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9.祁黄羊 教案+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9.祁黄羊 教案+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8 21:35:17

文档简介

《祁黄羊》教学反思1
《祁黄羊》这篇课文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祁黄羊》一课,教学前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1、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理清层次。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2、演读对话,揣摩人物品性。
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感悟心语:祁黄羊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大公无私的荐贤行为。同时祁黄羊这个故事在人们的传诵中,也寄托了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公正之心,从国家、从事业的角度的出发,真正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那么我们的国家定会人才辈出,我们的国家定会繁荣富荣。
教学反思2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教学反思3
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考虑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接着让学生小结: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9 祁黄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8 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哪儿写到哪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 兴亡 举荐 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 慎 重 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2、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