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8 17: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导导学习时间:2分钟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2、阅读教材和补充的史料,分析建国初期国际政治环境中对中国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指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具体表现;通过比较近现代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历史,分析“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3、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感受周恩来处理外交矛盾时展现的气度和智慧。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万隆会议难点:建国初期的国际政治环境;“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具体表现:A.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_____________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B.________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
(2)提出:________年底,___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____________,平等互利,____________。
思(基础感知)(4)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准则。2. 万隆会议(又称为亚非会议)
(1)时间:________年。
(2)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___________,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3)结果: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材料二: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我们想要全方位对外开放也不可能,只能是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放,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西方对华封锁,则更加强化了这一政策。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材料四: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学习时间:7分钟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二战”后,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1)依据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依据材料二,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学习时间:7分钟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①1949年10月2日,苏联最早与我国建交;②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兴建156个项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周恩来。(3)结合教材内容,举出建国初期中苏友好交往的一个例子。(4)材料三中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称为什么?是谁最早提出的?学习时间:7分钟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同”:都遭受过殖民侵略;都希望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都希望维持世界和平。(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解释“同”与“异”分别指什么。“异”: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评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在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评材料一:1949年,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1949年底,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场景评材料二: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对日和约》,日美又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美行政协定》,规定美军可以无限制驻留日本,建立军事基地。1950-1951年,美国又与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同菲律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3-1954年,先后同南韩的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形成东北亚防御联盟。1954年,美国又策划成立“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美国统治集团煞费苦心,终于建立起一个军事条约网,以实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标。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评①苏联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
②苏联与新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苏联美国①美国敌视共产主义,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②美国阻止大陆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中国积极性:为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局限性: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以社会主义和新兴民族国家为主。?评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8、蒙古人民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1、越南民主共和国12、印度共和国13、瑞典王国14、丹麦王国15、缅甸联邦16、瑞士联邦17、芬兰共和国评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1954年4月,中印就印度与西藏地区的贸易通商问题进行磋商评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达成,在与两国达成的联合声明里,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尼赫鲁吴努评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知识链接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国时,提出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更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很突出,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习近平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副总统安萨里、缅甸总统吴登盛出席。评“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持续高涨。评“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持续高涨。评二、万隆会议评起飞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打捞上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评情境再现旁白1: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此时此刻,各国代表正在发言,一些国家受到美帝国主义的挑拨,公然抨击共产主义。伊拉克代表: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我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这样才能避免台湾被殖民。巴基斯坦代表: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泰国代表: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州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而且泰国有1000多万华侨,保不准中国会利用他们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评情境再现旁白2:在亚非各国因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时,周恩来毅然上台,发表了一段一鸣惊人的演讲。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之间有没有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我们都曾经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现在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中国有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来中国访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旁白3:周恩来的发言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各国最后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这种团结、友谊、合作的精神就是万隆精神。评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评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表现出的求同存异精神与和平诚意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发展。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次亚非十三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1963年周恩来访问非洲时的情景评万隆精神闪耀时代光芒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习近平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2015年)评本课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万隆会议背景时间矛盾结果内容影响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P82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一些国家因受到挑拨,攻击中国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1.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互不侵犯原则 D. 互惠互利原则B检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个人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于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和平外交政策 D. 加强国际合作检B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