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
7 溜索
第一课时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2.理清情节,分层概括。导入新课溜 索
阿 城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作家、编剧,也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
1985年,担任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7年,凭借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2年,由其担任编剧的电影《小城之春》上映。2006年,担任电影《吴清源》的编剧。2015年,参与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影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主要作品:《棋王》《树王》《孩子王》。识记字词瞟一眼锱铢脑髓盘桓顷刻战战兢兢pi2oz~ zh$su@hu1nq@ngj~ng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快读课文,把握怒江奇险的环境和主要人物、情节。2.为全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6):不见怒江,只闻其声就令人胆寒。第二部分(7~24):溜索过怒江。又分为四层:第一层(7~9):首领沉稳面对溜索。
第二层(10~17):汉子们和牛们溜索过怒江。
第三层(18~20):“我”溜索过怒江时的强烈感受。
第四层(21~24):首领过溜索后举止从容。第三部分(25):“我”过怒江后的感受。全文共25段,可分成三个部分。3.快速从文章中找到描写鹰的语句,思考一下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2段中“一只大鹰盘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句,写鹰的英勇无惧。第11段中“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一句,写出鹰在怒江之上的矫健姿态。第24段中“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一句,写出鹰捕蛇的凌厉、灵活。 这三次对鹰的描写,如一条线贯穿全文,表达了对鹰在险峻环境里矫健雄奇精神的赞美。(1)作者在小说的开头设定了怎样的情境?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小说开头起笔突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不见怒江的真身,只闻怒江闷雷似的声音,就让马和牛们都慢下来,甚至畏而不前,这为后文表现怒江的让人心惊胆战的气势做足了铺垫和蓄势。1.再读课文。2.学习第一部分。(2)马和牛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作用:反衬出高山峡谷的雄奇险峻,更为突出人战胜艰险的精神品质做铺垫。马和牛们的反应说明怒江的声音很有震慑力,让它们对怒江感到恐惧。 这篇小说以“溜索”为题,以闻怒江、见怒江、过怒江和感怒江为情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熟记字词。再见!课件14张PPT。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部分,感受过怒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体会高山峡谷的奇险和人战胜艰险的乐观精神。
2.领悟小说的深刻意蕴。
3.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导入新课 有人说,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而人对大自然的了解又是何其匮乏。顺其自然,利用自然,才是人类展现智慧、使用智慧的顶级表现。溜 索
阿 城检查上节课内容第一部分(1~6):不见怒江,只闻其声就令人胆寒。第二部分(7~24):溜索过怒江。 又分为四层: 第一层(7~9):首领沉稳面对溜索。
第二层(10~17):汉子们和牛们溜索过怒江。
第三层(18~20):“我”溜索过怒江时的强烈感受。
第四层(21~24):首领过溜索后举止从容。第三部分(25):“我”过怒江后的感受。 全文共25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从对首领的描写和刻画中,你能体会出什么?首领“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体会:他是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歌颂他勇敢无畏、乐观向上,歌颂了这一方人的生命状态。2.第15段的牛的情状是怎样的?为什么细写?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牛溜索时“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真实自然地刻画了牛的恐惧的状态。 作用:细写牛的情状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3.前文一直说只听得到怒江的闷雷声,“我”过怒江时却写到“任什么也听不见”,矛盾吗? 不矛盾。这是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在未见怒江之时,“寻声暗问”这让人畜惊恐的闷雷声,带着好奇与不可思议想要一探究竟,所以声音一直响在耳边;当真正溜索的时候,紧张、惊恐于自己在索上会是什么情况,注意力已经不在怒江了,就什么也听不到了。所以,并不矛盾。把握小说的深刻意蕴1.全文无“我”字,却时时处处写“我”的见闻感受,你认为,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什么主题? 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却又处处通过“我”的见闻感受来叙述,表达了对马帮汉子勇敢无畏、团结合作精神的歌颂和对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里的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赞扬。2.以“溜索”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溜索”引起阅读兴趣,引人思考。溜索既是一种渡河工具,也是一种渡河方式,这种渡河方式凝结着一方人挑战艰险、战胜艰险的英勇无畏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结合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色1.干净、洗练。例: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这个句子连用动词“塞”“曲”(眯)“望”“说”,用得熨帖,整个句子紧凑、洗练,既显示了地方特色,展现了首领的干练,更表现了首领渡过怒江后的自如和洒脱。2.真实、自然。例: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 这个细节描写最真实、生动地刻画了牛面对过溜索时的畏惧,这是深入骨髓的畏惧,作者以最自然的写法表现了最自然的情状,也是最打动人的。布置作业根据个人兴趣,拓展阅读《遍地风流》中其他的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