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感悟与思考
2004年8月13日至30日,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希腊打出的口号是“欢迎奥运回家”。希腊作为古代奥林匹克的发祥地和现代奥运的诞生地,在世界体育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希腊给我们的印象远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对古代希腊学术和社会生活做了一番了解,便不难发现,发达的现代科学和人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很多是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人说“对于自然,科学家并不比古代希腊哲学家知道得更多”。的确,古代希腊文明几乎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基石。
思考与判断: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希腊 C 罗马 D 埃及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一段时间里,古代希腊在神话、哲学、文学、戏剧、建筑、雕塑、政治、历史、医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1.以海洋为依托的希腊早期文明
2.古代希腊城邦:
(1)特征:小国寡民
(2)政体: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等
(3)雅典和斯巴达:
3.梭伦改革:前6世纪初
(1)内容:
(2)作用: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4.克利斯提尼改革:前6世纪末:
(1)内容:
(2)雅典民主政治:
二.雅典民主“黄金时代”
1.伯利克里执政: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4.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三.辉煌中的阴影:
1.民主制的历史作用:
2.民主制产生发展的条件:
3.民主制衰落的原因:
【知识运用】
1.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雅典民主制度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实施: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还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参加立法。
[例1] 雅典民主政治机构主要由哪些部门组成①公民大会②氏族贵族会议③五百人会议④陪审法庭(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答案] B
2.试从经济、地理、思想等方面谈一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古希腊是个城邦国家,手工业较发达,个人有较大的独立性。当时哲人特别注重个人,由此出现了个人本位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就特别崇尚自由。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民主政治“视自由为其宗旨”,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是“人人轮番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自由体现在个人生活是“人生应任情而行,各如所愿”。以个人为本位,每个人任意行为,势必引起人与人的矛盾冲突,故西方哲人特别关注矛盾、斗争。赫拉克利特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存在的基本状态。他指出:“战争是普遍存在的,正义即是斗争,万物皆由斗争而产生。”同时,古希腊是由一些互不归属的城邦组成,各城邦之间时常相互攻杀,在此背景下所形成的思想意识,特别关注斗争。在个人本位、自由主义、斗争哲学的文化土壤上滋生出议会民主制,打上了西方文化特定的烙印。以后出现的基督教是古希腊哲学与原始宗教结合的产物,其教义是将每个人都视作上帝的臣民,个人只服从上帝,这样一来,在基督教文化中,个人本位主义得以延续下来。归纳起来就是:经济——手工业发达,所以个人有较大的独立性;地理——自然条件恶劣,所以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个人独立的勇气;思想——崇尚自由,基督教义的影响——每个人都是上帝的臣民。
[例2]阅读下列材料:
伯利克里在演讲词中这样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①伯利克里认为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他执政时期的雅典是否具备这一特征?
③他对民主政治的看法是否有道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这一概念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理解伯利克里的基本观点。然后结合课本中伯利克里为实行民主政治采取的措施作答。
[答案]①他认为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是政权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②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所以具备这一特征。③有一定道理,直到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它在形式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公民通过各项措施维护民主制度。这些都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它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外国公民无权享受这种民主,因而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它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的。
[例3]下列享有雅典民主权利的是( )
A 成年男性公民 B 妇女 C 广大奴隶 D 外邦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虽然伯利克里尽量鼓励公民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但真正能参加公民大会的仍只是少数男性公民。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答案]A
拓广与探究
[例1] 学习中国中国古代的政治,一个总的特征就是专制,为什么西方却这么早就出现民主政治呢?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比较东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应主要从东西方之间经济形态上的差异方面寻找原因。另外,地理环境、思想教育等也会对政治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农业社会产生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经济,工商业谓之末,一直受着轻视、忽视,自然也就不发达。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封闭、保守、压抑的宗法制度。这种政治重视的就是伦理。反对个人自由,反对贪图私利、越礼享乐,强调天予的尊严、国家的统一、尊卑等级的神圣、品德修养的重要,反对个性自由的发展,压抑种种人性。与之相反,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社会则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权,成年公民可以参与讨论重大议案。民主政治使西方人崇尚个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崇尚个人的财富、个人的爱情,崇尚个人冒险和个人奋斗。这种地理、经济、意识上的差别造成了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请回答:
(1)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
(2)你能对比分析和评价这些思想吗?你从中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个性?
[解析]一定社会的思想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回答本题时,应结合东西方之间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异同来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认识。
[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些掌握较多财富的上层社会地位要高一些,而掌握财富少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所以会出现阶级和阶层的对立,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对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后,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低,所以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男子的地位逐渐上升,所以出现对妇女的歧视,东西方皆然。
(2)这是对东西方社会发展共性的认识,但二者之间也有不同,像西方古希腊的阶级对立就不如中国尖锐;中国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比西方低得多。
(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 与古代希腊文明发展有关的最重要地理因素是 ………………………………( )
A.河流 B.山川 C.海洋 D.森林
2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 )
A.小国寡民 B.以血缘为关系组织在一起
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来往 D.实行奴隶制
3 造成希腊城邦这一突出特点的原因是 ……………………………( )
A.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 B.山峦和海洋的阻隔
C.市区和农村人的不相往来 D.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4 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是 ………………………………………( )
A.希腊 B.斯巴达 C.罗马 D.雅典
5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
A.首席执政官 B.城邦大会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6 在伯利克里时代,真正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A.全体城邦公民 B.所有男性公民
C.少数男性公民 D.所有男性公民和部分女性公民
7.“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
A.罗马帝国 B.雅典 C.东罗马帝国 D.斯巴达
8.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9.通过改革在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的是(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10.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满足人们参政的需要 B.提高政治的透明度,更好地管理社会
C.最大限度地凝聚本邦公民 D.提高人们的政治管理水平
11.古希腊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明,原因有( )
①奴隶的劳动 ②民主政治的实行 ③思想的解放 ④优越的地理位置 ⑤东方文明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2.《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综合运用】
13.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14.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表现不包括( )
A.大多数官职由所有公民抽签产生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可领到津贴 D.民主政治适用于雅典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15.阅读下列材料: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伤害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请回答:
(1)伯利克里是什么人?怎样评价他?
(2)材料说“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怎样理解这句话?
(3)在当时担任公职的条件是什么?
(4)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有什么特点?
【开放创新】
16.克利斯提尼夺取政权后,制定了陶片放逐法(也称贝壳放逐法)。此后,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被流放国外十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著名政治家、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铁米斯托克,曾经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志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但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所写。
结合教材和你的理解,谈谈应该怎样客观公正地评价陶片放逐法
第2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感悟与思考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社会发展的很早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由此可见,法律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的需要,准确地说因为人们之间交往频繁才产生的一种需要。罗马帝国从其地理位置上看,处于五海三洲之地,自古以来,各民族、各地区间交往频繁,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交往。而且从本质上说,这种交往是不同特质的国家、民族、种族间的交往,它完全不同于东方——像中国一样如此大的范围内以一种经济形态存在的社会。所以,用一种共同的约定来维护统治,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法就是这种约定。
思考与判断:罗马法律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罗马法:
(1)定义: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特点:阶段性
2.《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3.万民法:
4.《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习惯法
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三.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1.作用: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
(1)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2)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知识运用】
1. 简要分析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罗马法主要包括《十二铜表法》,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和帝国时期的万民法。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性。作为回报,他们主动履行公民义务。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机动灵活的实用性,最大程度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有助于巩固罗马政权。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缓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紧张程度。(2)局限性:同态复仇,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公民法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司法规范则不够完善等。
[例1]下列有关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法承认财产不可侵犯性 B.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中渗透了自然法精神 D.罗马法的唯一遗憾就是没有阐明相关的法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罗马法的内容、作用及历史地位的理解。
[答案]D
2.罗马法体系完备,分类复杂,试结合本课所学给罗马法分一下类?
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不成文法);公法与私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及自然法;市民法与长官法等。
成文法——指一切用书面形式发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不成文法——泛指习惯法,内容包括过去的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通行的惯例。
公法——包括宗教信仰、祭司的法律地位、司法官吏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私法——主要指财产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和继承方面的规定。
市民法——专指罗马固有的、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罗马公民以外的外来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不受其保护。
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指适用于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罗马人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自然法——是罗马法学家承袭希腊思想家关于自然法的思想,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而提出的。(市民法与长官法略)
[例2]公民法和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
A.规定的内容不同 B.适用范围的不同 C.制定的依据不同 D.量刑的标准不同
[解析]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由此可见,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不同。
[答案]B
3.古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其民主制度,古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为什么?
罗马人对历史的贡献在其开创性地发明了用规范即法律来调整人与社会,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是神法也不是习惯,而是以世俗的名义发表的成文法。罗马法的蓬勃发展甚至产生了职业法学家,出现专门传授法律的法律学校,产生了不同的法律派别和大量的法学著作。
罗马法发展的标志是将习惯法变成成文法。第一部成文法是共和国初期的《十二铜表法》。由此起直至共和国终结,为罗马法的发展时期。当时的法律主要是市民法占主导,万民法则初次显露。市民主要调整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而万民法调整的是罗马与外邦人及境内各民族的关系。帝国前期,罗马法进入了空前发展阶段,法学领域人才辈出,佳作不断涌现,法学研究成了社会上最受敬重的职业,并因此出现了“法学五杰”。其中五杰之一的盖尤士著的《法学阶梯》系统总结了罗马法的成果。另一杰西塞罗将希腊以来认为万物均有其自身秩序的理性思想发展为一法律原则——自然法的著名论点。他说“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健全的理性,它始终如一,永恒不变。颁布有违自然法的法律是宗教所禁止的,即便部分废止它也不可以,同时我们也无法通过元老院的约束”,这种超越国家、优先于政权、作用于全人类的自然法概念,实际上暗含了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规范其实质应是符合公平和正义的,否则它就不是法律。如果人类有最高的法,应该是符合自然的法。
[例3]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罗马法的历史地位的理解。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近代初期阶段,西方资产阶级都根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从中发展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
[答案]C
拓广与探究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60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迈克尔·H·哈特(美)著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3)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所涉及到的两部法律的历史地位?
[解析]本题应先从材料一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得出,该文件出自《十二铜表法》,然后,由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联系到课本所讲《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和《查士丁尼法典》,并应理解罗马法即以上各个法律、法规的总称。
[答案](1)《十二铜表法》。
(2)因为查士丁尼颁布制定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世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3)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例2]1637年,德国人霍尔斯坦辨认出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了16个世纪的罗马城市庞贝。在这座城市各家居民住宅的墙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涂写上去的竞选标语。这些标语风格不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选民在自家房屋的外墙上涂写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的名字。如:玛格尼乌斯支持库斯皮乌斯·潘萨竞选市政官。(2)选民针对当地某个有名望的人,敦促他支持某一候选人。这类标语或写在被游说对象的宅墙上,或写在其住宅附近,以使他出人家门时能够看到。如:普洛克路斯,请把你的位置让给弗郎拖吧。(3)选民为给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拉选票,甚至采取辱骂或诅咒的方式。如:谁若是反对选举昆提乌斯,谁就是头蠢驴。(4)有些标语则属于对政敌的反面攻击。如:所有的小偷都强烈要求你们选举瓦提亚为市政官。
仔细分析选民涂写的以上各类标语,你会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解析]庞贝古城于公元79年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消失,而当时罗马帝国刚建立不久,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回答此题时,应结合材料中列举的几种情况和当时罗马的政治经济状况作答。
[答案]上述各类选民标语诞生在古代罗马并不足为奇,它恰恰反映了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健全和高度发展。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标语,我们也不难推断出罗马地方城市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地方城市的执政官不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而是由市民自己选出的,所以会出现以上不同的标语(为了使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获胜);地方城市有较大的自治权,所以选民会挖空心思地使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获胜,从而使选出的执政官代表他们的利益。当然,罗马地方城市不可能独立于罗马政权之外,它们仍然是国家的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仍然要服从中央的决定,尽管它有较大的自治权。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2。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刻在十二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摈弃了以往法律中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3。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 )
A.罗马法学家不断努力 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4。下列对于罗马公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罗马法律体系的统称 B.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C.是一部具体的经济方面的法律 D.对于维护罗马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5。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
A.习惯法的废除 B.《民法大全》的制定
C.《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D.万民法的制定
6.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民法大全》的制定
C.《民法典》的颁布 D.不列颠法系的形成
7.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主要原因是( )
A.罗马人富于创造性 B.罗马民主政治空前发展
C.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 D.对外战争使罗马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8。《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 )
A.习惯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法律 B.习惯法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习惯法是公平的
9。公元前3世纪之后,罗马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法律本身的问题 B.公民要求有更多的权力
C.罗马的对外扩张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尖锐
10。为统治日益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加强军事统治 B.进行文化同化 C.进行经济扩张 D.重视法律制定
11。最让拿破仑感到自豪的就是他制定的 ( )
A.《法兰西帝国宪法》 B.《法国民法典》
C.《法国教育法》 D.《法兰西财产法》
【综合运用】
12.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经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结合你所掌握的有关罗马方面的课内外知识,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开放创新】
13.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你所知道的法律制度中是否有罗马法的影子
第1课参考答案
思考与判断:选B。公元前5世纪后期,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封制逐渐解体,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而在西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因而也最具代表性。
巩固与测评:
1. C 2.A 3.B 4.D 5.C 6.C 7.B 8.A 9.B 10。C
11。D 12。B 13。B 14。D
15.(1)伯利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首席将军。在他执政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伯利克里为民主政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2)雅典名义是实行民主政治,但对参政的公民也有一些性别、年龄上的限制,再加上经济的不平等和地理因素的影响,真正参政的只是少数人。所以他的话言过其实,是溢美之词。
(3)自愿和才能。
(4)主权在民、政治自由、法律至上。
16.首先,它体现了民主,每个公民都可以参加,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愿望;其次,它为国家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个别有野心的人物,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再次,它可以使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成为公众的敌人,不要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另外.陶片放逐法不株连亲人,这是它的进步之处;最后,被陶片投出的人不管你身份地位如何,都得被放逐。关于它的消极作用,材料中提及“14个人刻了190片陶片”,这时的陶片放逐法就成了打击政敌、剪除异己的手段了。
第2课参考答案
思考与判断: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1)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伴随着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学体系的最终形成。
巩固与测评:
1.A 2.D 3.C 4.C 5.C 6.B 7.C 8.C 9.C 10。D 11。B
12。耶林格的这段话比较简要地概括指出了古代罗马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其历史影响。其中,第一次武力征服指的是罗马以军事扩张立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基本实现对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控制、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迦太基、染指亚得里亚海对岸的巴尔干半岛、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夺占了希腊、恺撒发动对高卢的征服战争、庞培在小亚细亚连年用兵、屋大维则兼并埃及、克劳狄一世的对外战争等,从而使地中海沿岸各地基本上都被纳入罗马的控制之下,成为帝国的疆土,辽阔壮美的地中海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罗马人的内湖”。
第二次宗教征服足指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后,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这样,它在罗马帝国辽阔的版图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相继扩展到亚、欧、非三大洲。到了近代,基督教又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扩张传入美洲,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的征服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军事扩张和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武力征服而传播的,自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暴力色彩。
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法律在罗马社会的广泛普及,必然伴随着罗马文明的外传而弘布,从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尤其是进入近代以来,它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从而使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了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了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武器。但是,这次以法律为武器的征服却是各地区广泛接受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需的,而非伴随武力而来去,所以,也就成了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3。(1)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工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际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的陪审制度为法国所继承,又于11世纪时传人英国。在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终于发展成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这种制度很快推及美、法诸国,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2)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的法律制度。保护人可以出庭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实际上也就是辩护人制度。公元1世纪时,这种保护人制度发展成罗马国家正式的律师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起源于罗马。
(3)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或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加以继承与发展,用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此外,西方国家也普遍继承了罗马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