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实验探究专题(1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械能实验探究专题(1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18 19:1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机械能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例题.小明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
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测出金属块将木
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
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金属块对木桩______大小,从而比较金属块重力势能大小的;木桩下陷深度的大小做功(2)金属块_____在20cm高度处重力势能最大,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A在高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知重力势能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的深度不同(4)小明在实验的同时,想到在“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问题时,木桩陷入的深度也可以反映压力作用的效果。于是他想测出测B金属块从20cm高度处下落时对小桩的打击力F。除了上述器材外,你认为需要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简述你实验方案。 大烧杯、足量的沙,量程合适的天平(或电子秤)例题.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选用的器材有: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为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
(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__拉动木块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甲所示,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N;
沿直线匀速2.8(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
复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和
F3,他会发现F1 、 F2 、 F3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他照乙图,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比较甲、乙两图,是为了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 < F2 < F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跟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例题.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方案,用如图示的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等器材,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次小车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次实验水平面选用不同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等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3.下表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并推理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有_________。A.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C.小车不受力,将保持静止
D.若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的速度
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A、D例题.小明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l: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
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
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小车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
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
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步骤3: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
的距离s3。(1)小明记下三次小车在水平移动的距离s1、 s2、s3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三次情形下小车动能的大小(2)比较v1、v2,可知vl_____v2,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高度高,下滑过程转化成的动能多,速度大(3)比较步骤l和步骤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设计步骤1和步骤3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动能大小是否跟物体质量有关例题.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按如图1所示器材和操作进行实验。(1)实验中小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实验中将均质杠杆的中点做为支点,所以杠杆自身受到的重力的力臂为_____,这样做可以消除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问题更简化,更接近理想模型。便于测量力臂零表格中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请指出这个错误数据 __________。20cm(3)小明做了三次实验,如图2所示。图中每个钩码
重0.5N,杠杆每小格长5cm。他的实验数据已记录在
下表中。例题.小明和小芳分别对定滑轮和动滑
轮的使用特点进行了探究。
小明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的实验
设计及操作是:
(1)竖直向下匀速拉弹簧测力计,使钩
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测力计的示数且
与钩码受到的重力大小。
(2)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二次。于是小明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
请你对小明的实验设计及结论进行评价。你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 _。他没有探究改变拉力方向时,拉力的大小跟钩码重力大小的关系,所以结论不够全面。小芳按如图所示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并记录数据
如下表所示:
(1)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认为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忽略上述原因,还是不能得到上述结论,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受到的重力和绳与轮之间有摩擦她没有匀速且竖直的拉弹簧测力计例题.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甲乙5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