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
下基础。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用具:金属钾、小刀、镊子、坩埚、酒精灯、泥三角、三脚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名称分别为:锂、钠、钾、铷、铯、钫;元素符号分别为:
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元素
名称
核电
荷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
层数
碱
金
属
元
素
总结:
①碱金属原子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
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②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显+1价,单质常作还原剂,都能与非金属及水反应。
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随核电荷数递增,从Li到Cs,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增强,单质的活泼性、还原性增强。
与氧气反应差异性:
(白色、氧化锂)
(淡黄色、过氧化钠)
(橙黄色,超氧化钾)
(棕色、超氧化铷)
(红黄色、超氧化铯)
与水反应差异性:
(较剧烈)
(剧烈)
(剧烈燃烧、轻微爆炸)
(更猛烈、燃烧、爆炸)
碱金属物理性质:课本P7: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沸点
答案:
实验(1):钾与氧气燃烧
钾保存在煤油中;取用时用镊子夹取,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
现象:比钠与氧气燃烧更剧烈,火焰紫色。
化学方程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2价)
实验(2):钾与水反应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现象:钾比钠活泼,轻微爆炸.
化学方程式:
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
①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钾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过氧化钾与CO2
?? ④超氧化钾与水、CO2
?? ⑤氧化锂与水、CO2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标准:
①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易,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2、卤族元素名称:氟、氯、溴、碘、砹;元素符号分别为:
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答案:
卤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易得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显-1价,单质常作氧化剂。
递变性:按F→At顺序: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活泼性、氧化性减弱。
阅读课本P8资料卡片总结:
(1)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①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②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③熔沸点:逐渐升高
④密度:逐渐增大
⑤水中的溶解性:逐渐减小
(2)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化学式
反应条件
方程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
H2+Cl2光2HCl
HCl稳定
Br2
高温
H2+Br2500℃2HBr
HBr较不稳定
I2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生成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1]
结论:氯可以把溴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方程式:2NaBr + Cl2 = 2NaCl + Br2
离子方程式:
[实验2]
结论:氯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方程式:2NaI + Cl2 = 2NaCl+ I2
离子方程式:
[实验3]
结论:溴可以把碘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方程式:2NaI + Br2 = 2NaBr + I2
离子方程式:
结论: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氧化性、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为:F2 Cl2 Br2 I2
规律:同一主族中,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