做的?生读句子
7、实物上台演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他吹风车的表情和动作。指导通过反复读,体会风娃娃急切的心情。
总结:风娃娃帮助的结果是风车转得飞快。指导“得”字书写。
A它是个多音字,这一课它的读音是轻声,他后面的词飞快是对转的速度的补充。
B得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它右半边分横较多,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右上部的横距要均匀。
C师范写,生学写。
(设计意图:风车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通过实物操作,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官和文字紧密结合。)
8、指名读风娃娃帮助风车的结果的句子。理解“哗啦哗啦”说明抽上来的水很多,很大。
体会风娃娃实现了愿望的心情。反复读出它的心情。
9、看着提示讲一讲这件事呢。指名填。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层次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字理行间所表露的感情,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读文前,不管是指名读,还是齐读,都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读的目标,将这一段学精,读透,结合课后题,根据小标题讲述故事,能保证学生们下面的自学顺利的进行。)
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度:刚才用“风娃娃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的方式,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这种方式,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填一填第三段的内容。生自由读。指名填。
2、齐读这一段,想一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自由答。
出示图:理解船夫的工作。
船工们就是这样一个连一个的拉着船。为什要拉船呢?因为船要往上游走,没有风的话,像这种拉货的船走的很慢,尤其是遇上一些难走的河道,就得靠船工们拉。
3、生观察图,说说船工们拉船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指导朗读风娃娃做事的句子,体会风娃娃的热心。
5、试着讲一讲风娃娃是怎样帮助船夫的!
(设计意图: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结构,句子排列,感情变化。所以,这一段的学习就相对简单,处于半扶半放的状态了。只是通过观察图片,解决了生活中不常见的船夫及船夫的工作,体会船夫们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帮助的心理,以此衬托风娃娃们在听到感谢后极其高兴的心情。)
四、板书设计
24、风娃娃
吹风车
吹船帆
吹风筝
吹小树、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