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自拟题作文
趣味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他弹的琴声美妙绝伦,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欣赏。
后来他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身边的人都啧啧赞叹,可是伯牙问他们妙在哪里,他们一个字也说不出。伯牙想,他们只是听到了表面,而没真正领悟到这首曲子的妙处。他哀叹着世间没有知音。
有一天,他又在林中寂寞地弹奏起这首曲子。这时来了一位樵夫。他听到琴声,不自觉地停了下来。这位樵夫其貌不扬,衣着普通,伯牙只当是和以前那些只听表面的听众一样。谁知道那人一直站在那儿,也不说话,就这样静静地聆听着。他的眼睛微闭着,显出一副入迷的神情。伯牙暗暗好笑,心想他可真会装模作样。不知不觉,一曲终了,这位路人睁开眼睛,赞道:“这琴声可真妙啊!”
“你能告诉我它妙在哪里啊?”伯牙忍不住又问。
“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样!”
伯牙听了非常惊奇,因为他此时弹奏的正是《高山》。也许他只是恰好猜中了,于是伯牙又接着弹奏《流水》。只听到琴声一会如涓涓流淌的溪水,一会如烟波浩渺的湖面,一会如汹涌澎湃的激流。那位路人又听得入神了,在伯牙奏完之后很久,才啧啧赞叹地说:“真妙啊,简直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一样!”伯牙这下相信了,他又惊又喜,惊的是竟然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一位知音。
这位路人叫钟子期,他因此和伯牙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伯牙每次创作完好的曲子,就首先弹奏给子期听。而子期呢,也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就参透这些曲子的内涵。伯牙从他那儿受到激励,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琴艺也越来越高。旁人总是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场景:伯牙坐在地上,两手抚琴,神情专注。子期呢?则坐在一边,闭着眼睛,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非常悲痛。他觉得世上再也没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他来到子期的墓前,用尽全心的力量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一曲终了,他站起身来,举起这张他曾视为生命的琴,重重地摔在地上。这张琴一下子摔成了两半。从此,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品味】
这个故事表现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以“高山流水”,比喻友谊,比喻知音。
现在,“高山流水”已经成了成语。
许多成语都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所以有人说:“成语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标题。”
如果不用“高山流水”代表友谊和知音,而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示这一含义,显然太绕口了,太笨了。
由此可见,起一个好题目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
你会为你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吗?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一本领。
训练内容
拟个好题目
自由习作,写什么都行。写完后跟大家念一念,听一听大家的评议。评议的重点是习作的标题。评议不光要确定谁的文题起得好,更要说明理由。
训练要点
一、认识起个好题目的重要性
二、掌握命题的基本原则
三、学会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
四、能够在文中适当点题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会起个好题目的本领。
同学们从上小学开始,已经写过不少习作了。
有些,是老师命题让我们写,这叫命题习作。
有时,老师不命题,让我们自由写,写什么都成,这时,就得靠自己起题目了。怎样起一个好题目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习作要求命题。
首先要对自己的习作做一次仔细的阅读,了解它的主要内容。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所以,主要写的是什么,应该看清楚。许多习作的标题,就是着眼于内容来命题的。比如《我的小伙伴》、《游动物园》、《家庭联欢会》、《第一次做饭》、《竞选班长》等,都是着眼于习作的内容来命题。
请看下例:
爸爸上当了
浙江 张玲
我爸爸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
晚上,爸爸一进屋就塞给我一个大苹果,笑眯眯地对我说:“女儿,老爸把今天食堂发的苹果留着给你吃,想吃吧!”
我天生似乎就喜欢吃苹果,一把接过爸爸递过来的苹果,就想咬一口。
“不可以就这么吃了,要先洗一洗啊,是不是馋虫有上来了呀。”爸爸有点戏弄的说。
不过,没忍住,口水还是流了出来。我边吸着口水,边对爸爸怪声怪气的说:“不馋啦,不就是个苹果罢了,又不是没吃过!”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已经是巴不得赶紧咬一口了。
站在旁边的妈妈乐了,笑着说:“你呀,馋得口水都出来了,还嘴硬。不馋就给我吃算了。”
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不行,我可不能辜负了爸爸的一片心意。”说着,便拿着刚洗的苹果躲到房间了。红艳艳的苹果真诱人,散发着一股迷香的苹果味,真馋人呀!我咬了一口,苹果很脆,一股甜甜的苹果汁溢满了整个嘴巴。“咔嚓、咔嚓”几口下去,一个大苹果被我咬了一个大缺口。突然一想,不能一个人独吞,应该给爸爸也尝一尝。他不舍得吃留给我,我就这么吃了独食,有点儿太过分了。不过,转念一想,这老爸肯定又像以前一样,找各种借口不吃……不过,这事情可难不倒我哦,我眉头一皱,拿着苹果冲到客厅朝爸爸嚷了起来:“爸呀,你可是我的亲爸,这么酸的苹果,你确拿来给我吃,你是从心啊!”我突然的举动,把老爸给弄懵了:“不会吧?天地良心啊,老爸怎么可能这么做呢?”我嘟着小嘴:“不信,你尝尝看,你觉得是我冤枉你了是吗?”说着,我把苹果塞到了爸爸的嘴边。爸爸还没来得及反应,苹果已经到嘴巴跟前了。我把苹果使劲塞进爸爸的嘴里,爸爸咬了一口:“这不是挺甜的吗,怎么会酸呢?”
我“扑哧”地笑了起来:“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爸爸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你这个调皮蛋哟!”
【品味】
父爱子,子爱父,多么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图啊!
分析习作的内容,就是小作者善意地让爸爸上了一当。于是,题目就这么起了:“爸爸上当了。”——多么简洁而又明白啊!
而且,爸爸怎么会“上当”呢?上了谁的当呢?怎么上的当呢?这些疑问会立刻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于是,这个题目又起到了引发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
这样的题目当然是个好题目。
第二、让题目新鲜点儿。
以内容命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如果大家都这么命题,题目全都一个样子,肯定不吸引人。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习作吸引人,就得首先在标题上下点工夫,起一个新鲜点儿的标题。
比如一篇自我介绍的习作,以《我的自画像》为题,用画画儿做比喻,就比《向你说说我》新鲜一些。
又比如一篇歌颂家乡的习作,比《可爱的家乡》为题,就比较一般,若以《欢迎到我家乡来》为题,有了与读者的互动,似乎就更吸引人一些。
命题求新,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上面举了用比喻与读者互动之外,还有不少技巧可供选择。
比如用疑问句,《这样做对吗?》、《树叶为什么秋天落下来?》、《妈妈为什么生气了?》等。
又比如用感叹句,《同学,你不能这样做!》《这个地方真好!》《谢谢您,王老师!》《哇,我们班!》等。
还可以巧妙借用“数字”、“事物”等拟题,如:《快乐2+1》、《0的畅想》、《自信像盏灯》等。
需要强调的是,再新的题目也得与内容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习作主要内容,起上下怪怪的题目,“新”是“新”了,但与习作内容却不相干了。这样的题目就犯了“题不对文”的毛病。
所以,我们倡导的求新是建筑在求实基础之上的。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求新,是第二位的要求。从操作程序看,你可以先起个求实的题目,再把它改成求新的题目。初学拟题,还是分两步走为好。
请看下例:
佳作三
快乐2+1
河南 张雪曼
每天,我们家总充满了欢声笑语,总是被欢乐的气氛包围着。因此,左邻右舍便送给我们一个“快乐2+1”的雅称。
不信,就上我们家来瞧瞧——
镜头一:捉螃蟹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传来一声声“在哪儿?别让它跑了”的尖叫声。原来趁我们午睡的时候,关在盒子里的螃蟹偷偷溜了出来,各奔前程。在下张雪曼,最喜欢吃螃蟹,却也最怕张牙舞爪的“毛脚将军”了。于是只好站在客厅的桌子上当起了总指挥。“在那儿!”我大喊一声,只见门边的一只螃蟹正鬼鬼祟祟想趁机逃走。在我的断喝中,老爸不失时机地捉住它的背,快速放进了盒子里,那只螃蟹只有对我干瞪眼的份儿了。没过一会儿,八只螃蟹中的七只纷纷从门后、冰箱底、鞋堆里找了出来,还有一只却怎么也找不到。全家一起动起了脑筋,冰箱里?不可能。床底下?找过了。终于,老妈在水果箱里把它逮了个正着。老爸笑着对老妈说:“在水果箱里找只有你才想得到(因为老妈最喜欢吃水果)。”
镜头二:打蚊子
今天,老妈烧好了可口的饭菜过节,却引来了六七只可恶的蚊子。于是,一场人蚊大战就开始了。
我和老妈各拿了一本书,老爸赤手空拳,扑向了蚊子,我瞄准了一只肥头大耳的蚊子心里想着,好你个“胖子”,今天要你尝尝姑奶奶的厉害。我看中时机,挥书拍了过去,只见它一闪就躲过了这一劫。我气得鼻子直冒烟,蚊子见势不妙,竟然飞到了妈妈的肩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猛打了下去,老妈“哇”得一声,回过头来圆瞪着双眼。我连忙造上一堆好话:“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也是灭蚊心切,才失手的。” 老妈是明事理的人,挥挥手说:“继续打蚊子,将功赎罪。”
镜头三:鸭脖子
每个寒冬的晚上,无论风雨,老爸下班回家,总会带来两根鸭脖子,那是我和老妈最喜欢的美食。
记得有一次,老爸又带回来了两根鸭脖子,我与老妈一声欢呼,抓起就往嘴里塞。“好辣!”妈妈也随声附和。老爸嘿地一笑,有滋有味地说:“辣才好吃嘛。”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几分,上前捏着老爸的鼻子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爸哈哈地笑着说:“今天买了特辣的鸭脖子试试嘛,没用呀,你们... ...”我和老妈听了,像饿狼似的扑向老爸... ...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温暖如春。
【品味】
数字上标题,只能使人莫名其妙,所以这一问题起到了醒目的作用。
开篇时小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这是左邻右舍送给“我们家”的“雅称”:快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快乐2+1。
本文通过三个镜头来展现快乐的家庭生活瞬间,真是精彩异常。
小作者的幽默运用到螃蟹身上,连螃蟹都可以变得“鬼鬼祟祟”了;到打蚊子的时候,老妈都被小作者给感染得出言不俗,很有辛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了;不过等惩罚爸爸时,“饿狼”的本性可是暴露无遗了,小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第三、审视习作,适当点题。
无论是根据内容命题,还是在求实基础上求新的命题,当题目确定之后,我们应再次审视一下习作,看看所起题目与“文”的结合是否紧密。
一个好标题必然与习作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习作中一般都有“点题”之笔。
一般地讲,可以在开头点题,也可以在结尾点题,还可以在开头与结尾都点,形成首尾呼应的构架。在习作中间部分,也可以适当点题。
总之,习作必须依题行文。至于在什么地方点题,你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决定。点一次也成,点两次也成,并没有一定之规。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都说明起一个好题目的重要。在习作完成之后,花一点功夫起一个实实在在又响响亮亮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请看下例:
“镜子”
湖北 王萌
像所有爱美的女孩子一样,我也喜欢照镜子。然而。前不久的一次经历却使我知道,生活中还有另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听课,更不喜欢做作业,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老师着急,家长更着急。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怕是得了‘厌学症’!”
前不久,学校派老师去与我校共建“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的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考查、慰问。不知为什么,老师点名叫上了我,我们坐车一路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了那个贫穷的小山村。
我从未看见过这样的学校和学生:几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教室里参差不齐的课桌椅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同学椅子矮了,只好垫上砖头。但我发现,他们学习却是那么认真,听讲却是那么专注。我十分不解:他们为什么这么爱学习呢?我忍不住问那位农民模样的校长。他沉思了一会儿,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在学校对面的那座山上,住着一个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她九岁才上学。在学校,她门门功课都很优秀,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就在去年她上三年级时,母亲突然去世,撇下了她和两个弟弟。父亲对她说:“娃儿呀,爹实在没钱送你读书,你回来帮帮爹吧!”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决定退学。
那天,是她上学的最后一天。她早早来到了学校,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上课了,这也许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课。她腰板挺得直直的,大大的眼睛专注地盯着老师,全神贯注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句话。下课铃响了,她就要离开学校了。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课桌,抚摸着黑板。然后,她背起书包,含着泪慢慢地、慢慢地走出教室。外面,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她的头上、身上落满了雪花。她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那么沉重,走着走着……
校长讲到这里,已泣不成声。他说:“这些山里孩子之所以渴望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到知识才能摆脱贫困。”
我的心被深深震动了,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山里的孩子虽然生活那么艰苦,可他们却是那么渴望学习,那么认真刻苦学习。对比他们,我满心的惭愧。
我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我无地自容。我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请您把这钱转交给对面山上的那个小女孩,我真希望她能重返校园……”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而且,只要有同学不想学习,我就把那个山村小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镜子。是个非常普通的事物。
如果以它命题,肯定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读者眼球的功能。
但是小作者非常聪明,为它加上了一个引号,表明这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另有寓意的“镜子”。
一个小小的引号使文题达到了求新的标准。
本文开门见山,从生活中女孩子照的镜子引出另一面“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子”,是运用了开篇点题的笔法。
接下去的行文似乎与“镜子”无关了。小作者叙述起前不久到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的话动见闻。校长讲的那个九岁小女孩的故事深深震动了“我”。使“我”“泪水夺眶而出”,并“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
显然,这是一个爱心捐助的行为。
妙的是小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哦,小作者是在“以人为镜”啊!
以山里的孩子为镜,小作者从此“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同时,小作者也希望更多的人都来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这样的反复点题,使“镜子”这一文题深深烙入读者的心头,并引发无限的遐思。
这篇习作,在拟题与点题两面都堪称典范。
题目派送
《瞧,我这暴脾气》、《老爸真难教育》、《网事》、《我多想回到从前》、《骄兵必败》、《移胆》、《都是环境惹的祸》、《苍蝇“越狱”记》、《“我”真不想被折腾》、《小老鼠桃桃的烦心事》
经典解读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为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点评
本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作者在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指出生母和祖国母亲在自己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虽然和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丝毫未减,并且由于母亲的离世,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有不变的情怀。
品头论足
既坏又狡猾的老爸
我的老爸可坏了!我和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坏狐狸。”下面,那就来分享我老爸的坏吧!
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妈妈规定五点以后可以自由活动。反正妈妈也去深圳办事情去了,我就自我安排呗!爸爸却严肃地说:“玩什么玩,玩电脑有什么出息?快点去写作业,别以为妈妈不在就可以胡来!再说了,即使这样,妈妈在就听妈妈的,妈妈不在就听我的!”我气得直咬牙,心里不停嘟囔:坏老爸,坏老爸。同学们,你们说,我老爸坏不?
我的老爸还很狡猾,我给爸爸取了一个外号叫——“老狐狸。”前段时间,妹妹来我家住了, 我便想出一个坏点子来报复爸爸。一天晚上,我偷偷溜进爸爸的房间拿出爸爸衣柜里的三件衣服,没想到爸爸已经发现了!在第一件衣服上画了三个鬼脸;在第二件衣服上画了一只兔子和乌龟在赛跑;在第三件衣服上画了几颗爱心和花朵;然后再把爸爸准备的衣服上画了两个脚印和灰太狼就这样,大功告成了!第二天早上,我便叫妹妹去外婆家,反正也这么近。妹妹不知是计,兴高采烈地去了外婆家。爸爸醒后,穿好衣服,我想:这下子就等着看好戏吧!爸爸看见了他衣服上的图案,大吃一惊,我便装作津津有味的看书。爸爸问我:“这衣服是你画的吗?”我连忙说道:“没有啊!我想肯定是妹妹弄的,刚才还没这样呢!”爸爸心想:嘿!还挺厉害的嘛!我昨晚早就看见是你弄得!想着,便想出了一个狡猾的点子。爸爸就笑着说:“哈哈!这小丫头,画的还挺好看的嘛!”一听说是画的好看,我赶忙说:“是我画的!是我画的!”爸爸冷笑了一下,说:“哈哈!我就知道是你弄的!”唉,我又上狡猾老爸的当了。
你们说,我的老爸狡猾不?坏不?
1、你觉得上面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文章内容缺少些什么?
3、如何修改文章标题使其更简洁,更具吸引力?
模拟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分别为它们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其一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做他的侍卫。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更不懂得运用规律。
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片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其二
在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瓜农把成熟的西瓜堆在地上。等着帮手把西瓜装到停放在路边的卡车上。
不一会儿,帮手都来了。原来他们都是瓜农儿子的同学。下课之后特地前来帮忙的。只见这些小男生,一个个把衣袖卷起,准备着大干一场。
正在这时,一位班长模样的男生说话了:“大家先别忙。现在地上共有两堆西瓜,一堆靠路近,一堆靠路远。我们不如分成两组人,远的那边多分两个人,然后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搬得快。”
“没问题。”于是大家分成两组,开始干起活来。
只见靠路近的那组同学,一窝蜂地走进瓜地,然后一个个伸手抱瓜,送到车上后再快速地空手返回。这样来回反复,虽然秩序是乱了点,不过因为路近人多,倒也不慢。
靠路远的那组同学呢?觉得这样来回太慢,就商议了一个办法。只见他们在瓜堆和卡车之间排成一队。由最前面的那位同学从地上抱起西瓜,然后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传给第三个,这样一个传一个,直到传到卡车边的那位同学。这种方法又快又省力,不一会儿他们就要赶上前面那组同学了。
结果,他们两组几乎同时把任务完成,所不同的是,前面那组各自抱瓜的同学们累得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后面挨个传递西瓜的同学们呢?仍然是精力充沛,一个个淡笑风生。
练习二
下面这篇习作写了一件发生在校园中的老师关爱学生的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文与题之间有点不吻合。为什么不吻合?请简要说一说。
新风一事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因为她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很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有一次,快下课了,我想小便,可是怕老师不让,就没敢说。憋了一会儿,实在憋不住了,就撒了起来。这一撤可不得了,满位子是尿。王老师发现我的位子下湿淋淋的,便问:“你怎么了?”我红着脸说:“尿……尿裤子了。”老师和蔼地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呢?”我吭吭吃吃地回答:“我,害怕,您说我……”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老师转过脸,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嘲笑她,她是为了不影响上课才尿了裤子的。”然后,又对我说:“你穿大衣来的吗?”
“穿了。”“你穿上大衣赶快回家吧。”王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对我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件事多亏王老师解围,才没被同学们嘲笑。王老师真是个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真实故事,简要说说对你的启发。
其一
公园改成陵园名 一字之差引争议
河南焦作市的“缝山公园”更名为“凤凰山公园”,貌似不常的公园改名,却在焦作市民中间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市民批评,公园舍弃了非常有特色,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不用,改叫凤凰山公园,和凤凰山陵园只有一字之差,太不合适了。
焦作市区北部临山,许多采矿者曾在此疯狂采石,焦作市政府于上世纪末叫停私采乱伐的行为,并封山育椒恢复植被。
1999年冬,一名有医学背景的雕塑家设计了“巨型手术针”的雕塑,寓意“大山也是一个生命体,它的伤口也需要进行治疗、愈合”。这个雕塑取名为“缝山”,山下的公园也被定名为“缝山公园”。
河南理工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援说,“缝山”记录了焦作一段历史,有焦作特色的名字,没征求市民意见就改名,不妥当。
(2008年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其二
自诩“馄饨爱上饭” 餐馆起怪名引食客
本报讯 位于海淀南路的一家名为“馄饨爱上饭”的餐馆因为名字古怪,吸引了不少客人。昨天晚6时记者在该餐馆看到,餐馆内座无虚席,通过询问得知,其中一部分用餐者是冲着餐馆的古怪名字来的。
“馄饨为什么要爱上饭呢?这个店名什么意思啊?”来此就餐的张女士说。“在这吃一顿饭,看看能有什么特色。”
记者还在该餐馆菜单背面看到这样一首诗:“老汤馄饨上百手,孤独一人好可怜。月下老人把心操,红线牵来盖浇饭……”店员告诉记者,餐馆里主要经营各种馄饨和盖浇饭等,当时老板把餐厅取名为“馄饨爱上饭”也正是为了吸引顾客。
(2008年1月15日《法制晚报》)
其三
猫头鹰“巡逻队”
奥地利萨尔茨堡市警察局在与夜间作案的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感到有点困难,该局警察中尉科奇与他的两位部下突发奇想,训练生性强悍勇猛的撒哈拉猫头鹰当动物警察,由它们当夜间巡逻警察。
科奇在书面报告中提出了动物生态学根据,说猫头鹰能夜间看清物体,飞翔无声,勾嘴利爪,有攻击力。上级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向萨尔茨堡市动物园有偿租借四只小猫头鹰,在禽鸟专家指导下足足训练四个月,由科奇设计了常见的几种犯罪动作,派人作模拟表演,再指挥它们攻击,并准备了一些活老鼠养着,对做得对的猫头鹰奖它老鼠吃,所以这些猫头鹰进步很快,个子也长得壮实了。不久,两名警察在夜间带着四只猫头鹰出去放飞执勤。猫头鹰巡逻队长科奇中尉坐在监控器屏幕前,接收装在猫头鹰身上的无线电指向器发来的所处位置和场景图像,以便分析后决定是否出警。由于猫头鹰作为夜行动物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在一年中它们提供了417次案情,实现破案173起。
(彭国文荐自《今晚报》)
其四
冯云救助学生 刘翔伸出援手
本报讯 孙海平的女弟子冯云如今在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当她得知有个名叫王红丽的学生患了白血病,急需30万元治疗费时,就赶忙向社会呼吁求援。目前,“飞人”刘翔已决定伸出援手,再献爱心。
王红丽来自河南农村,今年25岁,是华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生活非常拮据。尽管冯云的“执教”生涯要下个学期才开始,但是当她得知本校学生王红丽身患绝症时,还是想尽办法帮助她。
幸运的王红丽,在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的关心下,已经从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对。
听到师姐的求援,刘翔力挺此事:“她不仅在用行动帮助这个学生,对其他的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我当然支持她。”
( 2009年3月22日《法制晚报》)
佳作赏析
弟弟,你真酷
贵州 张文
四岁的弟弟叫康男,就是健康男孩子的意思。
他标准的瓜子脸上,一双透着灵气的大眼睛,微微翘起的小鼻梁,红嘟嘟的小嘴,谁见了都乐意瞅他几眼!那两片红嘴唇呀,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发出“咯嘣脆”的童声。嘿,漂亮的长相,悦耳的童声,弟弟真是帅呆了!
这不,“小帅哥”一步三回头地走来了,后面还牵着他心爱的“好朋友”——小鸡。原来,弟弟看见有个男孩牵着一只哈巴狗在街上玩,弟弟太羡慕了,可他又没有小狗,想来想去,只好出此“下策”,领小鸡出来逛逛,也好让自己神气神气。弟弟,可真有你的!别看弟弟年纪小,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一家经常被他逗得前仰后合。他告诉我们:“公鸡在早晨出去玩时,捡了一只哨子,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每到这个时候,它就吹起来,这就是公鸡打鸣!明白了吗?”看,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公鸡打鸣说”,真行!
听老师说,弟弟在学校里也很有人缘,是小朋友心目中的“男子汉”,老师还在他的评价手册上写上了:“康男,你是我们的骄傲!”
弟弟,你真酷!
【品味】
本文以“弟弟,你真酷”为标题,语气活泼欢快、态度鲜明,并从几个方面来写弟弟的“酷”,立意很好。
小作者写自己弟弟的酷,不仅指长得“帅呆了”;还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给大家逗乐;也包括在学校里很有人缘,是个“男子汉”,能让我们大家从多个角度来把握理解弟弟的“酷”,很全面也很深刻,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另外,小作者感叹句运用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句,与标题遥相呼应,很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
词语积累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想来想去下不了决断:
2、遇事立刻决断:
3、学习没有停止的时候:
4、经常学习,喜欢向别人求教:
5、知识很多:
6、心眼很机灵,手也很会干活:
7、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8、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9、一遍又一遍地叮嘱:
文化长廊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诗词赏鉴
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④闻,听;命,辞命。
今译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赏析
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有些人能想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同情、怜悯。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动。晏子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只要我们时刻想到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吗?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作者简介
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著有《晏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8F%E5%AD%90"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F%E5%85%AC%E4%B9%8B%E6%97%B6?/?_blank?)春秋》。
答一答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阅读理解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答一答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顾(? )失( ?) ?扬(? )避(? )? 若( ?)若( ?)? 严( ?)酷( ?)
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犹豫不决
2、当机立断
3、学无止尽
4、不耻下问
5、学识渊博
6、心灵手巧
7、勇往直前
8、情不自禁
9、千叮万嘱
诗词赏鉴
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作为君主(或领导)不仅要有好的管理能力,还要体贴,关心百姓,部下,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是称职的人.作为辅佐领导的人,要做到时刻提醒君主,明白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听从上级的话。
阅读理解
1、xiù qìn diāo mì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3、顾此失彼 扬长避短 若即若离 严寒酷暑
4、引出下文
5、“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因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6、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自拟题作文
趣味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他弹的琴声美妙绝伦,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欣赏。
后来他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身边的人都啧啧赞叹,可是伯牙问他们妙在哪里,他们一个字也说不出。伯牙想,他们只是听到了表面,而没真正领悟到这首曲子的妙处。他哀叹着世间没有知音。
有一天,他又在林中寂寞地弹奏起这首曲子。这时来了一位樵夫。他听到琴声,不自觉地停了下来。这位樵夫其貌不扬,衣着普通,伯牙只当是和以前那些只听表面的听众一样。谁知道那人一直站在那儿,也不说话,就这样静静地聆听着。他的眼睛微闭着,显出一副入迷的神情。伯牙暗暗好笑,心想他可真会装模作样。不知不觉,一曲终了,这位路人睁开眼睛,赞道:“这琴声可真妙啊!”
“你能告诉我它妙在哪里啊?”伯牙忍不住又问。
“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样!”
伯牙听了非常惊奇,因为他此时弹奏的正是《高山》。也许他只是恰好猜中了,于是伯牙又接着弹奏《流水》。只听到琴声一会如涓涓流淌的溪水,一会如烟波浩渺的湖面,一会如汹涌澎湃的激流。那位路人又听得入神了,在伯牙奏完之后很久,才啧啧赞叹地说:“真妙啊,简直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一样!”伯牙这下相信了,他又惊又喜,惊的是竟然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一位知音。
这位路人叫钟子期,他因此和伯牙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伯牙每次创作完好的曲子,就首先弹奏给子期听。而子期呢,也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就参透这些曲子的内涵。伯牙从他那儿受到激励,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琴艺也越来越高。旁人总是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场景:伯牙坐在地上,两手抚琴,神情专注。子期呢?则坐在一边,闭着眼睛,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非常悲痛。他觉得世上再也没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他来到子期的墓前,用尽全心的力量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一曲终了,他站起身来,举起这张他曾视为生命的琴,重重地摔在地上。这张琴一下子摔成了两半。从此,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品味】
这个故事表现了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以“高山流水”,比喻友谊,比喻知音。
现在,“高山流水”已经成了成语。
许多成语都有类似的有趣的故事,所以有人说:“成语就是这个故事最好的标题。”
如果不用“高山流水”代表友谊和知音,而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示这一含义,显然太绕口了,太笨了。
由此可见,起一个好题目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
你会为你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吗?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一本领。
训练内容
拟个好题目
自由习作,写什么都行。写完后跟大家念一念,听一听大家的评议。评议的重点是习作的标题。评议不光要确定谁的文题起得好,更要说明理由。
训练要点
一、认识起个好题目的重要性
二、掌握命题的基本原则
三、学会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好题目
四、能够在文中适当点题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会起个好题目的本领。
同学们从上小学开始,已经写过不少习作了。
有些,是老师命题让我们写,这叫命题习作。
有时,老师不命题,让我们自由写,写什么都成,这时,就得靠自己起题目了。怎样起一个好题目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习作要求命题。
首先要对自己的习作做一次仔细的阅读,了解它的主要内容。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所以,主要写的是什么,应该看清楚。许多习作的标题,就是着眼于内容来命题的。比如《我的小伙伴》、《游动物园》、《家庭联欢会》、《第一次做饭》、《竞选班长》等,都是着眼于习作的内容来命题。
请看下例:
爸爸上当了
浙江 张玲
我爸爸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他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
晚上,爸爸一进屋就塞给我一个大苹果,笑眯眯地对我说:“女儿,老爸把今天食堂发的苹果留着给你吃,想吃吧!”
我天生似乎就喜欢吃苹果,一把接过爸爸递过来的苹果,就想咬一口。
“不可以就这么吃了,要先洗一洗啊,是不是馋虫有上来了呀。”爸爸有点戏弄的说。
不过,没忍住,口水还是流了出来。我边吸着口水,边对爸爸怪声怪气的说:“不馋啦,不就是个苹果罢了,又不是没吃过!”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已经是巴不得赶紧咬一口了。
站在旁边的妈妈乐了,笑着说:“你呀,馋得口水都出来了,还嘴硬。不馋就给我吃算了。”
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不行,我可不能辜负了爸爸的一片心意。”说着,便拿着刚洗的苹果躲到房间了。红艳艳的苹果真诱人,散发着一股迷香的苹果味,真馋人呀!我咬了一口,苹果很脆,一股甜甜的苹果汁溢满了整个嘴巴。“咔嚓、咔嚓”几口下去,一个大苹果被我咬了一个大缺口。突然一想,不能一个人独吞,应该给爸爸也尝一尝。他不舍得吃留给我,我就这么吃了独食,有点儿太过分了。不过,转念一想,这老爸肯定又像以前一样,找各种借口不吃……不过,这事情可难不倒我哦,我眉头一皱,拿着苹果冲到客厅朝爸爸嚷了起来:“爸呀,你可是我的亲爸,这么酸的苹果,你确拿来给我吃,你是从心啊!”我突然的举动,把老爸给弄懵了:“不会吧?天地良心啊,老爸怎么可能这么做呢?”我嘟着小嘴:“不信,你尝尝看,你觉得是我冤枉你了是吗?”说着,我把苹果塞到了爸爸的嘴边。爸爸还没来得及反应,苹果已经到嘴巴跟前了。我把苹果使劲塞进爸爸的嘴里,爸爸咬了一口:“这不是挺甜的吗,怎么会酸呢?”
我“扑哧”地笑了起来:“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爸爸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你这个调皮蛋哟!”
【品味】
父爱子,子爱父,多么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图啊!
分析习作的内容,就是小作者善意地让爸爸上了一当。于是,题目就这么起了:“爸爸上当了。”——多么简洁而又明白啊!
而且,爸爸怎么会“上当”呢?上了谁的当呢?怎么上的当呢?这些疑问会立刻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于是,这个题目又起到了引发读者阅读欲望的作用。
这样的题目当然是个好题目。
第二、让题目新鲜点儿。
以内容命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如果大家都这么命题,题目全都一个样子,肯定不吸引人。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习作吸引人,就得首先在标题上下点工夫,起一个新鲜点儿的标题。
比如一篇自我介绍的习作,以《我的自画像》为题,用画画儿做比喻,就比《向你说说我》新鲜一些。
又比如一篇歌颂家乡的习作,比《可爱的家乡》为题,就比较一般,若以《欢迎到我家乡来》为题,有了与读者的互动,似乎就更吸引人一些。
命题求新,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上面举了用比喻与读者互动之外,还有不少技巧可供选择。
比如用疑问句,《这样做对吗?》、《树叶为什么秋天落下来?》、《妈妈为什么生气了?》等。
又比如用感叹句,《同学,你不能这样做!》《这个地方真好!》《谢谢您,王老师!》《哇,我们班!》等。
还可以巧妙借用“数字”、“事物”等拟题,如:《快乐2+1》、《0的畅想》、《自信像盏灯》等。
需要强调的是,再新的题目也得与内容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习作主要内容,起上下怪怪的题目,“新”是“新”了,但与习作内容却不相干了。这样的题目就犯了“题不对文”的毛病。
所以,我们倡导的求新是建筑在求实基础之上的。能够概括习作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的求新,是第二位的要求。从操作程序看,你可以先起个求实的题目,再把它改成求新的题目。初学拟题,还是分两步走为好。
请看下例:
佳作三
快乐2+1
河南 张雪曼
每天,我们家总充满了欢声笑语,总是被欢乐的气氛包围着。因此,左邻右舍便送给我们一个“快乐2+1”的雅称。
不信,就上我们家来瞧瞧——
镜头一:捉螃蟹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传来一声声“在哪儿?别让它跑了”的尖叫声。原来趁我们午睡的时候,关在盒子里的螃蟹偷偷溜了出来,各奔前程。在下张雪曼,最喜欢吃螃蟹,却也最怕张牙舞爪的“毛脚将军”了。于是只好站在客厅的桌子上当起了总指挥。“在那儿!”我大喊一声,只见门边的一只螃蟹正鬼鬼祟祟想趁机逃走。在我的断喝中,老爸不失时机地捉住它的背,快速放进了盒子里,那只螃蟹只有对我干瞪眼的份儿了。没过一会儿,八只螃蟹中的七只纷纷从门后、冰箱底、鞋堆里找了出来,还有一只却怎么也找不到。全家一起动起了脑筋,冰箱里?不可能。床底下?找过了。终于,老妈在水果箱里把它逮了个正着。老爸笑着对老妈说:“在水果箱里找只有你才想得到(因为老妈最喜欢吃水果)。”
镜头二:打蚊子
今天,老妈烧好了可口的饭菜过节,却引来了六七只可恶的蚊子。于是,一场人蚊大战就开始了。
我和老妈各拿了一本书,老爸赤手空拳,扑向了蚊子,我瞄准了一只肥头大耳的蚊子心里想着,好你个“胖子”,今天要你尝尝姑奶奶的厉害。我看中时机,挥书拍了过去,只见它一闪就躲过了这一劫。我气得鼻子直冒烟,蚊子见势不妙,竟然飞到了妈妈的肩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猛打了下去,老妈“哇”得一声,回过头来圆瞪着双眼。我连忙造上一堆好话:“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也是灭蚊心切,才失手的。” 老妈是明事理的人,挥挥手说:“继续打蚊子,将功赎罪。”
镜头三:鸭脖子
每个寒冬的晚上,无论风雨,老爸下班回家,总会带来两根鸭脖子,那是我和老妈最喜欢的美食。
记得有一次,老爸又带回来了两根鸭脖子,我与老妈一声欢呼,抓起就往嘴里塞。“好辣!”妈妈也随声附和。老爸嘿地一笑,有滋有味地说:“辣才好吃嘛。”我听了心里明白了几分,上前捏着老爸的鼻子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爸哈哈地笑着说:“今天买了特辣的鸭脖子试试嘛,没用呀,你们... ...”我和老妈听了,像饿狼似的扑向老爸... ...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温暖如春。
【品味】
数字上标题,只能使人莫名其妙,所以这一问题起到了醒目的作用。
开篇时小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这是左邻右舍送给“我们家”的“雅称”:快乐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快乐2+1。
本文通过三个镜头来展现快乐的家庭生活瞬间,真是精彩异常。
小作者的幽默运用到螃蟹身上,连螃蟹都可以变得“鬼鬼祟祟”了;到打蚊子的时候,老妈都被小作者给感染得出言不俗,很有辛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了;不过等惩罚爸爸时,“饿狼”的本性可是暴露无遗了,小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第三、审视习作,适当点题。
无论是根据内容命题,还是在求实基础上求新的命题,当题目确定之后,我们应再次审视一下习作,看看所起题目与“文”的结合是否紧密。
一个好标题必然与习作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习作中一般都有“点题”之笔。
一般地讲,可以在开头点题,也可以在结尾点题,还可以在开头与结尾都点,形成首尾呼应的构架。在习作中间部分,也可以适当点题。
总之,习作必须依题行文。至于在什么地方点题,你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决定。点一次也成,点两次也成,并没有一定之规。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都说明起一个好题目的重要。在习作完成之后,花一点功夫起一个实实在在又响响亮亮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请看下例:
“镜子”
湖北 王萌
像所有爱美的女孩子一样,我也喜欢照镜子。然而。前不久的一次经历却使我知道,生活中还有另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听课,更不喜欢做作业,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老师着急,家长更着急。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怕是得了‘厌学症’!”
前不久,学校派老师去与我校共建“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的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考查、慰问。不知为什么,老师点名叫上了我,我们坐车一路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了那个贫穷的小山村。
我从未看见过这样的学校和学生:几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教室里参差不齐的课桌椅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有的同学椅子矮了,只好垫上砖头。但我发现,他们学习却是那么认真,听讲却是那么专注。我十分不解:他们为什么这么爱学习呢?我忍不住问那位农民模样的校长。他沉思了一会儿,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在学校对面的那座山上,住着一个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她九岁才上学。在学校,她门门功课都很优秀,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就在去年她上三年级时,母亲突然去世,撇下了她和两个弟弟。父亲对她说:“娃儿呀,爹实在没钱送你读书,你回来帮帮爹吧!”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决定退学。
那天,是她上学的最后一天。她早早来到了学校,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上课了,这也许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课。她腰板挺得直直的,大大的眼睛专注地盯着老师,全神贯注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句话。下课铃响了,她就要离开学校了。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课桌,抚摸着黑板。然后,她背起书包,含着泪慢慢地、慢慢地走出教室。外面,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她的头上、身上落满了雪花。她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那么沉重,走着走着……
校长讲到这里,已泣不成声。他说:“这些山里孩子之所以渴望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到知识才能摆脱贫困。”
我的心被深深震动了,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山里的孩子虽然生活那么艰苦,可他们却是那么渴望学习,那么认真刻苦学习。对比他们,我满心的惭愧。
我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我无地自容。我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请您把这钱转交给对面山上的那个小女孩,我真希望她能重返校园……”
从此,我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而且,只要有同学不想学习,我就把那个山村小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镜子。是个非常普通的事物。
如果以它命题,肯定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读者眼球的功能。
但是小作者非常聪明,为它加上了一个引号,表明这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另有寓意的“镜子”。
一个小小的引号使文题达到了求新的标准。
本文开门见山,从生活中女孩子照的镜子引出另一面“能照出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子”,是运用了开篇点题的笔法。
接下去的行文似乎与“镜子”无关了。小作者叙述起前不久到黄陂县一所乡村小学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的话动见闻。校长讲的那个九岁小女孩的故事深深震动了“我”。使“我”“泪水夺眶而出”,并“默默掏出早上出门时找妈妈吵吵闹闹要的50元钱,递到校长手里……”
显然,这是一个爱心捐助的行为。
妙的是小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感到,山里的孩子像一面镜子,站在我面前……”哦,小作者是在“以人为镜”啊!
以山里的孩子为镜,小作者从此“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女孩”。同时,小作者也希望更多的人都来照照这面引人深思的“镜子”。
这样的反复点题,使“镜子”这一文题深深烙入读者的心头,并引发无限的遐思。
这篇习作,在拟题与点题两面都堪称典范。
题目派送
《瞧,我这暴脾气》、《老爸真难教育》、《网事》、《我多想回到从前》、《骄兵必败》、《移胆》、《都是环境惹的祸》、《苍蝇“越狱”记》、《“我”真不想被折腾》、《小老鼠桃桃的烦心事》
经典解读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为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点评
本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作者在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指出生母和祖国母亲在自己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虽然和母亲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丝毫未减,并且由于母亲的离世,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有不变的情怀。
品头论足
既坏又狡猾的老爸
我的老爸可坏了!我和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坏狐狸。”下面,那就来分享我老爸的坏吧!
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妈妈规定五点以后可以自由活动。反正妈妈也去深圳办事情去了,我就自我安排呗!爸爸却严肃地说:“玩什么玩,玩电脑有什么出息?快点去写作业,别以为妈妈不在就可以胡来!再说了,即使这样,妈妈在就听妈妈的,妈妈不在就听我的!”我气得直咬牙,心里不停嘟囔:坏老爸,坏老爸。同学们,你们说,我老爸坏不?
我的老爸还很狡猾,我给爸爸取了一个外号叫——“老狐狸。”前段时间,妹妹来我家住了, 我便想出一个坏点子来报复爸爸。一天晚上,我偷偷溜进爸爸的房间拿出爸爸衣柜里的三件衣服,没想到爸爸已经发现了!在第一件衣服上画了三个鬼脸;在第二件衣服上画了一只兔子和乌龟在赛跑;在第三件衣服上画了几颗爱心和花朵;然后再把爸爸准备的衣服上画了两个脚印和灰太狼就这样,大功告成了!第二天早上,我便叫妹妹去外婆家,反正也这么近。妹妹不知是计,兴高采烈地去了外婆家。爸爸醒后,穿好衣服,我想:这下子就等着看好戏吧!爸爸看见了他衣服上的图案,大吃一惊,我便装作津津有味的看书。爸爸问我:“这衣服是你画的吗?”我连忙说道:“没有啊!我想肯定是妹妹弄的,刚才还没这样呢!”爸爸心想:嘿!还挺厉害的嘛!我昨晚早就看见是你弄得!想着,便想出了一个狡猾的点子。爸爸就笑着说:“哈哈!这小丫头,画的还挺好看的嘛!”一听说是画的好看,我赶忙说:“是我画的!是我画的!”爸爸冷笑了一下,说:“哈哈!我就知道是你弄的!”唉,我又上狡猾老爸的当了。
你们说,我的老爸狡猾不?坏不?
1、你觉得上面这篇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文章内容缺少些什么?
3、如何修改文章标题使其更简洁,更具吸引力?
模拟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分别为它们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其一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做他的侍卫。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更不懂得运用规律。
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片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其二
在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瓜农把成熟的西瓜堆在地上。等着帮手把西瓜装到停放在路边的卡车上。
不一会儿,帮手都来了。原来他们都是瓜农儿子的同学。下课之后特地前来帮忙的。只见这些小男生,一个个把衣袖卷起,准备着大干一场。
正在这时,一位班长模样的男生说话了:“大家先别忙。现在地上共有两堆西瓜,一堆靠路近,一堆靠路远。我们不如分成两组人,远的那边多分两个人,然后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搬得快。”
“没问题。”于是大家分成两组,开始干起活来。
只见靠路近的那组同学,一窝蜂地走进瓜地,然后一个个伸手抱瓜,送到车上后再快速地空手返回。这样来回反复,虽然秩序是乱了点,不过因为路近人多,倒也不慢。
靠路远的那组同学呢?觉得这样来回太慢,就商议了一个办法。只见他们在瓜堆和卡车之间排成一队。由最前面的那位同学从地上抱起西瓜,然后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传给第三个,这样一个传一个,直到传到卡车边的那位同学。这种方法又快又省力,不一会儿他们就要赶上前面那组同学了。
结果,他们两组几乎同时把任务完成,所不同的是,前面那组各自抱瓜的同学们累得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后面挨个传递西瓜的同学们呢?仍然是精力充沛,一个个淡笑风生。
练习二
下面这篇习作写了一件发生在校园中的老师关爱学生的事。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文与题之间有点不吻合。为什么不吻合?请简要说一说。
新风一事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她。因为她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很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有一次,快下课了,我想小便,可是怕老师不让,就没敢说。憋了一会儿,实在憋不住了,就撒了起来。这一撤可不得了,满位子是尿。王老师发现我的位子下湿淋淋的,便问:“你怎么了?”我红着脸说:“尿……尿裤子了。”老师和蔼地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呢?”我吭吭吃吃地回答:“我,害怕,您说我……”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老师转过脸,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嘲笑她,她是为了不影响上课才尿了裤子的。”然后,又对我说:“你穿大衣来的吗?”
“穿了。”“你穿上大衣赶快回家吧。”王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对我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件事多亏王老师解围,才没被同学们嘲笑。王老师真是个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真实故事,简要说说对你的启发。
其一
公园改成陵园名 一字之差引争议
河南焦作市的“缝山公园”更名为“凤凰山公园”,貌似不常的公园改名,却在焦作市民中间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市民批评,公园舍弃了非常有特色,有历史意义的名字不用,改叫凤凰山公园,和凤凰山陵园只有一字之差,太不合适了。
焦作市区北部临山,许多采矿者曾在此疯狂采石,焦作市政府于上世纪末叫停私采乱伐的行为,并封山育椒恢复植被。
1999年冬,一名有医学背景的雕塑家设计了“巨型手术针”的雕塑,寓意“大山也是一个生命体,它的伤口也需要进行治疗、愈合”。这个雕塑取名为“缝山”,山下的公园也被定名为“缝山公园”。
河南理工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援说,“缝山”记录了焦作一段历史,有焦作特色的名字,没征求市民意见就改名,不妥当。
(2008年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其二
自诩“馄饨爱上饭” 餐馆起怪名引食客
本报讯 位于海淀南路的一家名为“馄饨爱上饭”的餐馆因为名字古怪,吸引了不少客人。昨天晚6时记者在该餐馆看到,餐馆内座无虚席,通过询问得知,其中一部分用餐者是冲着餐馆的古怪名字来的。
“馄饨为什么要爱上饭呢?这个店名什么意思啊?”来此就餐的张女士说。“在这吃一顿饭,看看能有什么特色。”
记者还在该餐馆菜单背面看到这样一首诗:“老汤馄饨上百手,孤独一人好可怜。月下老人把心操,红线牵来盖浇饭……”店员告诉记者,餐馆里主要经营各种馄饨和盖浇饭等,当时老板把餐厅取名为“馄饨爱上饭”也正是为了吸引顾客。
(2008年1月15日《法制晚报》)
其三
猫头鹰“巡逻队”
奥地利萨尔茨堡市警察局在与夜间作案的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感到有点困难,该局警察中尉科奇与他的两位部下突发奇想,训练生性强悍勇猛的撒哈拉猫头鹰当动物警察,由它们当夜间巡逻警察。
科奇在书面报告中提出了动物生态学根据,说猫头鹰能夜间看清物体,飞翔无声,勾嘴利爪,有攻击力。上级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向萨尔茨堡市动物园有偿租借四只小猫头鹰,在禽鸟专家指导下足足训练四个月,由科奇设计了常见的几种犯罪动作,派人作模拟表演,再指挥它们攻击,并准备了一些活老鼠养着,对做得对的猫头鹰奖它老鼠吃,所以这些猫头鹰进步很快,个子也长得壮实了。不久,两名警察在夜间带着四只猫头鹰出去放飞执勤。猫头鹰巡逻队长科奇中尉坐在监控器屏幕前,接收装在猫头鹰身上的无线电指向器发来的所处位置和场景图像,以便分析后决定是否出警。由于猫头鹰作为夜行动物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在一年中它们提供了417次案情,实现破案173起。
(彭国文荐自《今晚报》)
其四
冯云救助学生 刘翔伸出援手
本报讯 孙海平的女弟子冯云如今在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任教,当她得知有个名叫王红丽的学生患了白血病,急需30万元治疗费时,就赶忙向社会呼吁求援。目前,“飞人”刘翔已决定伸出援手,再献爱心。
王红丽来自河南农村,今年25岁,是华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生活非常拮据。尽管冯云的“执教”生涯要下个学期才开始,但是当她得知本校学生王红丽身患绝症时,还是想尽办法帮助她。
幸运的王红丽,在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的关心下,已经从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对。
听到师姐的求援,刘翔力挺此事:“她不仅在用行动帮助这个学生,对其他的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我当然支持她。”
( 2009年3月22日《法制晚报》)
佳作赏析
弟弟,你真酷
贵州 张文
四岁的弟弟叫康男,就是健康男孩子的意思。
他标准的瓜子脸上,一双透着灵气的大眼睛,微微翘起的小鼻梁,红嘟嘟的小嘴,谁见了都乐意瞅他几眼!那两片红嘴唇呀,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发出“咯嘣脆”的童声。嘿,漂亮的长相,悦耳的童声,弟弟真是帅呆了!
这不,“小帅哥”一步三回头地走来了,后面还牵着他心爱的“好朋友”——小鸡。原来,弟弟看见有个男孩牵着一只哈巴狗在街上玩,弟弟太羡慕了,可他又没有小狗,想来想去,只好出此“下策”,领小鸡出来逛逛,也好让自己神气神气。弟弟,可真有你的!别看弟弟年纪小,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一家经常被他逗得前仰后合。他告诉我们:“公鸡在早晨出去玩时,捡了一只哨子,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每到这个时候,它就吹起来,这就是公鸡打鸣!明白了吗?”看,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公鸡打鸣说”,真行!
听老师说,弟弟在学校里也很有人缘,是小朋友心目中的“男子汉”,老师还在他的评价手册上写上了:“康男,你是我们的骄傲!”
弟弟,你真酷!
【品味】
本文以“弟弟,你真酷”为标题,语气活泼欢快、态度鲜明,并从几个方面来写弟弟的“酷”,立意很好。
小作者写自己弟弟的酷,不仅指长得“帅呆了”;还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给大家逗乐;也包括在学校里很有人缘,是个“男子汉”,能让我们大家从多个角度来把握理解弟弟的“酷”,很全面也很深刻,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另外,小作者感叹句运用得很好,尤其是最后一句,与标题遥相呼应,很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
词语积累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想来想去下不了决断:
2、遇事立刻决断:
3、学习没有停止的时候:
4、经常学习,喜欢向别人求教:
5、知识很多:
6、心眼很机灵,手也很会干活:
7、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8、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9、一遍又一遍地叮嘱:
文化长廊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诗词赏鉴
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④闻,听;命,辞命。
今译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赏析
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有些人能想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同情、怜悯。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动。晏子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只要我们时刻想到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吗?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作者简介
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著有《晏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8F%E5%AD%90"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F%E5%85%AC%E4%B9%8B%E6%97%B6?/?_blank?)春秋》。
答一答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阅读理解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答一答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 ?沁(? )人心脾 ?凋(? )零? 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顾(? )失( ?) ?扬(? )避(? )? 若( ?)若( ?)? 严( ?)酷( ?)
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