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8 17: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导导学习时间:2分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火红的年代”。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举国上下为尽快把我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1956-1966年通常被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习目标1、识记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危害与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识记文化大革命发起、结束的标志与“文革”期间的两个反革命集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涌现的先进模范。2、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及其危害;绘制表格,归纳这一时期的成就;利用影像资料,了解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先进事迹;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对当今国家建设的启示。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学习先进模范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重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和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模范难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1)中共八大: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______________。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_______年至______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思(基础感知)(4)国民经济的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____________,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__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思(基础感知)2.“文化大革命”
(1)发起: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的危险,为此他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结束: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材料一: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简称北戴河会议)。这次会议全面制定了“大跃进”运动的各项主要计划。会后,以全民大炼钢铁和大办人民公社为主要标志,“大跃进”运动达到了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范围内更加严重地泛滥开来。
——摘自《大跃进狂澜》 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材料二: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材料三: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2. 依据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一览表填充完整。展(1)依据材料一,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哪一标志?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A.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8000亿斤到10000亿斤,钢产量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铜40万吨,铝30万吨,机床产量达到30万台,发电量达到550亿度,煤产量达到3.7亿吨,石油产量达到8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000万吨,化肥产量达到530万吨,棉纱产量达到1000万件,新建铁路10500公里。
——《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高指标展(1)依据材料一,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哪一标志?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B.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C.“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瞎指挥浮夸风展(1)依据材料一,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哪一标志?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D.《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以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合一为主要特点的人民公社。《决议》指出:“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共产风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2)“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体现在:①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④科教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文革”的哪一危害?A.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由于大量年轻人在乡间长期务农而得不到教育机会,加上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一时间造成“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表明,当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多达2亿3千多万人。④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2)“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体现在:①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④科教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文革”的哪一危害?B.“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在时隔十年后只召开了一次会议。中央统战部和人民政协因被扣上“投降主义”、“修正主义”的帽子,被迫停止活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北京中学红卫兵的“最后通牒”之下,被迫解散。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因刘少奇问题而受株连的“案件”就有2.6万多件,被判刑的达2.8万多人。①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2)“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体现在:①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④科教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文革”的哪一危害?C.“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由于“文革”的破坏,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②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2)“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体现在:①民主法治被肆意践踏;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④科教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下列史实分别反映了“文革”的哪一危害?D.从1957年到1976年,全国城市职工几乎没涨过工资。1957年平均工资为624元,1976年下降到575元。很多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需凭票购买。服装单调划一,住房相当困难。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有一半左右为住房困难户。许多农民依然贫穷。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50元。③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危害及其启示。(3)依据材料三,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你从“文革”的历史中所获得的启示。①健全民主法治,依法治国;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
③尊重知识分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以民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展2. 依据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一览表填充完整。武汉大庆兰新学习时间:8分钟评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中共八大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中共八大开幕词》时间:1956年9月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评第一对主要矛盾第二对主要矛盾人民的要求(或需要)我国的实际情况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落后的农业国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社会主义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评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时间: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主要内容: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提法;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正是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尽早摆脱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迫切要求……全党的任务,全国人民中一切积极分子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这条路线,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使总路线的灯塔照耀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
——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
——毛泽东《两年超过英国》评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即钢产量在七年内赶超英国,在十五年内赶超美国,后来曾缩短时间表),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北戴河会议进一步确定了一批工农业产品的高指标,将“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评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大炼钢铁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高指标评举国上下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瞎指挥评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并逐渐形成办人民公社的风气。北戴河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立人民公社,到1958年10月底,全国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其中“一大”主要表现为规模大,一个公社平均有500户农民,1000个劳动者和1000亩土地;“二公”指的是公有化程度高,社员的一切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以及一切公共财产都无偿收归公社所有。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的机构设置为三级,包括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其中生产队是基层劳动组织,公社统一负责生产盈亏。评浮夸风各地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评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深耕细作产量高,
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
吓得月亮弯了腰。浮夸风评共产风人民公社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社员列队下地干活人民公社大办免费公共食堂,社员敞开肚皮吃饭评某县组织当地居民洗铁沙毁林烧炭来建高炉“大炼钢铁”某人民公社社员在下地劳动期间谈天说地1. 大批农村劳动力被调去炼钢,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减产。2. 为达到钢铁产量目标,森林、矿产、煤炭等资源遭到大规模开采;但由于缺乏技术,导致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不达标。3. 由于实行“以钢为纲”的经济政策,钢铁产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1. 助长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 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评在走出村子泥泞的路上有十多具未被掩埋的尸体;一些人躺在光秃秃的田野上;有些活着的人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着,寻找一些草籽草根充饥……在邻近的村庄,有一位妇女将她亲生的婴儿杀死,和丈夫一起吃掉,之后她便疯了。
——河南省某位女农民的自述(1960年冬)评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国民经济的调整时间:1961年1月主要内容: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并批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大会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会议发扬了民主精神,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对统一全党思想,纠正“左”倾错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评1958年庐山会议期间的彭德怀与毛泽东“文革”期间遭错误批斗的彭德怀评二、文化大革命发起原因:口号: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以阶级斗争为纲”。时间:1966年夏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邓小平刘少奇评“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十六条”(1966年8月)评二、文化大革命经过1966年5月,依据《五一六通知》的要求,中央文革小组成立。组长是陈伯达,顾问是康生,副组长有江青、张春桥,主要组员包括姚文元。中央文革小组是“文革”前期的实际指挥部,直到1969年中共九大后才撤除。评1967年1月5日,张春桥、姚文元从北京到上海伙同王洪文等策划夺权。他们相继夺了《文汇报》社、《解放日报》社的权,并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召开“打倒市委大会”,篡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967年2月11日和16日,在怀仁堂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和聂荣臻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却被林彪、江青等人污蔑为“二月逆流”。实际上,它是一场正义凛然的“二月抗争”。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评“文革”开始后不久,红卫兵运动兴起。红卫兵为达到造反的目的,到处串连、煽风点火、乱揪乱斗,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8-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八批共1200万红卫兵。毛泽东的个人威信达到了顶峰。评红卫兵的标志性行动是“破四旧”,即所谓的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切被认为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等“四旧”有联系的文化遗迹和牌匾,均遭到打砸抢烧,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空前的打击。评红卫兵搞批斗大会红卫兵写大字报彭德怀、张闻天在1958年庐山会议上被打成右派,在“文革”期间又遭到红卫兵的批斗和关押,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含冤离世。刘少奇在1968年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并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病逝。评沈阳某场院内知青在干农活(1973年冬)在云南西双版纳某村插队的知青评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李作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会作(从左至右)林彪等人所乘飞机的残骸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发动武装政变的手令,企图杀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林彪、叶群、林立果于9月13日凌晨乘飞机外逃叛国,结果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该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评“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与邓小平副总理先后出面调整、整顿国民经济,使经济水平得到恢复。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
——《中国统计年鉴(1993)》评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从左至右)“四人帮”接受人民法院审判(1980年)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二、文化大革命结束评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和教训①健全民主法治,依法治国;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
③尊重知识分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以民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评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评武汉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评兰新铁路兰青铁路包兰铁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评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模范人物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党的好干部)雷锋(解放军好战士)评三、建设成就“文化大革命”的成就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评本课小结中共八大的召开焦裕禄
邓稼先
王进喜
雷锋“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石油工业
新兴工业
科学技术1.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下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三大改造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B检水稻比天高 肥猪赛大象3.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的提出 B. 毛泽东的逝世
C.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检DD5.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国际主义 B. 无私奉献 C. 救亡图存 D. 居安思危4.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检BA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