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冷战中的对峙(河北省保定市)

文档属性

名称 14冷战中的对峙(河北省保定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1-23 08: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一、冷战政策1、概念。2、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美苏为什么要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 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发动冷战?2、表现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二、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美国侵朝2.美国侵越1954年以后,美国代替了法国侵略越南。
60年代,美国在以提供军事援助、派遣顾问等方式,发动了“特种战争”。1964年美国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把“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接着直接派地面部队,最多时高达50多万。1973年美国被迫在《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上签字。
1976年越南实现统一。思 考:美苏争霸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三、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事件争霸的表现:战略优势在美国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战略优势在美国当时,美国是古巴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古巴糖、烟叶和镍等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国,古巴则从美国进口大米、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同时,古巴公用事业的80%,采矿业的90%,牧场的90%,石油提炼工业的几乎100%,公共铁路的50%,制糖业的40%以及所有银行存款的25%都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1950~1960年,美国对古巴的国际收支顺差达数十亿美元。 1960年3月,艾森豪威尔总统指示中央情报局制定一个推翻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计划。5月,古巴同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7月7日,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削减了古巴食糖的进口定额,试图以此卡住古巴的经济命脉。7月10日,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同意购买鉴于美国削减古巴食糖进口定额而多出来的全部70万吨食糖。古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开始倒向苏联。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苏联美国欧洲 两军对峙第三阶段:8 0 年 代美国苏联全面收缩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巴导弹事件2、20世纪七十年代:80年阿富汗击落苏联飞机3、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61年8月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的情形杜鲁门主义
1947马歇尔计划
1947 北约集团
1949全球扩张全面冷战宣言书稳定欧洲
资本主义控制欧洲与“华约”对峙造成世界不安宁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政治经济 军事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5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美苏苏美苏美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