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透镜和视觉(课件 26+29+25张PPT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透镜和视觉(课件 26+29+25张PPT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19 13:20:09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6 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透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夯实基础 巩固练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是________。下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凸透镜ABDCEF返回凹透镜夯实基础 巩固练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图甲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F,这一点F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心O的距离叫做___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会聚返回焦点焦距发散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________、光具座等。
(3)物理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v表示;
(4)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上。物距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光屏物距像距同一高度4.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f(2)当f2f;
(3)当u A.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C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 cm,则这个光斑在焦点之后,而且比在焦点时的光斑要大,亮度不如焦点时的亮,因为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的光斑最亮、最小,所以若凸透镜靠近白纸,则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点拨:夏日中午,温度比较高,太阳光强,在水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下,太阳光更强,所以很容易就会把叶片烧焦。6.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常会把叶片烧焦,其原因是(  )
A.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焦
B.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焦
C.水滴使阳光会聚,将叶片烧焦
D.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焦C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B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凸透镜对光(无论是平行光还是发散光)都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8.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凹透镜的是(  )
A.a  B.b、d  C.c  D.a、b、d夯实基础 巩固练D返回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9.下面是四位同学组装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是(  )B夯实基础 巩固练 物距小于f,此时成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A错误;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B正确;烛焰低于主光轴,此时像应成在主光轴的上方,而光屏偏低,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C错误;实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烛焰的像应成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所以D错误。返回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10.【中考?温州】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A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u=10 cm=f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所以没有像距。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11.【中考?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C整合方法 提升练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整合方法 提升练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返回点拨:蜡烛在10 cm处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30 cm处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在35 cm处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在45 cm处时,u<f,在光屏上不成像。整合方法 提升练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
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
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 u=v=2f=20 cm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f=10 cm,A不符合题意。当u=15 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C符合题意。当u=25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1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返回整合方法 提升练A14.【中考?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缩小整合方法 提升练向左移动返回15.【中考?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倒立、等大的实像20.0培优探究 拓展练(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培优探究 拓展练点拨 :返回 (1)由图可知,此时u=v=40.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且u=2f,得f=20.0 cm;
(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培优探究 拓展练课件29张PPT。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6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放大镜和照相机 凸透镜的应用夯实基础 巩固练1.放大镜工作原理:当u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u>2f时,成________、缩小的________像。
3.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当f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C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 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B错误;记录“红月亮”时,应该在原来全景照的基础上,拉长镜头,拍下月亮的特写镜头,相对应全景照,此时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因此应将镜头向前伸,故D错误。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6.在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钥匙的像,钥匙形状如图甲所示,则图中四个幻灯片的插法正确的是(  )B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图中放大的钥匙像,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让钥匙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上。7.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D夯实基础 巩固练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当物和像在异侧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故A项错误;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当物和像在异侧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拍摄的范围更广,故B项错误;物和像在异侧,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C选项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正确。返回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8.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D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故D正确。9.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它的正面呈圆弧形,这样设计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放大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虚10.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凸实像11.小丽和小刚用相同的相机对远处的同一景物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则(  )
A.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远
B.小刚和小丽离被拍景物距离一样远
C.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
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D.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
大,小刚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C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由图可知,甲图的像大于乙图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离凸透镜远,则像距小,像也小,所以乙图的物体离照相机远,即小丽拍摄的物体离相机近,故A、B错误;小刚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丽的一样大,小刚应靠近拍摄物,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即镜头往前伸。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12.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C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故先看到②,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且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
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
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整合方法 提升练B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错误。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 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C错误。由图知,u>v,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后,由于光路可逆,所以能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整合方法 提升练14.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 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画有箭头)等。整合方法 提升练(1)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不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滴变________(填“厚”或“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厚整合方法 提升练(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放置的,并调整到水滴的距离,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大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倒立整合方法 提升练 (1)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滴变得再厚些,即焦距变小,使箭头在焦距以外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由乙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凸透镜放置的位置是水平的,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返回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1)由图甲可知,这个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10.0 cm 培优探究 拓展练(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倒立照相机右培优探究 拓展练(4)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个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5)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左上培优探究 拓展练点拨: (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60.0 cm-50.0 cm=10.0 cm。(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物距为30 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3)当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右移动。培优探究 拓展练返回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5)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当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移动方向一致也向上移动。培优探究 拓展练课件25张PPT。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2.6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 眼睛 人类在视觉上的限制 视力缺陷与矫正夯实基础 巩固练1.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_;②玻璃体;
③__________。
(2)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__。在光亮环境中能让________(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晶状体视网膜瞳孔较少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2.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角膜、________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将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________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视觉。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晶状体返回大脑凸透镜3.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____,对光线折射能力变大,从而使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物体通过眼球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实像。厚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倒立缩小4.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__________的地方叫做盲点。感光细胞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5.近视的成因:眼球前后径过____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_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
矫正方法:配戴________透镜,将光线发散后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长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大前凹6.远视的成因:眼球前后径过________或晶状体曲度过_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
矫正方法:配戴________透镜,将光线会聚后刚好成在视网膜上。短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小后凸7.色盲是失去正常人辨别________能力的先天性视觉障碍。颜色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8.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返回夯实基础 巩固练D9.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B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B错误。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10.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④C夯实基础 巩固练返回远视是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造成的,应用凸透镜进行矫正。点拨:夯实基础 巩固练11.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D返回点拨:近视是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造成的,应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只有D是凹透镜。夯实基础 巩固练12.【中考?温州】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A.长时间使用电脑
B.躺在沙发上看书
C.看书一小时远眺窗外
D.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返回C夯实基础 巩固练13.【中考?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甲、图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填“甲”或“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返回整合方法 提升练图乙远离14.【中考?绍兴】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整合方法 提升练照相机(或摄像头)返回15.光盘是利用光信息存储数据的物品,它是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将激光束射入光盘,激光经过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后被光学装置接收、处理后就可以还原成声音和图像。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不能对着人的眼睛照射。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激光经过眼球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反射凸透镜会聚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16.【中考?台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整合方法 提升练(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____的成像情况。整合方法 提升练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近视眼返回17.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_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左返回凸整合方法 提升练1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C整合方法 提升练返回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前面,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点拨:整合方法 提升练培优探究 拓展练19.【中考?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缩小培优探究 拓展练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的操作是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抽水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