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材料小论文
趣味故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古时,在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有一天,老头家的一匹马失踪了,邻居都为他着急,可老头却一点也不急。他对邻居说:“丢一匹马没有关系,这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大家听后都感到莫名其妙。
隔了几个月,老头家丢失的马突然带着几匹骏马一起回来了。邻居们闻讯后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可老头却说:“这有什么可高兴的,说不定还会招来祸害呢。”
老头家有个独生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他骑上新来的骏马在原野上奔驰,由于摸不清马的脾气,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听说老头的独生子摔断了腿,又来安慰,而老头却一点也不感到悲伤,他神态自若地说:“虽然孩子的腿断掉了,但说不定这还是件好事呢!”
一年后,边境上发生了战争,村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被征到了战场打仗,大多数非死即伤。而老头的儿子因为跛脚,不能上战场,父子平安。
后来,人们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吃亏,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塞翁失马”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品味】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这件事写成文字材料,让我们来发表见解,便是供料议论文了。
今天,我们就讲讲供料议论文的技巧。
训练内容
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写一篇谈感想的议论文。立论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薛谭学唱歌
薛谭向秦青老师学唱歌。他还没有学完秦青老师的唱歌本领,却自认为已经全学完了。
于是,薛谭就向秦青老师告辞,要求回家去。
秦青老师没有挽留他,就在郊外大道边摆了一桌酒席为他送行。
秦青老师还为薛谭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这歌唱得十分嘹亮,声音震荡着林间的树木,就连天上的浮云也停下了脚步,在那儿侧耳倾听。薛谭被深深地打动了。他立刻向秦青老师道歉,要回去继续求学。
秦青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
从此,薛谭又开始向秦青老师学唱歌,一辈子也没有再提出回家的要求。
训练要点
一、懂得什么是供料议论文
二、掌握供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三、学会应对供料议论文的技巧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应对供料议论文。
供料议论文是供料作文的一种。
供料作文是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设境作文等并列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
供料作文所供之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由于看图作文已有专项训练,这里就专讲文字材料的作文技巧。
第一,对材料进行要点分析。
对于供料议论文来说,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对所供之料进行要点分析。
小学生应对的“料”,往往是一则故事。这故事有时是真人真事,也有时是寓言或童话。
这次训练题目所供的就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
怎样分析这一寓言故事的重点呢?可以从人和事两方面进行。
首先要分析一下,故事中有几个人物。这个故事人物很少,只有薛谭和秦青两个人。
再分析一下他们所做的故事。
如果从薛谭看,他在故事中有如下行为:
1.向秦青老师学唱歌,没学会就要走。
2.听歌后立刻道歉要求回去。
3终身也没有再提出回家。
如果从秦青老师看,也在故事中有如下行为:
1没有挽留薛谭门告辞。
2在送别时唱了一支嘹亮动人的歌曲。
以上分析,即是要点分析。
第二,判断谁是谁非。
找出要点不是目的,对这要点进行谁是谁非的判断才便于进一步发表议论。
如果做得对,就可以进行赞扬;
如果做得不对,就可以进行批评。
针对“薛谭学唱歇”已经分析出来的要点,我们可以分别做出如下判断:
先说薛谭:
1.向秦青老师学唱歌,没学完就要走
这件事做得不对值得批评。
2.听歌后立刻道歉要求回去。
这件事做得对,值得表扬。
再说秦青老师:
他虽然没有用言辞来挽留薛谭,但他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薛谭,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十分高明的,值得肯定。
这些是非判断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点展开实实在在的议论了。
第三,确定论点。
议论必须有论点。论点,就是作者的主张。刚才分析、判断的要点,任选一个,都可以作为论点。比如“学无止境”、“知错就改”、“唱歌比说话更有用”等。如果把供料议论文看成一篇读后感的话,就是确定你的主要感想。一个人读了一个作品,往往会有很多感想。如果发表议论的话,最好只围绕一个主张来写。这就是说,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论点。
第四,找出论据。
论据,也就是支持论点的依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有说服力的材料。
当论点确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找出论据,说服读者。
让我们以“薛谭学唱歌”为例,说明如何围绕论点,找出论据的方法。
比如你准备以“学无止境”为论点,那么,可以找一找这样的事例:
1.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有先生在督责你吗?”欧阳修回答说:“先生是没有了,我是怕后生笑话我呀!”这件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后生可畏。
2.牛顿为经典物理大厦的奠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他却说:“世人怎么看我,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拣到一枚光滑的贝壳,但对于浩瀚无边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
把这样的事例纳入文中,便是很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请看下例:
学无止境
北京 高儒强
《薛谭学讴》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薛谭拜秦青为师,求学多时,仍未能全部掌握秦青的技艺,不得不继续求学,以至“终身不敢言归”。
这故事大概是虚构的,但它却说明了一个真实的道理——学无止境。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有先生在督责你吗?”欧阳修回答说:“先生是没有了,我是怕后生笑话我呀!”这件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后生可畏。
牛顿为经典物理大厦的奠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他却说:“世人怎么看我,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捡到一枚光滑的贝壳,但对于浩瀚无边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的学习任务远比前辈一切学者面临的要重得多,因此,必须付出远比前人更加刻苦的努力,才能有所建树。
但是,可愁的是,有的人学习稍有进步,便以为可以高枕而卧了,一次小测验的成绩比别人稍高一点,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这种自满的现象和薛谭学讴初期的表现是何其相似啊!
想一想我们肩头的重任吧,有多少书籍等待我们去阅读,有多少科学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学海无边,吾生有涯.快勤奋起来吧!
本文的论点就是文题:学无止境。
论据用的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两个事例。
由此看来,要想写好供料议论文,必须在平时注意多读书,多积累论据。这样才能在写作中随手便找到可以用的材料。
题目派送
《“一叶”岂能“障目”》、《太阳也有黑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刺”》、《触犯了自己就坏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一”与“第三”》、《坚韧与进步》、《贫富与成就》、《逆境与成才》、《培养竞争意识》
经典解读
学会合作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选自北师大版语文课本)
点评
本文是演奏稿的典范之作,围绕合作的话题,结构严密,层层深入,情理交融,把问题说得很透彻。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运用大量鲜活的事例,让听者可感、可闻,体会到话题就在自己身边,离自身很近。并且作者依事说理,剖事析理,把叙事与说理紧密结合起来,给予学生理性的思考。质朴通俗化的口语表达、排比和设问手法的多次运用也使文章更为生动具体。
品头论足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美国着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令人感动。故事讲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事,由于奶酪不经意的消失,使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继而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立即采取行动,适应变化;唧唧刚开始不能适应变化,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加入了寻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维始终定格在原来的状态,至终仍不能接受这变化。故事的结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却不愿变化,拒绝变化,永远停留在奶酪C站......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
1、你觉得上面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本文的议论足够深入吗?内涵足够丰富吗?
3、你认为可以添加那些内容?试着动手写写看。
模拟练习
练习一
用你的话说出下列成语、熟语的大致含义。
1.出头的椽子先烂
答:
2.枪打出头鸟
答:
3.酒好不怕巷子深
答:
4.胳膊扭不过大腿
答:
5.常在水边站,没有不湿鞋
答:
6.有其父,必有其子
答:
7.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答:
8.近水楼台先得月
答:
9.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
练习二
阅读下面四则现代故事。假如让你分析一下这几个故事,分别可以说明哪些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其一
劣势,优势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老师:“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微有点艰难,但是对手还是很快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警惕,小男孩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得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凭着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其二
无知者无畏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作业交给导师后,导师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其三
宽容的深度
我读高二的时候,每到开饭,食堂就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天,生性好动的我与同伴肆意打闹,嘻嘻哈哈。
突然“啪”的一声,一只饭碗连同刚刚打出来的一团白米饭被我扬起的手打翻在地,我惊呆了,那碗饭的主人一个高大壮硕的高三男孩看了我一眼,我确信那只是极平淡的一眼。他一声不吭,捡了碗到水龙头下洗了洗,顾自又排队打饭去了。自始至终,他都没吭一声,也没看我第二眼,我不知道他是出于宽容还是蔑视?然而我的心却深深地震动了。自那以后,我再不曾在公共场所打闹过,也再不曾为点点小事与人脸红脖子粗。
如今每当被人“冒犯”时,我总不由地想起那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想起他平静、从容的宽和。
练习三
仔细观察和分析下面的漫画,说一说你的感想
安全用餐
思路启发
这幅漫画可以启发人从多角度思考当今的许多社会现象,如食品安全问题等。
也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如不能杞人忧天等。
佳作赏析
循循善诱的楷模
北京 陈秋红
《薛谭学讴》这则故事塑造了一名循循善谤的古代教师的形象——秦青。他在给薛谭送行之时,没有用言辞来挽留,而是用自己美妙的歌声告诉薛谭“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使薛谭茅塞顿开,“乃谢求反”。
反之,秦青如果在饯别之时不是用歌声打动薛谭的心灵,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学习应该专心,应该努力等大道理,恐怕并不能留住薛谭。
由此,我想起了若干往事:
记得上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很年轻,爱生气。班里有个淘气包。有一次到动物园春游,集合时,他迟迟不到。老师派人到处找,结果在猴笼子旁边找到了他。老师气坏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你是不是想当猴?要是那样,我到公园管理处给你报个名!”从此,他就和老师产生了一种对立情绪,甚至想要退学。
后来,我们班换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周老师。她从不当众挖苦任何人,即使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偶尔违反了纪律,她也只是以目示意,课后再与谈心。这样,她终于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也得到了那个淘气包的爱戴。从此,淘气包痛改前非,发愤学习,现在已成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材生了。
可见,教书育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何为人师表呢?如何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呢?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学学秦青这个榜样。
品味
小作者着眼于秦青的教育艺术:“用歌声打动薛谭的心灵”,指出其特点是“循循善诱”,然后从身边取例,正反对比,阐明“循循善诱”的作用。文末所表达的“所有的老师都能学学秦青这个榜样”的“希望”,道出了广大小学生的心声。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深思熟( ) 2.三思而( )
3.思前( )后 4.左思右( )
5.思( )万千 6.思涛翻( )
7.百思不( ) 8.日思夜( )
文化长廊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诗词赏鉴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①,
闲看儿童捉柳花②。
注释
①无情思:百无聊赖。
②柳花:指柳絮。
今译
吃过梅子后酸味还残留在齿牙之间,
芭蕉的绿色已经映到了窗纱上来。
长日漫漫,睡醒后百无聊赖,
悠闲地观看孩童们在捕捉随风飘舞的柳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午睡起来之后的景象。第一句写吃了酸梅后的状态。“芭蕉分绿与窗纱”意即芭蕉叶映绿了窗纱。第三句写在白天睡久了反而更无聊。“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儿童追逐随风飘舞的柳花的情景,句中含寓着充满童真的欢笑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延秀,号诚斋。宋代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被后人称为诗歌方面的“南宋四大家”之一。
答一答
一、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取正确的释义,将序号填入括号。
1、梅子留酸软齿牙()
A、使齿牙变软
B、牙齿很柔软
2、芭蕉分绿与窗纱()
A、格外绿
B、分出绿色
二、作者为什么“闲看儿童捉柳花”?
答:
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答一答
1.注音或写汉字?
长(?)者? 边缘(?)? yán(?)续? yǒu(?)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粗壮——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
练习一
1.出头的椽子先烂
答:架着屋顶的木头,如果伸出于房檐外太多,这样的椽子会遭到日晒雨淋,往往它会首先腐朽烂掉。这句俗语用以比喻冒尖的人,往往容易先遭受到打击。它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或“树大招风”的意思很相似。
2.枪打出头鸟
答:做人不要太过显露,否则易招来横祸。类似俗语还有:刀砍地头蛇
3.酒好不怕巷子深
答:好东西是不会被埋没的。也就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过,时移势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胳膊扭不过大腿
答:比喻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 。
5.常在水边站,没有不湿鞋
答:经常在河边走路哪有鞋子不沾泥带水的。寓意是你经常在一个地方久了也会多多少少会被氛围感染。
6.有其父,必有其子
答: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形容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7.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答:人穷了就没有什么志向,马瘦了就显得毛长。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8.近水楼台先得月
答: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提醒做事要学会占据有利地位,方能有收获。
9.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意思是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深思熟(虑) 2.三思而(行)
3.思前(想)后 4.左思右(想)
5.思(绪)万千 6.思涛翻(卷)
7.百思不(解) 8.日思夜(想)
诗词赏鉴
一、1.A 2.B
二、初夏时分,作者午睡后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阅读理解
1、zhǎng yuán 延 黝
2、柔软(温暖) 硕壮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4.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等。
6、因为在无奈下接近他,却发现在那里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给我做人的道理,使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7、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材料小论文
趣味故事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古时,在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有一天,老头家的一匹马失踪了,邻居都为他着急,可老头却一点也不急。他对邻居说:“丢一匹马没有关系,这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大家听后都感到莫名其妙。
隔了几个月,老头家丢失的马突然带着几匹骏马一起回来了。邻居们闻讯后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可老头却说:“这有什么可高兴的,说不定还会招来祸害呢。”
老头家有个独生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他骑上新来的骏马在原野上奔驰,由于摸不清马的脾气,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听说老头的独生子摔断了腿,又来安慰,而老头却一点也不感到悲伤,他神态自若地说:“虽然孩子的腿断掉了,但说不定这还是件好事呢!”
一年后,边境上发生了战争,村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被征到了战场打仗,大多数非死即伤。而老头的儿子因为跛脚,不能上战场,父子平安。
后来,人们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吃亏,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塞翁失马”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品味】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这件事写成文字材料,让我们来发表见解,便是供料议论文了。
今天,我们就讲讲供料议论文的技巧。
训练内容
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写一篇谈感想的议论文。立论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薛谭学唱歌
薛谭向秦青老师学唱歌。他还没有学完秦青老师的唱歌本领,却自认为已经全学完了。
于是,薛谭就向秦青老师告辞,要求回家去。
秦青老师没有挽留他,就在郊外大道边摆了一桌酒席为他送行。
秦青老师还为薛谭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这歌唱得十分嘹亮,声音震荡着林间的树木,就连天上的浮云也停下了脚步,在那儿侧耳倾听。薛谭被深深地打动了。他立刻向秦青老师道歉,要回去继续求学。
秦青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
从此,薛谭又开始向秦青老师学唱歌,一辈子也没有再提出回家的要求。
训练要点
一、懂得什么是供料议论文
二、掌握供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三、学会应对供料议论文的技巧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应对供料议论文。
供料议论文是供料作文的一种。
供料作文是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设境作文等并列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方式。
供料作文所供之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由于看图作文已有专项训练,这里就专讲文字材料的作文技巧。
第一,对材料进行要点分析。
对于供料议论文来说,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对所供之料进行要点分析。
小学生应对的“料”,往往是一则故事。这故事有时是真人真事,也有时是寓言或童话。
这次训练题目所供的就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
怎样分析这一寓言故事的重点呢?可以从人和事两方面进行。
首先要分析一下,故事中有几个人物。这个故事人物很少,只有薛谭和秦青两个人。
再分析一下他们所做的故事。
如果从薛谭看,他在故事中有如下行为:
1.向秦青老师学唱歌,没学会就要走。
2.听歌后立刻道歉要求回去。
3终身也没有再提出回家。
如果从秦青老师看,也在故事中有如下行为:
1没有挽留薛谭门告辞。
2在送别时唱了一支嘹亮动人的歌曲。
以上分析,即是要点分析。
第二,判断谁是谁非。
找出要点不是目的,对这要点进行谁是谁非的判断才便于进一步发表议论。
如果做得对,就可以进行赞扬;
如果做得不对,就可以进行批评。
针对“薛谭学唱歇”已经分析出来的要点,我们可以分别做出如下判断:
先说薛谭:
1.向秦青老师学唱歌,没学完就要走
这件事做得不对值得批评。
2.听歌后立刻道歉要求回去。
这件事做得对,值得表扬。
再说秦青老师:
他虽然没有用言辞来挽留薛谭,但他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薛谭,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十分高明的,值得肯定。
这些是非判断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点展开实实在在的议论了。
第三,确定论点。
议论必须有论点。论点,就是作者的主张。刚才分析、判断的要点,任选一个,都可以作为论点。比如“学无止境”、“知错就改”、“唱歌比说话更有用”等。如果把供料议论文看成一篇读后感的话,就是确定你的主要感想。一个人读了一个作品,往往会有很多感想。如果发表议论的话,最好只围绕一个主张来写。这就是说,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论点。
第四,找出论据。
论据,也就是支持论点的依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有说服力的材料。
当论点确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找出论据,说服读者。
让我们以“薛谭学唱歌”为例,说明如何围绕论点,找出论据的方法。
比如你准备以“学无止境”为论点,那么,可以找一找这样的事例:
1.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有先生在督责你吗?”欧阳修回答说:“先生是没有了,我是怕后生笑话我呀!”这件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后生可畏。
2.牛顿为经典物理大厦的奠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他却说:“世人怎么看我,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拣到一枚光滑的贝壳,但对于浩瀚无边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
把这样的事例纳入文中,便是很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请看下例:
学无止境
北京 高儒强
《薛谭学讴》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薛谭拜秦青为师,求学多时,仍未能全部掌握秦青的技艺,不得不继续求学,以至“终身不敢言归”。
这故事大概是虚构的,但它却说明了一个真实的道理——学无止境。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有先生在督责你吗?”欧阳修回答说:“先生是没有了,我是怕后生笑话我呀!”这件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后生可畏。
牛顿为经典物理大厦的奠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他却说:“世人怎么看我,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捡到一枚光滑的贝壳,但对于浩瀚无边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的学习任务远比前辈一切学者面临的要重得多,因此,必须付出远比前人更加刻苦的努力,才能有所建树。
但是,可愁的是,有的人学习稍有进步,便以为可以高枕而卧了,一次小测验的成绩比别人稍高一点,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这种自满的现象和薛谭学讴初期的表现是何其相似啊!
想一想我们肩头的重任吧,有多少书籍等待我们去阅读,有多少科学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学海无边,吾生有涯.快勤奋起来吧!
本文的论点就是文题:学无止境。
论据用的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两个事例。
由此看来,要想写好供料议论文,必须在平时注意多读书,多积累论据。这样才能在写作中随手便找到可以用的材料。
题目派送
《“一叶”岂能“障目”》、《太阳也有黑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刺”》、《触犯了自己就坏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一”与“第三”》、《坚韧与进步》、《贫富与成就》、《逆境与成才》、《培养竞争意识》
经典解读
学会合作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选自北师大版语文课本)
点评
本文是演奏稿的典范之作,围绕合作的话题,结构严密,层层深入,情理交融,把问题说得很透彻。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运用大量鲜活的事例,让听者可感、可闻,体会到话题就在自己身边,离自身很近。并且作者依事说理,剖事析理,把叙事与说理紧密结合起来,给予学生理性的思考。质朴通俗化的口语表达、排比和设问手法的多次运用也使文章更为生动具体。
品头论足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美国着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令人感动。故事讲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事,由于奶酪不经意的消失,使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继而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立即采取行动,适应变化;唧唧刚开始不能适应变化,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加入了寻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维始终定格在原来的状态,至终仍不能接受这变化。故事的结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却不愿变化,拒绝变化,永远停留在奶酪C站......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
1、你觉得上面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本文的议论足够深入吗?内涵足够丰富吗?
3、你认为可以添加那些内容?试着动手写写看。
模拟练习
练习一
用你的话说出下列成语、熟语的大致含义。
1.出头的椽子先烂
答:
2.枪打出头鸟
答:
3.酒好不怕巷子深
答:
4.胳膊扭不过大腿
答:
5.常在水边站,没有不湿鞋
答:
6.有其父,必有其子
答:
7.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答:
8.近水楼台先得月
答:
9.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
练习二
阅读下面四则现代故事。假如让你分析一下这几个故事,分别可以说明哪些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其一
劣势,优势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老师:“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微有点艰难,但是对手还是很快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警惕,小男孩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得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凭着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其二
无知者无畏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作业交给导师后,导师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得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其三
宽容的深度
我读高二的时候,每到开饭,食堂就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天,生性好动的我与同伴肆意打闹,嘻嘻哈哈。
突然“啪”的一声,一只饭碗连同刚刚打出来的一团白米饭被我扬起的手打翻在地,我惊呆了,那碗饭的主人一个高大壮硕的高三男孩看了我一眼,我确信那只是极平淡的一眼。他一声不吭,捡了碗到水龙头下洗了洗,顾自又排队打饭去了。自始至终,他都没吭一声,也没看我第二眼,我不知道他是出于宽容还是蔑视?然而我的心却深深地震动了。自那以后,我再不曾在公共场所打闹过,也再不曾为点点小事与人脸红脖子粗。
如今每当被人“冒犯”时,我总不由地想起那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想起他平静、从容的宽和。
练习三
仔细观察和分析下面的漫画,说一说你的感想
安全用餐
思路启发
这幅漫画可以启发人从多角度思考当今的许多社会现象,如食品安全问题等。
也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如不能杞人忧天等。
佳作赏析
循循善诱的楷模
北京 陈秋红
《薛谭学讴》这则故事塑造了一名循循善谤的古代教师的形象——秦青。他在给薛谭送行之时,没有用言辞来挽留,而是用自己美妙的歌声告诉薛谭“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使薛谭茅塞顿开,“乃谢求反”。
反之,秦青如果在饯别之时不是用歌声打动薛谭的心灵,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学习应该专心,应该努力等大道理,恐怕并不能留住薛谭。
由此,我想起了若干往事:
记得上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很年轻,爱生气。班里有个淘气包。有一次到动物园春游,集合时,他迟迟不到。老师派人到处找,结果在猴笼子旁边找到了他。老师气坏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你是不是想当猴?要是那样,我到公园管理处给你报个名!”从此,他就和老师产生了一种对立情绪,甚至想要退学。
后来,我们班换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周老师。她从不当众挖苦任何人,即使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偶尔违反了纪律,她也只是以目示意,课后再与谈心。这样,她终于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也得到了那个淘气包的爱戴。从此,淘气包痛改前非,发愤学习,现在已成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材生了。
可见,教书育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何为人师表呢?如何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呢?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学学秦青这个榜样。
品味
小作者着眼于秦青的教育艺术:“用歌声打动薛谭的心灵”,指出其特点是“循循善诱”,然后从身边取例,正反对比,阐明“循循善诱”的作用。文末所表达的“所有的老师都能学学秦青这个榜样”的“希望”,道出了广大小学生的心声。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深思熟( ) 2.三思而( )
3.思前( )后 4.左思右( )
5.思( )万千 6.思涛翻( )
7.百思不( ) 8.日思夜( )
文化长廊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诗词赏鉴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①,
闲看儿童捉柳花②。
注释
①无情思:百无聊赖。
②柳花:指柳絮。
今译
吃过梅子后酸味还残留在齿牙之间,
芭蕉的绿色已经映到了窗纱上来。
长日漫漫,睡醒后百无聊赖,
悠闲地观看孩童们在捕捉随风飘舞的柳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午睡起来之后的景象。第一句写吃了酸梅后的状态。“芭蕉分绿与窗纱”意即芭蕉叶映绿了窗纱。第三句写在白天睡久了反而更无聊。“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儿童追逐随风飘舞的柳花的情景,句中含寓着充满童真的欢笑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延秀,号诚斋。宋代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被后人称为诗歌方面的“南宋四大家”之一。
答一答
一、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取正确的释义,将序号填入括号。
1、梅子留酸软齿牙()
A、使齿牙变软
B、牙齿很柔软
2、芭蕉分绿与窗纱()
A、格外绿
B、分出绿色
二、作者为什么“闲看儿童捉柳花”?
答:
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答一答
1.注音或写汉字?
长(?)者? 边缘(?)? yán(?)续? yǒu(?)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粗壮——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