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 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 时:一教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
二、听朗读,思考:
1、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3、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三、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茶峒 擂鼓 呐喊 调理
不拘 泅水 戍军 蘸酒
四、交流思考题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第二问:相近的是有用雄黄涂在额头,但他们写“王”字,还有就是赛龙舟啦。
第三问: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理由呢?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
五、精品细节:
(一)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2、 再相互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请找出来:桨 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 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 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4、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
(二)、小结: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三)、【练习】: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
口头交流 :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四)思考:
1、从文中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2、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3、你认为赛龙舟主要靠什么取胜?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团结合作。) ( 它可以加强交流,促进凝聚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4、除了龙舟赛,还安排了什么余兴节目?目的是什么?
(竞追鸭子)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六、练笔
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 迂回包抄 合力擒抓 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七、归纳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八、欣赏全国各地喜庆端午节图片。
九、课外练习:
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端午日》学案
一、我国传统的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二、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三、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人。小学毕业,大学教授,完全是自学成才。代表作《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四、正音辨形
1.给加点字注音。
茶峒 缠裹 蘸酒
翘起 老鹳河 潭水
2.辨字组词。
燥 戊 竟 桨
躁 戍 竞 浆
噪 戌
五、朗读课文
思考: 1、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与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3、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六、精品细节
1、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一下龙舟赛。思考: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2、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3、你认为赛龙舟主要靠什么取胜?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4、除了龙舟赛,还安排了什么余兴节目?
七、练笔
请你用100字左右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也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
八、了解全国各地喜庆端午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