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8 07: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3.2明朝的对外关系
非洲首领小心翼翼地问:贵朝当今圣上是何人?为何会派这么庞大的一只船队来到我们这里?
一位长者好奇地问:这只船队的首领叫什么?为何会选择他统领船队?
一位年轻人急切地问:贵国物产真丰富!贵国真富裕!你们曾到达过哪些地方?外面的世界是否很精彩?我是否也能追随你们的船队远航并到贵国去看一看?
一位睿智的人捋了捋胡须然后问:你们的海船上都配备了哪些东西和哪些有才能的人,能让你们不远万里安然到达?
观乎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
你说对了吗?
第二张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你说对了吗?
第三张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
你说对了吗?
第四张
和平的使者
和平的使者
文化的使者
文化的使者
航海事业的先驱
从另一个角度看郑和下西洋:
“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
明朝史书记载,一些明朝官吏认为: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熟悉海洋的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戚继光,凯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海,就在前方。
不管是主动拥抱大海
还是惧怕大海、与海隔绝
甚至是被动接受来自海洋的威胁,
海洋能够提供给国家发展的机遇和资源都是存在的,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海运兴则国运兴!
我想就算人们能够进入太空的当今世界,
这句话仍然给我们留下无尽的启示!
让我们以一个开放的心态
去拥抱大海、拥抱太空、拥抱文明,
我们的民族就会国威重振,
我们自己也会不断进步!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倭寇的含义
评价
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组建戚家军,与其他抗倭将领合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历史背景
经过
郑和下西洋
背景
明成祖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世界上的强国
第一次下西洋在位皇帝
历史意义
时间:1405—1433年
次数:7次
目的
“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明朝的对外关系

追寻 “海”的痕迹


(郑和下西洋——友好主动)

聆听“海”的叹息

(戚继光抗倭——中外冲突)


1.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航行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A
2.下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B
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乙:探寻航路,寻找黄金
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3.“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郑和下西洋
D
4.“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
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他是 ( )
A.张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C
综合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转而为商,市禁則商转而为盗。
—(明)谢杰《虔台倭蟇》
材料二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1.材料一材料二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贺易的发展, 私人海上質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就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倭患根除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导致倭患根除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需再冒险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