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II(人民版)专题7—8综合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3.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4.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A.由社会主义倒退资本主义 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
C.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D.从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
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 年
6.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④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
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
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
8.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敌视、封锁 B.自然灾害严重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消极抵制 D.被推翻的阶级敌人破坏
9.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
10.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大清洗运动
11.有关苏联在二战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农、重、轻比例协调发展 D.斯大林体制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12.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改革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改革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
14.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15.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1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7.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两个核心国家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联邦德国 ④意大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标志欧洲联合迈出第一步的事件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C.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 D.欧元的发行和使用
19.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点是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20.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21.导致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②现代科学的发展
③各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加深 ④国争夺世界的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
①降低关税 ②减少贸易壁垒 ③促进自由贸易 ④帮助美国占领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催生世界贸易组织的是
A.多哈回合谈判 B.东京回合谈判 C.乌拉圭回合谈判 D.肯尼迪回合谈判
24.世界贸易组织应属于哪一类型的国际组织
A.区域性、专业性 B.世界性、政治性 C.区域性、政治性 D.世界性、专业性
2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期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具有“等同黄金”的特殊功能的货币是
A.卢布 B.美元 C.英镑 D.欧元
26.一些国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互相以来程度进一步加深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27.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国际经济组织的减少 B.国际贸易大幅度提高
C.跨国公司的数量减少 D.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28.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联合国 B.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C.世界贸易组织 D.新兴发展中国家
29.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是
A.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加剧了业已存在的各种问题
C.丧失了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D.挑战和机遇并存
30.关于“非洲需要世界,世界需要非洲”的口号的本质含义是
A.不允许他国干涉非洲经济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
C.非洲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D.非洲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分)为什么?(4分)
(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5分)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5分)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请回答: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2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3分)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2分)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2分)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分)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4分)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C D C C D D B A B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A B C C A C D B B C B D B
31.(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
(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1)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2001年。
(3)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哪些问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方面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建议: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