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8 08:17:12

文档简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标要求】
1.知道辽、西夏、北宋之间的和战;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
2.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
契丹与北宋关系;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观察右图钱币,它是哪个民族铸造的?这个民族的政权建设如何?
1.契丹族
(1)生产生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________、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产生活: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_。
(3)统治措施: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________,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________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右图“澶渊之盟”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两个民族政权之间的议和?其议和的前提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历史影响?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__________的冲突加剧。
2.和战
宋太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战争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议和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
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议和
(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________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2. 下列选项不属于党项族首领元昊的治理措施的是( )
A.发展农牧经济 B.创制了西夏文字 C.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D.与北宋联姻
3.辽大举进攻北宋时,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下,亲征前线抵抗辽军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仁宗
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5.“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6.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繁殖),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
A进一步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边境贸易兴旺C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 D使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关系
7.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8.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9.辽.宋.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下列对发生的这些战与和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B.北宋对西夏称臣 C.签订停战协议后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D.北宋送给辽“岁币”
10.辽宋时期,辽宋边疆的汉族人安居乐业,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宋朝人,这说明( )
A.辽采取强制措施,不允许汉族人南迁 B.辽.宋边疆不同民族不断融合
C.汉族人纷纷依附实力更加强大的辽 D.北宋政治腐败,国内战争频繁,人民纷纷逃离
11.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帝”“大宋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