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8 07: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3.1明朝的统治
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
1343年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四月初九,大哥饿死
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
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一份最离奇的履历
姓名:?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后曾自学过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主要经历:
1~15岁放牛  
16岁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7~ 20岁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化缘为生  
40~ 68岁做皇帝
原名:朱重八
后改名:朱元璋
史称:明太祖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
1368年
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②在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中央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地方
民政
刑狱
军政
(设三司)
明朝的中央集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皇明祖训首章》
秦汉1500多年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合作探究:你觉得废除宰相制度好还是不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②在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厂卫机构——锦衣卫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
你知道哪些与锦衣卫、东厂有关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中央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地方
民政
刑狱
军政
内阁制度
锦衣卫
东厂
(设三司)
明朝的中央集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八股取士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②在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厂卫机构——锦衣卫、东厂
为了选拔顺从皇帝旨意的官吏
目的:
特点:
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内容: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甲:根据指定观点,作出回答。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八股取士的危害:
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有利于加强君权。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
各抒己见
雏 形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明清
八股取士
僵化
完善
正式形成
科学制度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哪些是高产作物?有何影响?
2.明清手工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行业?
3.明清商品经济活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活动
三、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发展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发展
手工业
兴盛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发展
手工业
兴盛
商业
繁荣
史海拾贝:
晋商,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行业。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遍布全国,远至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号称“足迹遍天下”。明朝中后期,史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乔家大院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发展
手工业
兴盛
商业
繁荣








皇 帝
臣民
废 丞 相
中央
明朝君权的加强
废 行 省
地方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知识梳理
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明朝引进,清朝推广
纺织
棉纺业明朝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
丝织业中心,明朝为苏州,清朝为南京
制瓷
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为代表
商城
北京、南京为最大的商贸城市
商人
晋商、徽商最为著名
明朝经济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明朝的建立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集权
地方
中央
取消 ,设立“ ”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除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 的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1.背景:明朝提倡 。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 ”
(2)答题: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文体:
科举考试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成为丝织业中心。 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