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III第六单元测试题
1、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2、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1990年 D 1999年
3、由于对两弹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 赵忠尧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是在( )
A 1950年 B 1958年 C 1986年 D 2001年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文革”后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
A、1997年 B、1988年 C、1986年 D、1987年
7、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 )
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②体积更大,便于存储量增加 ③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④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因特网的诞生使( )
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交往更加方便 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 ④地球变得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生物工程形成的基础是( )
①遗传学的发展 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③遗传工程的发展 ④克隆技术的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首先发射成功于( )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D、日本
11、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12、20世纪初,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是( )
A、量子论的创立 B、光的量子理论诞生 C、相对论的提出 D、半导体的出现
1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出于怎样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
A、军事需要 B、飞机需要 C、经济需要 D、政治需要
14、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
①相对性原理 ②量子论 ③钟慢效应 ④光速不变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量子论诞生的标志是( )
A、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B、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
C、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D、量子力学的建立
1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预先地位的国家是( )
A 苏联 B 美国 C 中国 D 英国
17、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18、下列关于相对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是物理学最伟大的革命②完全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④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⑤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⑥为人类提供了辨证地看世界的途径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9.半导体和激光器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发明的?( )
A.牛顿力学 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 D.量子力学
20.到19世纪,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科学的长足发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其基础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性原理 C.光速不变原理 D.量子理论
21.被誉为人类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是指 ( )?
A.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 B.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试植
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D.人类第一次进行哺乳动物无性繁殖
22.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B.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C.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D.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23.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 )
A.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
B.我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C.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D.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24. 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片面强调“突出政治”,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B.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
C.重视民间力量办学,发展全民教育
D.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
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B.国家对教育拨乱反正
C.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 D.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2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D. “双百”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28、下列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表述,比较准确的是( )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包括了后者 C、前者解释了后者 D、前者融化了后者
29、已经具有一定技能的计算机是( )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30、在量子力学的影响下出现的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不包括( )
A、半导体 B、激光器 C、电视机 D、电报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
材料二 :然而和过去不同 ,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
请回答:
(1)?????? 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那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
答:
(2)?????? 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加以说明。
答:
?2、材料: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对材料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
答:
3、简答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虽走过一些弯路,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通过哪些宪法、法律和方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
?
?
?历史必修III第六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BBDA 6、CDBAC 11、ACADA 16、AADBB 21、CCBCB 26、ACBDD
二、非选择题。
1、答:(1)第三次科技革命。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进行登月飞行;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2003年10月,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成功飞行等。
(2)首先,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成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如80年代,在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因素中,科技因素已经占到80%。其次是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为缩短,科技日益宣示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
2、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也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①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③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④1993年《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
⑤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