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___________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反映出普通老百姓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并在________________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二、疑难探究
为什么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__________”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_》等。
2.读重点字。
规矩( ) 翡翠( ) 鞭炮( ) 小贩( ) 燃放( ) 熬汤( )
蒜瓣( ) 蜜饯( ) 玩耍( ) 爆竹( ) 截然不同( )
3.识多音字。
(1)这些大学生为了更( )上一层楼,三更( )半夜还在用功学习。
(2)他们两人之间( )的交流从来没有间( )断过。
4.辨形近字。
(1)七夕今xiāo( )看碧xiāo( ),牵牛织女渡河桥。
(2)河tān( )上的几个tān( )位生意都不错。
5.解关键词。
(1)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娴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4)( ):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6.感知课文。
(1)本文以_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_为纬线结构全文,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展示了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2)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元旦和_________写得详细,_________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
二、品读达标
阅读“除夕真热闹”至“逛天桥和听戏”,回答问题。
7.从哪两个方面可以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8.选文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特点?
9.选文详写了除夕和元旦的不同光景,这种写作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B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蒜瓣(suàn) 饺子(jiǎo) 鞭炮(biān)
B.翡翠(fěi) 逛街(guàng) 元宵(xiāo)
C.熬夜(áo) 风筝(zheng) 循环(xún)
D.庙会(miào) 榛子(zhēng) 挣扎(zhē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万象更新 临危不惧 不屈不饶 奋发图强
B.披荆斩棘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万不得己
C.举世闻名 破烂不堪 小心翼翼 截然不同
D.不容争辨 残灯末庙 风欺雪压 倾盆大雨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要___________;除夕要___
___________;元旦要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__。
4.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3分)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骤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娴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别称的一项是( )(3分)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
6.(2018·青岛)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4分)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2)端午节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 (4)重阳节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下联: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1)[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__________”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________”之意。(2分)
(2)[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2分)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______
(3)[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达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品读提升(23分)
(2018·苏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饺子记盛
谢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得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
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年2月23日《文汇报》,有删节)
8.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4分)
9.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0.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4分)
11.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6分)
12.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西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做简要分析。(5分)
C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8·张家界)语文实践活动。
1.哭嫁是土家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婚俗,哭嫁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下面两则《哭嫁歌》写一段介绍词向外来游客介绍哭嫁歌。(可从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介绍)
2.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咬文嚼字”可让我们感受汉字之趣。请仿照例句,解说图中所示的会意字。
图
字
解说
名
由夕、口二字合成,夕是夜晚,夜晚看不清对方的面孔,所以用口问“名”。
及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时间 追求美好生活 对比
二、除夕的晚上是繁忙、热闹的。家家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而元旦则是悠闲、快乐的。人们拜年,逛庙会,看野景。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老舍 舒庆春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
2. guī fěi biān fàn rán áo suàn jiàn shuǎ bào jié
3. (1)gèng gēng (2)jiān jiàn
4.(1)宵 霄 (2)滩 摊
5.(1)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2)熟练
(3)截然不同 (4)残灯末庙
6.(1)时间 人们的活动 节日习俗
(2)腊八 除夕 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
二、7.(1)从味、色、声上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2)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8.淳朴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9.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B 一、1.D [解析]D项“榛”应读“zhēn”。
2.C [解析]A项“饶”应为“挠”,B项“己”应为“已”,D项“辨”应为“辩”。
3.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过小年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 拜年、逛庙会 闹花灯
4.(1)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熟练。 (3)腊月初七、初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都冻死。
5.A
6.(1)① (2)④ (3)③ (4)②
7.(1)团圆 怀念祖宗 (2)喧 (3)示例: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二、8.“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
9.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0.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11.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地道的中国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12.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突出这一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C 1.①哭嫁歌内容上很多是表达离别父母、同伴或亲人的难舍难分的真挚感情(第一首哭同伴,第二首哭父母)。②它篇幅短小,富有生活气息(叙述生活细节,表达感情)。③语言通俗,口语化。④运用反复、比喻等多种方法表现情感,艺术性较强。
由人、手二字合成,后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前面的那个人,意为“跟上、抓住、达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