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案+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案+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8 17:21:09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1
学习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头脑,这是本课的最大失败。因为这两个词非常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第五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最好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解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同样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智慧型的老师,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们提高现有知识水平,让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这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2
《苹果里的五角星》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力(创造力)”与“循规蹈矩”。学习这一课,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头脑,这是此课的最大失败。因为这两个词非常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最好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诠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
至于“循规蹈矩”,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理性,那是一种反思。也就是说,这一课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是因为循规蹈矩,那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沿着一条路走,肯定发现不到新大陆
因为不小心,几千年来人们不知道摔碎过多少东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沦为垃圾。后来,有位有心人就把这些碎片拿起来,一片片地称重量,从中却发现了神奇的东西。经过几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称量,结果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重要理论,现在的文物修复都用上了这一理论。我想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发现与称量这些碎片都是一样的。“循规蹈矩”的人太多了,减少这种人,从小懂得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拥有魅力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3
? ?? ? 《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什么是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法。”。在读了这一句话后,请学生思考:创造力从大处说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得出了答案: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创造力”,学生们谈得很精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创造要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最后,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些让学生兴奋起来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我在浏览杂志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解放你的学生也就解放了你自己。阅读教学是应该以本为本,但要落实在加强文本的研读上,而老师的研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老师的研读,就没有学生的研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也就不会学生的深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教学环节在启示着我这样一个道理:教材必定是范例,也不是神物,尽管少有缺陷,但是必定会有不足之处,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敏于发现,善于引导,积极地将不足之处视若教学资源,来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学会质疑,学会挑战,学会批判,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从阅读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本领
       苹果里的   横切苹果  创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 抄写词语;
    2 多音字组词;
    3 造句;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5 听写词语。
   课外:
    1 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 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 好 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 ),而且苹果里有( )的“五角星”,这种( )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 )。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