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
1.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国统区 D.少数民族地区
2.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比较内容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行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④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它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
(2)材料二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文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
(3)材料三反映了实施这一土地政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土地政策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B [解析] 1950年冬到1952年底,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A [解析] 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B
4.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A。
5.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把握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因此①不选,故选D。
6.A [解析]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将土地收归国有。
7.[解析] 此题通过图文材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进行了考查,具体的知识点涉及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目的和意义,对基础、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均有考查。在解答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 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