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湖南省衡阳市江东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发达的古代农业(湖南省衡阳市江东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3-08 11: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问题情境1: “神农”的传说和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材料:《庄子 · 盗跖篇》曰:“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易 · 系辞下》曰:“包牺氏没,神农氏做,斫(zhuo)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nou锄草耕作)之利,以教天下。”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半坡遗址出土的种子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二、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火耕”→“耜耕”→“铁犁牛耕” 问题情境2:有谁知道“刀耕火种”的意思吗? 问题情境3:“耜耕”相对于“刀耕火种”有何优点哪?
当时的农业技术有哪些?有哪些农作物品种? 二、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火种--火耕
2、石器锄耕--耜耕
3、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出现精耕细作技术
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汉代发明耧车 ,赵过推广耦犁和代田法
汉代还出现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三)、隋唐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四)、宋元明清时期 --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继续发展
稻麦复种制出现 —— 多熟种植 , 新的高度 灌溉水平提高 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三、 男耕女织 的 小 农经济 (一)、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小农经济特点: ①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 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⑤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技术进步灌溉水平提高条件特点作用小结再见--byebye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