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导导学习时间:2分钟据北京邮政部门2004年统计,当年“家书”类的私人信件大约只占到25%,市民收到的信件中四分之三都是各种信用卡对账单、保险单、商场的打折广告等商业信函。现在,打开信筒,几乎都是公函、商业信件,家书还不到十分之一。取而代之的是,“双十一”过后那数量猛增的电商包裹。
——摘自环球网(2017年)第十九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的状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2、课前分小组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图片、文字或视频,提升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撰写小论文,从衣、食、住、行、用、交通和通信等角度讲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剖析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难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日常生活的变化 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日常生活的变化 思(基础感知)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思(基础感知)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一:为了能让4个年岁差不多的小孩能公平享有食物,我每天上班前都会把一天吃的东西用秤称好了分给他们。比如一块豆腐乳,会分成很小的四块,放在各人的小碟子里。小孩都省着吃,因为他们知道,吃完了自己的就只能眼睁睁看别人吃了。
——摘自搜狐新闻(2008年)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期,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奉为圭臬,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
——摘自中国青年网(2016年) 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三:“筒子楼”给我的印象狭窄、拥挤、漆黑,但又温馨与快乐…整个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灯泡发出昏黄的光,感觉黑洞洞的,厨房的走道狭窄而漆黑,一不小心就可能会碰着张家的锅、李家的灶…吃饭时,大伙喜欢聚在一起吃,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着…住在“筒子楼”里,上班出门前忘了收被单,没事!遇到风雨邻居肯定会帮着收回去…家里老人突然发病了,没事!只需喊一声,全楼的人都会跑过来帮忙,“筒子楼”里洋溢着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温情。
——摘自网易新闻(2016年)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四:钱包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卡越来越多。出门坐车有交通卡;打电话有电话卡;消费有信用卡,连交水费、电费、煤气费、宽带费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只要一上网,从这个卡转账到那个卡,不出家门就能轻松搞定。
——摘自搜狐新闻(2008年)学习时间:7分钟展结合材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描述的情况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②材料二中,人们在穿衣上的倾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③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划线的句子?
④材料四中“卡证时代”的来临说明了哪些社会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学习时间:7分钟展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水平低,国家实行生活物资配给制。②政治运动、经济水平、思想观念。③改革开放前,人均住房面积较小,居住环境简陋,但人与人间的关系比较亲近。④通信能力越来越发达,互联网覆盖率提升。原因: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评一、日常生活的变化衣评布票评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大典上,国家主席毛泽东穿着改良版“中山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当这位新中国领袖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媒体上后,这套衣服也随之名闻世界。西方世界叫它“Mao Suit”。评1949年以后,生产领域的工人阶级地位得到提高,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穿工装成为一种荣耀。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工装裤为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前后挂胶、以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和喜欢的鞋型。评“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评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其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吉。20世纪50年代,还有一种很引人注目的服装,就是以“苏联大花布”制成的男性衬衣。这除了政治上的一些原因外,还因为这种衣服打破了当时中国男性衣服单一色调—白灰蓝的局面。青年们穿起它,更显得活拨可爱,精神抖擞,故一时成为流行的服装。评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绿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不分季节、不分男女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文革”时期,军装是最时髦的服装。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手一个,成为现在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怀旧道具。评当年一部电影《海魂》的热映,带动了大街上年轻人和孩子们最懵懂的追捧热潮,这种蓝白相间的横条纹上衣几乎随处可见。
20世纪70年代,小白鞋在当时年轻人中的风靡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当今的耐克球鞋。评一、日常生活的变化食评“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评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稳定,满足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开始在全国实行对粮食、油料(包括食油)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施四证三票制度,对市镇居民、工业、商业等业户、动物饲养户购买粮食使用凭证作出了规定。
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有糕点票、饼干票、玉米、红薯票、年糕票、月饼票、豆制品票、副食品票、糖票、肉票、鱼票、菜票、烟票、酒票等,让人们尽量填饱肚子。但是供应量也很有限,如鸡蛋,每人每月只有两个,后来按户供应,不管人数多少,每户半斤。糖每人每月仅有半两至三两,糖果更是成了稀罕物,只有过年过节和结婚才可享受一番,平时难得有荤腥,所以过年成为欢天喜地的日子,不象现在天天就象过节。当然有的糕点可以不用粮票或糕点票购买,但每斤价位高达十几元至二三十元不等,相当于人们1个月的工资。史海拾贝评改革开放前人们只有到过年才会改善伙食,一家人其乐融融大吃一顿。春节期间,副食品商店出动流动售货车送货上门,为居民服务。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春节前菜市场前排起长队在雪中买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营果菜公司门市部前人们排队买菜。评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住评北方的大杂院农村的土坯房农村的厨房农村用的炕六七十年代评筒子楼筒子楼里的生活斗室农村的瓦房八十年代评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八九十年代的家具九十年代后期的家具九十年代评城市的花园小区湖滨别墅现代化的室内装修焕然一新的村民住房二十一世纪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休闲娱乐看电影、看电视、看碟片评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休闲娱乐音乐会、演唱会、家庭影院、旅游、健身、科技馆评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评绿皮火车八十年代的公路九十年代的飞机场高铁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二十一世纪的飞机场共享单车私家车地铁评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评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呼机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手机当今流行的智能手机九十年代电脑进入市民家庭网吧成为公共上网场所人类步入5G网络时代评本课小结社会生活的变迁日常生活的变化食交通衣休闲娱乐住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通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单调,千篇一律 丰富,展示个性饮食结构单一,温饱未解决
既要吃饱还要吃好拥挤,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改善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轨道交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1.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C检检2. 观察下表,导致中国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改革开放D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检C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