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7 13: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创新全球治理注入上合智慧
开放
孔子之乡,高朋满座。黄海之滨,共商合作——
融通
互利
共赢
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大国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外交事业的发展
(1)表现
(2)成就
(2)中美建交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70年代外
交成就
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方位外交

(3)中日建交

①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③中美建交过程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综合国力
国际格局
国家利益





2.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
近代:屈辱外交
现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分别概括近、现代外交特点?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认识:
1.弱国无外交

周恩来
1、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领导南昌起义
3、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转战陕北领导人
5、文革期间坚持党和国之用日常工作,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机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
6、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8、基辛格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9、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这盛世,如你所愿——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①背景: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葡)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正义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看到无法阻止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步伐,便伙同日本提出“双重代表权”议案,即接纳新中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并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拥有的代表权。这种制造“两个中国”的荒谬主张,当即遭到中国政府严正拒绝和驳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时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③会议:
1971年10月
压倒性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Chinese?are?coming)
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提案通过后,出席联大的各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 意义:
  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展开了各个领域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与联合国——不能没有对方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官兵
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


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在政治上,美国孤立中国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
  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下,到1953年,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数十个。

1950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原因
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重要作用
美苏争霸、美国不利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曾经有人感叹,美国人可以踏上月球,却无法踏上中国的土地。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成了第一批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客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实现了两国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民间交往。
庄则栋(左)向科恩赠送绣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
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随行记者
“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发展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周恩来
一颗小小的乒乓球,打开了封闭20多年的中美交往大门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过程
a.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与他举行多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以及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安排等进行磋商。16日双方同时发布了会谈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基辛格访问中国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举行会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欢迎。尼克松成为第一个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

中美建交过程
美国时代周刊1972年3月8日封面: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在美媒看来,尼克松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尼克松访华成果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赴杭州飞机上
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尼克松访华或发表《联合公报》意义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过程
中国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过程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2月5日,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
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过程
一些媒体将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的中美合作伙伴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关系。
新时代中美关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27日 接见田中角荣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多次会谈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在所有背信弃义的人中,小日本是最坏的一个。
——基辛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日建交
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越南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强调,改善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互信。他希望日方以更多实际行动和具体政策体现中日互为合作伙伴、
互不构成威胁的
战略共识。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日建交
  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③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坚决捍卫多边主义 中国智慧闪耀联合国
作为这一多边机制的坚定捍卫者,中国为提升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凝聚力,贡献了从思想到行动、从理念到方案的一系列中国智慧,受到广泛赞誉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截至2018年6月,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77个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
事例1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与中国建交国家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事例2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根据多边国际条约,即创设性文件建立的组织。它规定自己的宗旨、原则及活动章程,有一套常设的组织机构。其宗旨、原则和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主持圆桌峰会并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事例3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岘港举行
事例4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两次APEC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事例5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2次峰会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韩国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主旨演讲,强调让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
事例6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金砖五国”(BRICS)引用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印度(India)和南非(South Africa)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五国”。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亚信峰会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亚信会议现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亚信峰会
事例7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用自信、诚实、务实的外交风范,用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扩大中国“朋友圈”。未来,他将带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现在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人的朋友
  ——俄罗斯《专家》周刊
  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愿意拒绝中国的拥抱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