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建 (第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建 (第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19 22: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化学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
2.初步了解氢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教学过程: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注:①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有影响。?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③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例如:卤素单质的熔、沸点:
HCL、HBr、HI的熔、沸点:
2、氢键:HF、H2O、NH3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比普通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熔、沸点反常高,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注:①氢键比化学键要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②分子间形成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据报导我国最近合成多种元素的新同位素,其中一种是 (铪),它的中子数是( )
A.72  B.113  C.185  D.257
2.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原子量(127.760) 为标准原
子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7.760是  ( )
A.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C.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的质量的1/2的比值
D.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5.一种比黄金还要贵重百倍的 O2 气体, 不久前在我国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制备成功,
1 mol 这种O2 气体所含有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 )
A.36 mol B.20 mol C.16 mol D.10 mol
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一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强弱: HI > HBr > HCl > HF B.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8.某元素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该元素 (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高化合价一定为 +2 价
C.一定是 ⅡA 族元素或是 He 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9.某阳离子M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 )
A.a+x-n B.a+x+n C.a-x-n D.a-x+n
10.有a、b、c、d四种元素。a、b的阳离子与c、d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的阳离子的正电荷数小于b的阳离子的正电荷数,c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数大于d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数。则它们的离子半径的关系是 ( )
A.a>b>c>d B.c>d>a>b C.c>a>d>b D.b>a>d>c
11.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够与 NaOH 溶液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是 ( )
A.元素X: 它的原子中 M 层比L 层少 2 个电子
B.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ⅢA 族
C.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D.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12.关于元素周期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13.下列各微粒中, 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
A.CO2 和 NO2 B.H2S 和 H2O
C.NH4+ 和 H2O D.N2 和 C2H4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 阴离子一定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B.某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和某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K 不可能从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15.实际存在的H、H、H、H(和H,它们是 (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原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16.A 和 B 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B 和 C 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 且A、B、C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则A、B、C三种元素分别是 ( )
A.N、 F、 Cl B.F、 O 、S
C.S、 Cl 、O D.S 、O 、F
17.现在含有元素硒(Se) 的保健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 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 与 K 同周期, 关于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为 34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H2SeO4
C.Br 的非金属性比Se强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比硫化氢气体弱
18.元素周期表中第 m 号元素, 其原子的质量数为 n , 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 m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n – m ) 个, 核外电子数肯定为 m 个
C.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 n 倍
D.其原子质量与 12C 原子质量之比约为 n : 12
二、实验题(14分)
19.(14分)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4.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
5.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
6.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
B.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
E.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仪器、材料 略 药品 略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或大写英文字母,并写出有空格处的离子
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A
B
不 填
不 填
不 填
E
F
(4)实验结论: 。
(5)问题与讨论:
① 请从原子结构理论上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
② 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中另两种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
规律。
三、填空题(共26分)
20.(10分)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g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2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里,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为______________。
(2)A是______________元素,B是______________元素,D是______________元素。
(3)A与D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
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
21.(16分)下图中A、B、C、D是同周期或同主族的相邻元素:
①已知:A元素的最低价为-3价,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含氧56.34%,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则A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_____,原子序数为_______,A元素位于第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②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D_________。
③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
④B、D两种元素和氢组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稳定性最大________还原性最强。
四、计算题(6分)
22.两单质AX和BY。已知1.55gAX和0.8gBY的原子数相等,且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3∶4。又知A原子中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B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计算写出AX、BY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
1.B 2.B 3.CD 4.D 5.B 6.B 7.D 8.D 9.B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B 17.D 18.BD
19、(14分)(1)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验证Na、Mg、Al金属性强弱及S、Cl非金属性强弱,证明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2分)
(3)(实验方案2分;每个方程式1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有关离子方程式
3
A
2Na+2H2O=2Na++2OH-+H2↑
1
B
4
D
5
C
6
E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2
F
H2S+Cl2=2H++2Cl-+S↓
(4)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2分)
(5)① 同周期元素,随原子数增加,r在减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也在增加,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渐强,原子的失e-能力减弱,而得e-能力逐渐增强。(2分)
20.(10分)(1)三? ⅦA? Cl2O7? (各1分)(2)Na? Mg? O(各1分)? (3)Na2O2?(1分) 观察该化合物的颜色是否变白(1分)? (4)Cl2+2OH-=Cl-+ClO-+H2O(2分)
21.(16分)①31;15;三周期;VA
②P、S、Cl、O
③H3PO4,H2SO4,HClO4,HClO4
④H2S,H2O;H2O;H2S(每空均1分)
22.(6分)因B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可知B为氧原子,(2分)这样0.8gBY
M(A)=1.55g÷0.05mol=31g/mol(3分)
即A为P。(1分)
因为当原子个数相等时,分子个数比为3∶4 则P和O的单质为P4和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