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9《化学与生活》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9《化学与生活》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19 20: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9《化学与生活》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氢气具有可燃性
2.党中央倡导“节约型”社会。下列行为中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用淘米水浇花
C.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3.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4.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检验SO2气体可以用KMnO4溶液 ②检验烧碱变质只能使用澄清石灰水 B ①暖宝宝的配料是铁粉、炭粉、食盐水等 ②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
C ①风吹桂花满园香说明微粒不断运动 ②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①陶瓷、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②汽车轮胎、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5. 2016年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C.平时生活中要“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
D.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
6.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7.日前,海安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加强水体污染治理,保护水资源
C.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D.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8.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 )
A.二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9.对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化学能不一定100%转化为电能
C.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电能不可能转化为化学能
10.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A.甲烷  B.淀粉  C.乙醇  D.丙氨酸
11.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12.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B.化学与生活
①化合反应4P+5O2点燃2P2O5 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 ③置换反应C+2CuO高温2Cu+CO2↑ ④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 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托盘(5)称取5.6 g铁粉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二、填空题
13.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结合日常生活及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人们在品尝肉、鱼制成的食物时,感到汤汁味道鲜美,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2)烧焦的鱼肉不能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放出热量(写化学方程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吸收热量。
15.“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一共有________种分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上图中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消耗________g才能产生28g。
(4)预计将来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市场规模如下表,X的数值是_________。
2013年-2017年中国尾气催化剂行业总体规模(万元)预测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05×105 1.18×105 1.32×105 X 1.50×105


A.1.15×105 B.1.41×105 C.1.52×105 D.1.65×105
16.【资料】焚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含有害的气体,如HCl、SO2等

(1)可利用厨余垃圾得到 。
(2)1 t塑料瓶可回炼600 kg的无铅汽油和柴油。塑料瓶属于垃圾分类中的 类。
(3)石灰浆的作用是吸收CO2和 。

三、实验题
(
高温
)17.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可以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CO+ H2,该反应是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水煤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写出实验现象:B中固体 ,C中固体变蓝,D中溶液 。
【改进实验】乙同学认为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在装置A、 B之间还需增加装置F、G(如图所示),其中F的作用是 ,G的作用是 。

【拓展探究】CO和H2的混合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
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1)“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根据零排放的要 求,不可能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物是 (填字母)。
A.甲醇(CH3OH) B.乙醇(C2H5OH) C.甲醛(CH2O) D.乙酸(CH3COOH)
(2)若用CO和H2的混合气冶炼铁,混合气所起的作用是 。
铁元素可以形成3种氧化物,分别是Fe2O3、Fe3O4 和FeO(黑色)。下图所示实验中,黑色粉末可能为一种或几种铁的氧化物,充分反应至铁的氧化物全部转化为铁,装置I的增重为3.6g,装置J的增重为6.6g,假设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黑色粉末为 。


18.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除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看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H2、O2都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H2能燃烧,O2能支持燃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证明不含O2;
C中导管口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点燃导管口的气体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四、推断题
19.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的转化关系,其中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液态;D是最理想的燃料;E是空气成分 之一。试回答: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
(2)D作为最理想的燃料,突出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制取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A_________;D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下图为某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至0.1%)。
22.某同学家的天然气表月头与月末的数字分别如图A、B所示.若天然气的密度是0.76克/升,每立方米的天然气是2元,求:
(1)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多少立方米?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2)若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分数是90%(杂质不燃烧),则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量是多少千克?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氢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的是反应现象,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解答本题要注意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2.B
【解析】
试题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防止污染环境;用淘米水浇花,属于一水多用的良好的措施,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不能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会污染药品;不能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3.B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容易做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风吹桂花满园香说明微粒不断运动②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或者间隔。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5.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并循环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水,符合节约资源的主题;B 选项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符合节约资源的主题;C选项平时生活中要“多步行少开车、多植树少滥伐、多节约少浪费、多保护少破坏” 符合节约资源的主题;D选项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产生大量的粉尘不符合节约资源,绿色生活;故答案选择D
考点:化学与环境
6.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错误;B、加强水体污染治理,保护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环境,正确;C、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防止空气污染,正确;D、分类回收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A。
8.A
【解析】A、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正确;
B、可吸入颗粒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之一,错误;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D、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会造成污染,错误。故选A。
点睛: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9.D
【解析】化学能即化学变化中产生的能量,因而在这一转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化学能转化过程中,常常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光能,因此不一定100%地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并非所有的电池都是化学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如给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0.B
【解析】甲烷(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6;淀粉(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有机高;C(C2H5OH)相对原子质量为46;丙氨酸(C3H7O2N)相对分子质量为89。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A、火力发电是利用传统的化石燃料,错误;B、风力发电是利用新能源,正确; C、氢燃料客车,氢气是新能源,正确;D、太阳能电池路灯,利用的太阳能是新能源,正确。故选A
考点:新能源
12.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用10 mL量筒量取水时,只能精确到0.1毫升,所以不能读出7.25 mL。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3. 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酶和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 鱼肉中的蛋白质在灼烧时,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而凝固变性并产生有害物质
【解析】(1)人们在品尝肉、鱼制成的食物时,感到汤汁味道鲜美,这是由于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酶和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
(2)烧焦的鱼肉不能吃,这是因为鱼肉中的蛋白质在灼烧时,产生有害物质。
14.2CO + O2 = 2CO2 ; CO2 + C = 2CO
【解析】
试题分析:放热和吸热的化学反应很多,例如:2CO + O2 2CO2 是放热反应 ; CO2 + C 2CO是吸热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15. 2CO + 2NO2CO2 + N2 4 N2 60 B
【解析】(1)由上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CO?2CO2+N2;(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上图中一共有4种分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上图中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N2,属于单质;(3)设需要一氧化氮的质量为
2NO+2CO?2CO2+N2
60??????????????????????????????? 28
x?????????????????????????????? ?28g
,解得: =60g;(4)由表中的数据变化特点可知,X的数值应介于1.32×105和1.50×105之间,观察选择项,B正确。
16.(1)肥料 (2)可回收物(3)SO2和HCl
【解析】
试题分析::(1)厨余垃圾经过生化、堆肥处理可以得到化肥;
(2)塑料瓶可回炼成无铅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回收物;
(3)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含有害的气体,如HCl,SO2等,属于酸性气体,石灰浆显碱性,所以石灰浆的作用是吸收CO2和HCl,SO2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处理。
17.置换 【设计实验】变红 变浑浊【改进实验】除去水蒸气 检验水蒸气是否已被全部除去
【拓展探究】(1)B(2)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作还原剂”) Fe3O4 和FeO的混合物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CO+ H2,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实验现象:B中固体变红,因为氧化铜被还原出铜,C中固体变蓝,因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得到水,D中溶液变浑浊,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和石灰水发生反应变成碳酸钙沉淀。乙同学认为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在装置A、 B之间还需增加装置F、G(如图所示),其中F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G的作用是检验水蒸气是否已被全部除去,目的是防止反应前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根据零排放的要 求,不可能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的有机物是乙醇(C2H5OH),因为不能完全转化,不能达到100% 的转化要求;若用CO和H2的混合气冶炼铁,混合气所起的作用是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作还原剂”),黑色粉末所以其中不含有氧化铁,装置I的增重为3.6g,装置J的增重为6.6g,说明产生的水的质量为3.6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克,所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3.6克×2/18=0.4克,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6.6克×12/44÷12/28=2.1克,其中一氧化碳中的氧元素的质量=1.2克,说明22.4克的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3.6克-0.4克+4.8克-2.1克=5.9克,假设完全是氧化亚铁,则其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22.4克×16/72=4.98克,小于5.9克,说明只有氧化亚铁不够,所以还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
考点:实验的过程和评价 根据元素的质量的计算确定物质的成分 反应的类型
18.(1)无;(2)带火星的木条;
(3)不变色;气体燃烧;2H2+O2==2H2O;
(4)验纯;(5)酸.
19.O2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或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
【解析】
【分析】
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的转化关系,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液态,D是最理想的燃料,所以D是氢气,E是空气成分之一,B会生成氢气和D,所以B是水,C是氧气,A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完全反应生成E,所以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1)C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D作为最理想的燃料,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3)实验室制取E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CO CuO CO2+Ca(OH)2=CaCO3↓+H2O CO2+C=2CO(条件高温) CO2 CaCO3===CaO+CO2↑(条件高温)
【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无色气体B,所以B是二氧化碳,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二氧化碳会转化成A,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黑色固体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红色固体E,所以此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常见的黑色固体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氧化铜、铁、木炭等,氧化铜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铜是红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铁是黑色粉末,所以D是氧化铜,E就是铜,二氧化碳和F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G,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钙,G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铜,所以A是CO,D是CuO;
(2)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O2;
(4)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点睛】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 三 C2H5OH (或CH3CH2OH或C2H6O) 有机物 46 52.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的应用,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
(1)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5OH (或CH3CH2OH或C2H6O),该物质是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1=46;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2.2%。
22.62.5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25元,17.1千克.
【解析】
【详解】
(1)由天然气表月头与月末的数字可知,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138.98m3-76.48m3=62.5m3,折合人民币是62.5m3×2元/m3=125元;
(2)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62.5m3=62500L,该同学家每月燃烧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为:62500L×0.76g/L×90%=4275g=4.275kg,设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H4 +2O2CO2+2H2O
16???????64
4.275kg?x

x=17.1kg,
答:(1)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62.5立方米,折合人民,125元;(2)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量是17.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