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学习目标
1. 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
2.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3. 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4. 概括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5.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南诏和
同
为
一
家唐时期突厥活动范围突厥汗国(六世纪中期)阿尔泰山阿尔泰山一带游牧生活善于冶铁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国,后分裂为东西突厥①唐太宗时打败东突厥,唐高宗时灭西突厥。②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③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640年唐太宗702年武则天(藏族)青藏高原一带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以农耕或游牧为业,纺织和冶铸水平很高。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看《步辇图》指出图上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分析。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倒淌河 青藏高原上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与其他的河不同,它自东向西流,注入青海湖中。如今这个名字在中国地形图上还清晰可见。相传,原来这条河也和天下其他河一样是向东流的,但是文成公主在过了这条河后,就进入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了。思乡的公主向东回望,感到这一去不知何日才是归期,伤情之下忍不住失声痛哭。说来也怪,哭声似乎震撼了这条大河,竟然使得河水倒转,变为由东向西流,一起陪伴文成公主入藏了,“倒淌河”也就由此得名。西藏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藏壁画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大昭寺内的
文成公主游
藏壁画
(局部)布达拉宫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塑像如果你跟从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想一想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
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第八次
会盟而立。“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
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
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的誓言,历述了唐蕃
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的历史。(藏族)青藏高原一带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以农耕或游牧为业,纺织和冶铸水平很高。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今维吾尔族)色楞格河一带,后西迁至今甘肃、新疆等地。关系友好。唐玄宗时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8世纪中期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期瓦解。“回鹘衣装回鹘马”“回鹘衣装回鹘马”回鹘装
回鹘装的基本特点,
略似男子的长袍,
翻领,袖子窄小衣身宽大,
下摆拖地,颜色以暖色为主。松花江、黑龙江一带7世纪中期粟末部强大,7世纪末建立政权。②与内地往来频繁。①唐玄宗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云南洱海一带8世纪前期,六诏统一①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②南诏贵族子弟到中原学习,汉族工匠进入南诏。(彝族和白族)云南大理崇圣寺塔 千寻塔,云南三塔寺内三塔中的主塔。据考证,千寻塔建于836年(唐开成元年),设计者是汉族工匠(传说为恭韬、微义)。高69.1米,方形中空,16层,密檐式砖砌,形状与西安小雁塔近似。 两小塔建于五代时期,均高42.19米,八角形,实心,砖垒砌。三塔外表面呈白色,映衬在苍山洱海间,更显美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南诏与唐交往频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与唐互相学习唐太宗时打败东突厥给东突厥首领优厚待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通商唐玄宗册封靺鞨首领为 渤海郡王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和
同
为
一
家 讨论:为什么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能够取得这样大的发展?(提示: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和唐朝的民族政策上分析。)政治上,唐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族政策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手段,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A 唐太宗 B 唐中宗
C唐玄宗 D 武则天A2.怀仁可汗是( )册封的( )族的首领。A 唐太宗 吐蕃 B 唐太宗 回纥
C 唐玄宗 吐蕃 D 唐玄宗 回纥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