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简介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罗斯福扯起美国之帆
1945年4月12日,一位现代历史上的巨人与世长辞,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两个月,身心疲惫的罗斯福在佐治亚温泉休养时,悄然逝去。
■架双拐登上总统宝座
1882年1月3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在纽约哈得孙河畔一个显贵的家庭里。命运赐给他的是英俊的容貌、善良的性格和聪明的天赋。他14岁进入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学习,四年后来到哈佛大学,并于1901年加入共和党人俱乐部,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正是这一年,他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罗斯福决心仿效堂叔进入政界,并在1910年找到了一鸣惊人的机会。他打算竞选纽约市参议员,但却是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出现。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1920年,罗斯福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并在1928年成为纽约州州长。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克利夫兰的奇特祝愿
在罗斯福的总统任期内,两次遭遇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困难时期,一次是4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另一次则是珍珠港之难。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
罗斯福从整饬金融开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的3月9日至9月16日的短时间内,制定了15项重要立法,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惨痛的打击。自从连获三任的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意图保持中立的美国一直介于战争边缘,这次袭击却使它到了战争的紧要关头。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代表美国对日宣战。他发表了六分半钟的演说,这个简短的演说,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在此后严酷的战争中,罗斯福带领美国,成了反法西斯的伟大斗士。他提出了“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的战略思想,亲自决策了进攻北非,破格任命艾森豪威尔等人的指挥权,这对当时和未来的战争、当时和未来的美国,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罗斯福没看到自己的画像
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美国经济由于武器生产全面繁荣。罗斯福起初想按“孤立主义”意愿保持中立,随即明白美国不可能长期置身战争之外。1941年,他通过艰苦的努力签署了“租借法案”,以向岌岌可危的英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这一举动让丘吉尔欣喜若狂,欢呼说:“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上最好的行为。”不仅对英国如此,它在日后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此后,美国进一步修改了中立法,开始出动军舰装运武器,实际上和德国在大西洋开始了未经宣战的战争。这种情形一直延缓到珍珠港惨剧后美国全面参战。
由1940年始,罗斯福余生的时间里参与了所有的有关世界的重大决定,并在其中起到了策划和领导者的作用:1941年8月他与丘吉尔在纽芬兰一个半岛的洋面上相聚,举行了大西洋会议,共同起草了《大西洋宪章》这一伟大文件;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会集白宫,签署了由他本人最后修改并命名的《联合国宣言》,联合国诞生;1943年11月,和丘吉尔在开罗同蒋介石会谈之后,飞抵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了“三巨头”会议,吹响了战争反攻的号角;1945年2月,“三巨头”集会雅尔塔,罗斯福以多病之躯斡旋、调停,保证顺利达成《雅尔塔协定》……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之一,罗斯福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丘吉尔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个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在罗斯福的晚年,他追求的是他所设计的今后“世界秩序和持久的和平”,也就是美国力图控制战后世界的设想。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可以看出他的种种努力的明显痕迹。
罗斯福最终没有看到自己完成的水彩画像,但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PAGE
1二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影响。
2、掌握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罗斯福的人生历程理解他的性格对新政推行的作用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2、体会国家政权在克服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3、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1933年3月4日,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击败共和党候选人胡佛,宣誓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严重威胁着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生存的情况下当选为总统的。罗斯福当选后,开始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
一、 实干家罗斯福
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领导美国人民渡过大萧条时期。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罗斯福提出新政
(1)提出:罗斯福曾向美国人民宣布,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并宣布称:新政绝不是一种政治游说,而是战斗口号。他鼓励美国人民恢复自信心,战胜恐惧。
(2)准备实施新政:罗斯福上任后立即施用新政“药方”“医治”美国经济。虽然他并没有一幅清晰的新政蓝图,但他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
3、新政的实践
(1)实验:罗斯福起用一批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为他打造新政的政纲,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国会也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并在百日新政期间,批准政府提出的苏所有立法方案,支持总统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罗斯福还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罗斯福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2)发展:新政一开始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改革意义的一系列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3)罗斯福因其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
二、施行新政
1、新政的实施
(1)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原因:大危机首先开始于美国金融领域,引起银行纷纷倒闭。
措施:新政从整顿银行开始,罗斯福在就职的第三天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
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一解决货币饥荒,并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作用:这一措施的实施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
农业方面: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工业方面: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执行该法。该法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措施: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的组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兴建等。
作用:众多庞大的公共工程建设对缓解失业起到重要作用。
(4)保护劳工权利
措施:1935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作用: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措施:1935年,《社会保障法》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到1939年,全国性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妇女、儿童和病残者的救济制度逐步形成。
作用:它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我思我悟:
在罗斯福的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但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3、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新政实际上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作用: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渡过难关
1、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重大作用。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金融恐慌基本结束。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近70亿美元,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1936年底,工业总产值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一半。
2、罗斯福进一步改革
(1)背景:1935----1937年,证券价格出现上涨高潮。由于担心再次出现证券价格暴跌、通货膨胀过度的局面,罗斯福政府与1937年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公共工程开支和农业补助,开征社会保险税,结果导致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
(2)措施:罗斯福果断恢复赤字开支,增加公共工程拨款,扩大公共工程规模,推出新的农业调整法。
(3)影响:美国经济重新回升。
1939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到二战爆发前,美国国人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3、二战期间美国经济的发展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概况: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激增。
1943年,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产品价格上涨一倍多。1940---1945年,农业纯现金收入增长4倍多。二战结束后,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美国,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
PAGE
5炉边谈话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 http: / / baike. / view / 19121.htm" \t "_blank )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就此定名。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原来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拯救金融:第一次“炉边谈话”(罗斯福新政 ( http: / / baike. / view / 68802.htm" \t "_blank )的开始)
罗斯福 ( http: / / baike. / view / 20972.htm" \t "_blank )的前任总统胡佛 ( http: / / baike. / view / 140841.htm" \t "_blank ),4年任期内正碰上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崩溃,至1932年冬天,全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人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怜的公共救济,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积蓄度日。
经济的萧条、信用的危机,终于导致1933年情人节晚上整个美国银行开始总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银行成批地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元,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银行门前人山人海,挤兑风潮遍及全国,就在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证券交易所正式关闭。
罗斯福临危受命,宣誓就职,发表了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充满自信与激情的、简洁缜密的就职演说。就职演说取得了巨大成功,仅周末就有50万封信飞向白宫。
人们热烈期待着新总统的“新政”。 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发布了两条总统通令———要求国会于3月9日举行特别会议和宣布所有银行休假4天。国会特别会议赋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权力和根据银行资产发行货币的权力,同时赋予政府对囤积和输出黄金的行为实施严惩的权力。银行休假则有助于打破充斥于金融界的恐慌和紧张状态,使政府扼制了挤兑风潮和有时间赶印货币。
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于当年3月8日举行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金融业中的诸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此举有助于在政府和新闻界之间架构一座沟通的桥梁,也达到了政府通过传媒稳定民心的功效。
白宫记者招待会从此成为惯例,每周两次,每次约120名记者参加。在罗斯福执政的12年里,共举行过998次记者招待会。
为了进一步得到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3月12日,即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复兴工业:第二次“炉边谈话”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的恶性竞争、极度贫困的劳工及劳资关系异常紧张,使
美国犹如处在一个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被摧毁的可能。新政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工业的复兴是没有希望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制定相关的法规外,还必须取得企业和劳工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为推行复兴计划,于5月7日发布了第二次“炉边谈话”,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随之,《全国工业复兴法》
出炉,它是对大萧条中美国工业中明显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与此法规相配套的,有许多详细的行业法规,比如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接 受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 为此,罗斯福发布了第三次“炉边谈话”。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劳动群众对此热烈响应,全国范围内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接连不断。
工业复兴取得了一些成就,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建成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全国性样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斗争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人们热情洋溢,连前总统胡佛都表示赞成。实行新政的前半年里,罗斯福把美国的萧条局面扭转了。头4个月,工业生产指数由59上升到100。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声称“罗斯福已经挽救了一 场史无前例的绝大危局”,“从来没有哪一个总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叫人觉得这样满怀希望”。1933年10月22日晚,罗斯福向全国做了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并高度概括了“第一次新政”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语言,人们怎么能不为之感召呢?
PAGE
1第六单元 第2课 罗斯福新政
姓名 班级
知识与能力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凯恩斯主义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 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国家成为资本家
C、取消自由竞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
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在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5、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C、要求企业遵循政府的经济法令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6、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 )
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8、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9、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
10、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
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需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摘自《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政财政赤字开支庞大的原因。
⑵材料二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营运”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A、B、D、C、B、D、A、D、D、A
二、材料题:
(1)恢复经济类:整顿财政金融,调速农业政策;救济工作类: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以工代赈;革除弊病类:制订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由于救济工作始终贯穿于新政措施的各个方面,所以财政赤字庞大。
(2)“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营运”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