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51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51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9 23: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导 学 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课外推荐】
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搜集有关资料。如: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课外积累】
趣味语文小故事。

1 草原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时
2学时
知识链接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我会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
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请教。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è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 ) ( ) ( ) ( ) ( )
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è
( ) ( ) ( )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勒 蒙
( ) ( )
3.课文讲了 的事。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 毯 勒 吟 迂 襟 蹄 貌 拘 羞涩 跤 偏 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 景物。
(2)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探究交流
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 、 、 、
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
2.讨论交流“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二、自我检测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 )风光和( )的团结。
三、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四、小结、延伸
五、作业布置
我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六、学文图解

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
欢迎远客
草原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人情美(动态)
联欢话别

学后收获(教后一得):

2﹡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我能和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我能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学时
一学时
五、知识链接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
2. 我能记忆 “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3.我能了解主课文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ǔ pǔ diǎn yǎ chù lì róng zhuāng tuó niáo
( ) ( ) ( )( ) ( )
bǐ shǒu bǎo mǎn měi lún měi huàn
( ) ( ) ( )
2.我能理解词语
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也是
之路。
4.我的疑惑你来解
课中导学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读一读: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写一写:矗、凹、戎、循、鸵、匕、贸、芝、奂。
秀一秀:我从看到“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想到了
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交流
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它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了吗?
2.课文第八自然段是从 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表现 。
3.从“盼望已久”一词中我看出了 。
4.“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在文中起到了 作用。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 作用。这座巨型石雕有 作用和 意义。
四、自我检测
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 )、( )交流的( )之路。
五、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的 、 、
,我感到作为中国人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设计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八、学文图解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 伟大之路
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

教后一得:


3 白杨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学时
2学时
四、知识链接
白杨树 (?http:?/??/?www.xkb1.com" \t "_blank?)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它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 (?http:?/??/?www.xkb1.com" \t "_blank?)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 (?http:?/??/?www.xkb1.com" \t "_blank?)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课前独学

1.我能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我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3. 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fǔ mō qīng xī jiè shào xīn jiāng xiàn rù
( ) ( ) ( ) ( ) ( )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课文读得好。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晰、伞、抚、绍、疆、陷。
2.写一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3.秀一秀:我知道“戈壁、清晰、抚摸”的意思。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
1.从课文1至3自然段知道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 、 、 。知道了戈壁滩有 、 、 的特点。
2.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五、教师小结评价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探究交流
1.读课文5至12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我知道了白杨树的特点。也知道了爸爸的心愿是 。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知道了 。
3.白杨树高大、挺拔、秀丽、不畏艰苦、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而爸爸呢?课文表面上是在写白杨树,实际上是在写什么?你能告诉我吗?(教师点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自我检测
1.课文讲了( )的事。
2.白杨的特点:( )、( )、( )。
3.仔细读课文,想想白杨在文中象征着哪些人?
四、学文图解


白杨

教后一得: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学习难点: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
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yāo ráo jī xiè kāi záo wēi é méi tǐ Zhēng níng
( ) ( )( )( )( ) ( )
2.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严阵以待: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妖娆、械、凿、巍峨、媒、狰狞、逞、扯、薪、效、寝。
2.写一写:银装素裹、妖娆、严阵以待、狰狞、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秀一秀:我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实—— 关键—— 提供—— 高傲—— 迅速——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
1.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3.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简单?
5.静心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划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读。
6.小组内讨论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文中的感叹句又起到什么作用?
四、自我检测
1.课文讲了 的事。
2.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 、 、 三点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建设者们 、 、 的精神。
五、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六、小结延伸
?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开拓性工程,其险其难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的勘探、设计、决策经历了几十年的科学探索 (?http:?/??/?www.xkb1.com" \t "_blank?)和论证。为了它,中铁西北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风火山 (?http:?/??/?www.xkb1.com" \t "_blank?)冻土观测站默默观测了40多年,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全线投入数千万元,对80多个施工难点进行科研攻关,在冻土隧道开挖、支护、通风等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果,已完成的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43项被评为优质工程。如此艰巨的特大工程,至今仍然是零死亡,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七、学文图解

风火山隧道开工
冻土层
把铁路修道拉萨去 开凿隧道遇到困难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
教后一得: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书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将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三、学时
4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小组做好“手拉手”策划活动的准备工作。
独学方法:
1.在报纸杂志、网络上或者电视节目上搜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找准手拉手的目标。
2.各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记录,谁来汇报。
3.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独学检测:
1.要想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建立联系)
2.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跟远方的小伙伴们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3.最终,我们小组将本次“手拉手”活动的对象确定在(地址)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手拉手”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在祖国的东西南北,有许许多多我们的同龄人。大家彼此建立联系,交上朋友有多好呀!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二、独学展示
小组汇报:
1.要想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建立联系)
2.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跟远方的小伙伴们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如: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节目)
3.最终,我们小组将本次“手拉手”活动的对象确定在(地址) 。
三、合作、交流、探究
1.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组内交流: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
(2)小组商量:策划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
(3)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如: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 给小伙伴寄一份礼物 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2.教师小结。

第二——四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书信的写法,懂得在书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 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进入习作
你可曾想过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交上朋友?可愿意与他们一起分享不同的美景,交流学习体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参加“手拉手”活动,拿起手中的笔,交一个新朋友吧!
二、自主阅读,学习方法
(一)思路指导



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学习情况、家乡的特色等
说出想法→希望与对方成为“手拉手”对象
给﹡﹡同学的一封信﹛ 提出建议→开展活动的计划和方法(网络、通信、互访……)
表达愿望→希望进一步相互了解,共同进步
(二)技法放送
1.回忆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正文写完后,还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在书信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
2.选好习作的内容。
回想口语交际课内容,考虑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
3.修改并邮寄。
写好后,先自行修改,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修改,注意恰当运用修改符号。改好之后,填写信封,把书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三)阅读后,我对 这样的方法很喜欢(在文中做上批注),用上它一定会为我的文章增色哦!
三、范文赏评,习得精华
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庄艺同学:
你好!
我是厦门市公园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叫余菁。我喜欢绘画、上网,在学校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中,我还获得过四年级组乒乓球赛冠军呢!怎么样,不赖吧?
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旅游的好地方。它有美丽的环岛路、同安影视城、厦门筼筜湖……而我认为,最著名的是鼓浪屿的日光岩。不攀日光岩,就不算来过厦门。此外,鼓浪屿里还有菽庄花园、皓月园等景点。厦门还有很多名景,如万石涵翠、云顶观日、大轮梵天、五老凌霄、太平石笑……
这就是美丽的厦门,不知道你那边的景色怎么样,漂亮吗?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你现在需要帮助吗?真希望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让我们来谈谈关于“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吧!如果你能来厦门,我会你来我家做客,充分享受这里快乐的生活。每天早晨,迎着阳光去学校,在教室里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放学回家,早就有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我们,这都是妈妈特地为我们准备的,美味又营养。晚上,我们可以去逛超市,或者是上网。周末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可以去外面玩,去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保证每个地方都很好玩!这就是我对“手拉手”活动的想法。
庄艺同学,看了我对“手拉手”活动的想法,你是不是也有了想法呢?如果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给我写信吧!
愿我们的友谊越过千山万水,搭起爱心之桥!

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你的朋友:余菁
3月3日
(一)范文赏读,边读边想:
1.本文的小作者写作思路非常清晰,首先介绍了 ,突出特点 ;接着介绍 ,引起话题;最后 ,表现出真诚的友谊。其中 为略写,
是详写。
2.结尾一段“愿我们的友谊越过千山万水,搭起爱心之桥!”是作者发出的美好祝愿,像这样的祝福语我也能写一条 。
(二)交流“边读边想”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胸有成竹,自主习作
学生开始习作,本次习作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五、展示典型,组织评讲
(一)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优秀典型。
1.学习小组派代表朗读。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点拨: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略写呢?听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与小作者们交朋友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教师指出在巡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并进行点拨、指导。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习小组间互相交流,提出建议。
2.学习小组整理,进行二次习作。
七、教师总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


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交流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出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
2.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三、学时:
1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总结单元学习收获。
2.了解古诗《浪淘沙》大意。
独学方法:
1.回顾课文,再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
2.通过相关资料或上网查阅,了解古诗大意。
独学检测: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西部风光,感受到了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有 、有 、有 、还有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2.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告诉我们:《草原》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白杨》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这些写作方法很值得我借鉴。
3、学习本单元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这使我感到很开心。
4.我查了课外资料,知道《浪淘沙》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大家都来秀一秀:
①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西部风光,感受到了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有 、有 、有 、还有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
②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告诉我们:《草原》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白杨》一课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这些写作方法很值得我借鉴。
③学习本单元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 ,这使我感到很开心。
④我查了课外资料,知道《浪淘沙》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


2.两人对子批一批:
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3.教师小结。
三、探究、交流
(一)日积月累
1.当我们都理解了《浪淘沙》这首诗的大意以后,我们就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小组内练习朗读、背诵古诗)
2.小组赛读
3.推荐优秀组员比赛背诵。
(二)趣味语文
1.阅读:
“趣味语文”中的故事。
2.小组交流:
①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它的趣在哪儿?
②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受?
3.分享:
课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
4.教师小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
第??二??组
【单元导读】
童年是无人的海滩上依然闪光的贝壳,童年是村前的小河边等待采摘的花朵。童年,充满纯真和情趣,也令人留念和难以忘怀。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你就会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回想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是围绕“童年”为专题来编排,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课文内容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读起来都很亲切,建议同学们多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课文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的也是作者真情实感,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体会作者写真事,说真话,舒真情的表达方法。
◆课文描写得生动形象,源于作者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外推荐阅读】
《童年》……………………………………高尔基
【课外积累】
激励少年励志的名言警句

5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时
2学时
四、知识链接
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古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独学方法: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独学检测
1.我能把《牧童》背诵给同学们听。
2.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___________横野:___________棹 : ___________怪生:____________
张伞:_________ 遮头:______
3.我能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4.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
2.写一写:学习生字、新词。
3.秀一秀:我能背诵古诗词。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
1.再读古诗,读准字音,争取做到声情并茂。
2.用心读古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根据独学,小组讨论古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表达诗词的意思,默写《牧童》。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探究交流
1.品读古诗,交流、领悟诗意,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1)学习《牧童》。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2)学习《舟过安仁》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习《清平乐.村居》
从“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3.再读古诗词,体会三首古诗词表达的意境。
三、自我检测
1.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___________横野:___________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棹 : _____怪生:______ 张伞:______ 遮头:______使风:______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美和( )之趣。
四、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五、小结延伸
六、学文图解

牧笛声声
牧童 安然恬静 自由自在
困来即眠

收篙 停棹
舟过安仁 聪明童稚
张伞 使风

茅屋 溪上 青草
清平乐.村居 幸福、快乐
锄豆 织鸡笼 剥莲蓬

教后一得: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我还能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三、学时
2学时
四、知识链接
骆驼哺乳纲,骆驼科。反刍家畜。头小,颈长,体大,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二趾,有厚皮,适于在沙漠行走。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一或两个驼峰,内蓄脂肪;胃分三室,第一胃附生20—30个水脬,作贮水用,故善耐饥渴。性温驯而执拗,食粗草及灌木。能负重远行,号称“沙漠之舟”。寿命约30年。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mào j ǔ jué mián ǎo shā mò jì mò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用牙齿磨碎食物( );(2)见识少,没经验( );(3)声音清楚悦耳( )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毡、卸、咀嚼、袍。
2.写一写:寂寞、棉袄、毡帽、沙漠、傻事。
3.秀一秀: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展示。
四、探究合作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内读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谁读得好。
3.讨论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4. 小组内读课文,讨论课文讲了 。
5.作者对骆驼怎么样?把提现作者喜爱骆驼的句子勾画下来。
五、教师小结
(小结作者描写骆驼的样子,引导学生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作者喜爱骆驼)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我还能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二、探究交流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作者童年时对骆驼喜爱的句子。
2.把我向爸爸妈妈提问的句子勾画下来,和大家讨论一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老师的话中我体会到了 。
4.从“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5.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先小组内背诵,然后展示给大家。
三、自我检测
1.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方法:小组检查,老师抽查。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片段完成练习。
课文通过回忆我四个童年生活中的片段,展现了我( )、( )、( )、( ) 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小结延伸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五、学文图解

学骆驼咀嚼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象驼铃的用处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教后一得:

7*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我能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 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大声地朗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不认识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解释不太理解的词语,争取弄清词语大意。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mà zhà kěn shù yīng táo bàng ké máo dū dū
( )( )( ) ( ) ( )
2.课文讲了 事 。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蚂蚱、樱桃、蚌壳。
2.写一写:嗡、倭、瓢。
3.秀一秀: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明晃晃
马马虎虎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
1.小组内读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谁读得好。
2.个人读课文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3.静心读课文,找出“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情景的语句。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自我检测
1.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1 、观赏小昆虫。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 、误把( )当谷穗留下不铲除。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 、用( )遮脸睡觉。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是( )、( )的。
2.小练笔
祖父的园子如此美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让你快乐的秘密基地,请你用一段话来描写一下你的快乐园地吧!


五、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认为童年是
六、小结延伸
七、学文图解

花园的美景:明晃晃 胖乎乎 蓝幽幽

祖父的园子 栽、拔、铲、摘 自由快乐
有趣的活动 追、捉、浇
教后一得:


8 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学时
2学时
四、知识链接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不然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 “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pēi tāi huò huàn shuāng bì tiān fù fáng ài
( ) ( ) ( ) ( )( )
qǐ zhǐ chī mí jiǎo jìn nǎo zhī
( ) ( ) ( )
2.我能理解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
随心所欲:
一本正经: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胚、祸患、臂、赋、淘、妨、岂、痴、绞、汁、厘。
2.写一写:胚胎、祸患、天赋、妨碍、幸亏、随心所欲、绞尽脑汁。。
3.秀一秀:我能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一本正经:
翻来覆去:
随心所欲: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展示。
四、合作探究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3.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4. 静心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5.把课文中我不理解的成语勾画下来,在小组内讨论。
五、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
一、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探究交流
1.“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用心地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从中你体会到作者的哪些好品质。
三、自我检测
1.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 )。第二个阶段是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一个( )、( )、( )的孩子。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六、学文图解


童年的发现
提出问题 得到证实

反复思考 大胆想象

教后一得:

9* 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3.我能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习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张顺(?—1272)南宋民兵将领,农民出身,绰号“矮张”。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人称“浪里白条”。宋江被发配江州,李逵为找下酒鱼大闹渔牙,放跑了渔户的鱼,没料到渔牙的主人张顺赶来,和李逵打了起来,陆地上张顺打不过黑旋风,就到水里打。李逵不知张顺是水中英雄,被“浪里白条”用水灌了个饱。幸亏戴宗制止,才救了李逵一条性命。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借助工具书或问他人把字词读准确。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语,争取联系上下文弄清大意。
独学检测
1.写出你所记忆的生字词。

2.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脚丫、汲取、荡漾、梳妆。
2.填一填:一( )花苞 一( )柳树 一( )阳光 一( )帐篷。
3.秀一秀:我能把诗歌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4.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5.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五、欣赏诗歌,领悟写法
1.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六、自我检测
1.《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 )安在桃树枝上,想把( )接在柳树根上,想把( )装在风筝上,想( )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 )、( )、( )三幅画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个快乐场面。
七、小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八、学文图解

悠出 歌唱
长成 棚
我想 望 蓝天 追求、向往
变成 花草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童年生活的快乐
江上戏水
教后一得: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看图记叙一件事的作文要根据图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三、学时
4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回顾本单元课文,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多读一读。
2.想想自己的童年,又有什么值得回味的趣事呢?
独学方法:
1.回顾课文,整理感悟。
2.回忆童年,打开思路。
独学检测: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填一填。
回首童年,每次想到 (事),我都忍不住发笑。记得那是在 (时间),发生在
(地点)。我和
(人物)一起去 。
现在想来真是 啊!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声“精彩”和“糟糕”……让我们也把自己童年生活中那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二、独学展示
1. 学习小组交流:回顾本单元课文,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班级交流:
回首童年,每次想到 (事),我都忍不住发笑。记得那是在 (时间),发生在
(地点)。我和
(人物)一起去 。
现在想来真是 啊!
三、合作、交流、探究
(一)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在学习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教师点拨: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2.在小组内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二)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2.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三)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力争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4.教师小结。

第二——四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写作表达童年生活的美好。
2.看图记叙一件事的作文要根据图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进入习作
在我们的记忆中,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它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些发生在童年的趣事,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回忆童年里让人难忘的往事,并拿起手中的笔,把那最有趣的写下来吧!
二、自主阅读,学习方法
(一)思路指导:
开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中间:事情的经过—事情的发展和高潮
童年趣事﹛ (动作、心理、外貌、语言等描写手法)
结尾:事情的结果—故事带来的意义、启发

(二)技法放送
要写好本次的看图作文,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观察仔细,把握画面。首先,写看图作文之前要仔细观察课本中的图画,从整体上把握画面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图画由三部分组成——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观众。守门员是整个画面的核心,然后是替补守门员、观众。其次,看清背景。图画中的背景显然是一处废弃的空地,从空地上的书包和边上的观众来看,比赛是在放学后举行的。
2.大胆合理,展开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小守门员的表情,看到比赛的激烈程度,想象此时对方的队员正向这一方进攻着。我们还可以根据画面中特殊的观众——大个子叔叔,联想到他可能是孩子们的老师,是他组织了这一场足球赛;可以从各个观众目光关注的角度联想他们可能是比赛双方不同的拉拉队。
3.故事完整,详略得当。在写作时,要把事件、地点,以及观众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加以适当描述,要把故事写完整,把比赛的经过写清楚。描写比赛的场面时,要以人物活动为主,同时也要有环境描写,使人物活动和环境融为一体。安排材料时,激烈的比赛场面和几个同学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要详写,比赛的结果可以略写。
看看如何写童年趣事:
1.明确中心,精心选材。童年生活中经历过很多事情,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趣的,我们在选材时,要围绕“欢乐、有趣”这个中心来写,要在作文中写出童心、童性、童趣。它可以是童年时的探索、发现,也可以是童年时快乐的游戏,也可以是童年时的蠢事、傻事。
2.叙事清楚,表露真情。童年的趣事,应该要有天真的味道,要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就必须把事情的经过叙述清楚,描写具体,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心理活动都写出来,让事情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收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在习作中,我们要记叙真实的故事,流露真情实感,做到不造假、不矫情,用轻松的笔调把你的快乐“传染”给读者。
(三)阅读后,我对 这样的方法很喜欢(在文中做上批注),用上它一定会为我的文章增色哦!
三、范文赏评,习得精华

童年趣事
有人说,童年是一条金色的小船,装满了玩具,装满了糖果,也装满了欢乐;还有人说,童年是一串晶莹的风铃,风儿一吹,就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我要说,童年是一篮记忆的鲜花,许多难忘的事情,便是一片片永不枯萎的花瓣。
四岁那年,我做了一件傻事。现在只要一回想起来,我就会忍不住地乐。当时,为了培养我的音乐感,妈妈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这架电子琴,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自己能“唱”出《泥娃娃》等十几首歌曲,我可喜欢它啦!每天,我都要煞有介事地坐在它的身边,用胖乎乎的小手指按动它的键盘,欣赏它那美妙动听的“歌声”。可渐渐地,我发觉它的声音有些嘶哑了。“一定是它‘唱歌’累坏了,这该怎么办呀?”我着急了,决定想办法“治”好它的“嗓子”。爸爸出差了,妈妈也要去上班,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这一下,我可以玩个尽兴了。无意中我发现冰箱里放着一瓶雪碧,顿时有了主意:人渴了要喝饮料,电子琴“唱歌”累了,也该喝点饮料啊!于是,我马上取出雪碧,使劲拧开盖子,将雪碧倒进了电子琴的发音器里。我一边倒,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喝吧,喝吧,喝个痛快,你的‘嗓子’也就能好了呀!”倒完了雪碧,我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最聪明的人了。妈妈回家了,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杰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妈妈听完我的话,哭笑不得地说:“唉,你这个小傻瓜!电子琴和人能一样吗?你这样做,会把琴弄坏的呀!”我撇了撇嘴,对妈妈的话半信半疑。过了一会儿,当我再去按动那黑白相间的键盘时,电子琴果真“唱”不出以前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了。为此,我难过了好多天,总是在责备自己:“我怎么这么傻?怪不得妈妈说我是个‘小傻瓜’呢!”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七年多了。直到现在,妈妈还时常会用它来告诫我:做任何事请,都要开动脑筋,不然的话,好心就可能办成坏事。傻事、趣事,使我的童年生活变得色彩斑斓,它给我的一生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一)范文赏读,边读边想:
1.动动脑筋我就知道了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原因是

2.在文中,多次描写了小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我能把他们找出来,画上“ ”,我还知道运用这种心理描写,有 的作用呢!
(二)交流“边读边想”
1.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胸有成竹,自主习作
学生开始习作,本次习作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五、展示典型,组织评讲
(一)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优秀典型。
1.学习小组派代表朗读。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点拨:文章中描写事情的经过部分是否写具体,写清楚,写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了吗?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教师指出在巡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并进行点拨、指导。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
2.学习小组内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3.整理建议,二次习作。
七、教师总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


回顾·拓展二
一、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二、重点难点:
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
三、学时:
1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入情入境朗读,传达作者真情实感。
2.学会积累。
独学方法:
回顾课文、查找资料、网上搜寻。
独学检测:
1.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实,使我们感动。回顾课文,我还想好好读读这段文字: (将自己想读的段落在文中作上标记,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2.通过查阅,我明白了“日积月累”中 这一警句的含义是 。在课外积累中,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一句警句: ,它使我懂得 。
3.我最喜欢的一位名人是: ,接下来我就要去读一读他童年的故事。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大家都来秀一秀:
①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实,使我们感动。回顾课文,我还想好好读读这段文字: 。
②通过查阅,我明白了“日积月累”中 这一警句的含义是 。在课外积累中,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一句警句: ,它使我懂得 。
③我最喜欢的一位名人是: ,接下来我就要去读一读他童年的故事。
2.两人对子批一批:
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3.教师小结。
二、探究、交流
(一)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课文?
1.组内说说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归纳读书方法。
(二)课外书屋
1.引入:单元学习前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现在大家一起来交流。
①《童年》主要讲了什么?
②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受?结合你最印象深刻的内容谈一谈。
2.教师小结。
学习收获(教后一得):











第?三?组
【单元导读】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本组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安排课文的。《杨氏之子》是一篇小文言文。该文鲜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聪慧伶俐的少年形象,读完此文,一个活生生的“小大人”将刻录在你的大脑中,删除不去。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学好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晏子使楚》介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通过读书不仅让我们看到“身材上的矮子,语言上的巨人”形象,同时该文还向我们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剧本《半截蜡烛》为我们在文学欣赏上打开了新的一扇窗,读后会让你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打电话》是一个相声段子。富于夸张、通俗易懂、贴近口语的语言风格把生活中的某些人中的某些事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废话连篇的“啰嗦”令人捧腹,回味无穷。走进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对课文中相关人物语言的探究,我们就一定深刻地体会到:“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学法提示:
◆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一些词语的意思,打扫阅读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大意,理顺故事的来龙去脉,原委曲直。
◆仔细读课文,在弄清事件的起因与情景的情况下,根据故事因果关系,抓住人物的语言,感悟任务语言的巧妙。
◆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整体感知人物,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尝试运用“批注法”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批注。
◆尝试创编故事,将《杨氏之子》《半截蜡烛》《打电话》改变成小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积累与理解。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劝说”,在组织语言材料时,要体现一个“劝”字,注意劝说的对象,语言要委婉得体,事先要设计好劝说的铺垫,不能单刀直入,使“劝说”变成“批评”,可以举一些相关的正反面事例,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使劝说变得入情入理,让人乐于接受,达到劝说的目的。
◆习作练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目标选择习作材料。无论是发言稿还是竞选讲稿,首先要感情真挚,尊重听众;其次是要用事实说话,以具体的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让人听后信服你。
【课外推荐阅读】
《成语故事》《世语新说》
【课外积累】
搜集你喜欢的对联

10 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2.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3.我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孔君平,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 (?http:?/??/?www.xkb1.com" \t "_blank?)(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自读课文,关注生字、词及正确读音。
2.用铅笔在文中标出句序,画出生字词。
3.小组解释不太理解的词句,争取弄清古文大意。
独学检测
1.听写生字:
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sì shì)之子 诣(yì zhǐ)其父 应(yìng yīng)声答曰
甚(shèn shèng )聪慧 为(wéi wèi)设果 夫子家禽(qín qíng)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通顺,关注停顿和节奏。
2.写一写: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 乃: 曰: 惠:
诣: 示: 未: 设:
3.秀一秀:我能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
为设果: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展示。
三、探究合作
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小组内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
6.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四、自我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 国,有一户姓 的人家,家里有个 岁的儿子。他非常 。有一天, 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给 端出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 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 是您家的鸟。”
五、学习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六、拓展延伸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七、学文图解

梁国杨氏 聪慧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思维敏捷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机智幽默
教后一得:




11 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
2学时
四、知识链接
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齐国大身,他的足智多谋和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避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强盛、安居乐业、面不改色”。
独学检测
我能理解下列词语。
敝国: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2.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sā huǎng guī jǔ qiú fàn dà chén
( ) ( ) ( ) ( ) ( )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重要词义。(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难点)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通顺或把词语读准确。
2.写一写:强盛、侮辱、取笑、尊重、威风、规矩。
3.秀一秀:我知道课文讲了楚王 次想侮辱晏子,而晏子极致回击。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检测。
四、合作探究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课文中我不理解的成语勾画下来,在小组内讨论。
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大家听。
4.读课文,想想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是什么?
五、教师小结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探究交流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2.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3.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小组内讨论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4.讨论交流: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自我检测
全文是按 的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 ,中间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皆机智应对,这是故事的 ,
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 。
四、学习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
有一次采访,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记者把中国人比作 ,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实为妙答。
六、作业设计
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六、学文图解

? 晏子使楚
?????????????????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晏子:机智善辩,说话委婉
教后一得:


12﹡ 半截蜡烛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我能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领悟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德国 (?http:?/??/?www.xkb1.com" \t "_blank?)、意大利 (?http:?/??/?www.xkb1.com" \t "_blank?)、日本 (?http:?/??/?www.xkb1.com" \t "_blank?)法西斯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 (?http:?/??/?www.xkb1.com" \t "_blank?)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并通过手写牢记。
独学方法:
用同义词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独学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pú níng shì lì xíng yìng fù
( ) ( ) ( ) ( )
nán nán zì yǔ bù xī dài jià
( ) ( )
(2)理解词语。
小心翼翼:
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3.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秀一秀: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意:
3.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
1.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熔化,如果被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5.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自我检测
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 ,把绝密情报藏在 中。一天晚上, 闯进了她家,点燃了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 ,保住了 ,也保住了 。
五、学习收获
学习了这一课,我知道了读剧本和读课文有 不一样。
六、教师小结
?七、学文图解

藏金属管
机智勇敢
半截蜡烛
巧妙周旋
护蜡烛

教后一得:

13﹡ 打电话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语。
2.我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3.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我能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我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学习难点:认识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性。
三、学时
1学时
四、知识链接
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有针砭世俗、寓教于乐的功能。相声可分为三种: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读了课文,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打电话》写了什么。
独学检测
1.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四害:
啰唆:
报账:
2.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相声的特点。
2.秀一秀:我知道《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 ,它讽刺了一个在 电话亭打电话,缺乏 的年轻人。
3.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
1.打电话的人说话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些特点的?
2.边读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3.这个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4.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自我检测
1.文章给人物起名叫 是编创都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
这样名实相符,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2.相声按照演员人数多少,可分为种: 、 、 。
3.相
五、学习收获
学习了这一课,我知道了相声语言的特点: 、 、 、 。
六、教师小结
?
七、学文图解

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    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    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   语言夸张            
↓        ↓     
说话要明白简练 给人启迪
教后一得: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实际,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劝说语言的特点,能态度真诚地劝说他人。
3.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了解劝说语言的特点,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态度真诚地劝说他人。
2.学会写发言稿,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三、学时
4学时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搜集“节约用水”相关资料,如:水的用途、水的宝贵以及相关故事等。
2.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独学方法:
1.通过图片、报纸、宣传广告等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并成为自己劝说的有力证据。
2.通过回忆和调查了解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独学检测:
1.水与人类息息相关, (填写一个“水”的用途)。可是
(填写一个水资源短缺知识),我不禁要大声呼吁: (写一句“节约用水”的宣传口号)
2.我在生活中发现了这样一种不好现象: 。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实际,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地劝说他人。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同学们在生活中随意浪费水资源的图片。
2.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打开水龙头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揭示话题——劝说
二、合作、交流、探究
(一)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劝告人最重要的一点——以理服人!进入第一个环节——有理大家说。
1.各学习小组交流独学检测第一题:
水与人类息息相关, (填写一个“水”的用途)。可是 (填写一个水资源短缺知识),我不禁要大声呼吁: (写一句“节约用水”宣传口号。)
2.小组内通过整理后,轮流上台交流
3.教师补充: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补充。
劝告人还需要——态度诚恳!进入第二个环节——用心来说劝。
1.情景表演
(学生表演第一个片段)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了)
(学生表演第二个片段)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在那里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
2.比一比,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并点拨: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充分的理由是不够的,诚恳地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二)学习方法,促进提高。
1.利用自己独学检测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刚刚了解到的劝说方法进行擂台赛。
①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②评一评。(教师点拨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思路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等)
(三)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展示自己独学检测中的第二道题,各学习小组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情况,写在黑板上。
2. 各学习小组选择其余小组的一种情况开始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4.教师小结。

第二——四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2.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进入习作
一次好的发言可以打动人心,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们的学习中,竞选干部、慰问孤老、发表获奖感言等,都需要我们准备好发言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根据情境,写好发言稿。
二、自主阅读,学习方法
(一)思路指导:
开头: 问候语
介绍自己
说明竞选的原因
竞选﹡﹡发言稿﹛中间:﹛ 介绍自己的优势
当选后的打算(自己的设想和工作蓝图)
结尾: 表决心,希望大家投自己一票
(二)技法放送
写作发言稿,在语言上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语言要生动、吸引人。发言稿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我们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又有很强的吸引力。
2.语言要通俗易懂。演讲稿中的话语要“上口”,要让听众一听就懂。比如,我们面对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演讲,如果我们也用跟同学们演讲的话语,或许爷爷奶奶就听不“入耳”了。这样的话,我们的精彩演讲还能成功吗?因此,演讲稿写完后,我们要念一念、听一听、想一想,看看自己的演讲语言是不是“上口”“入耳”。
成功写作发言稿的几种方法:
1.选取生活中的真实新颖的材料。细心观察生活,选取你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写出你独特的感受和经历,要避免人云亦云,老写别人早就熟悉的事例。
2.新颖开头,引人入胜。发言稿的开头非常重要,要尽量写得新颖生动,而不要落入俗套,让人觉得乏味。
3.精彩结尾,升华主题。参考模式有:照应式结尾,结尾点题,与中心话题相照应;引申式结尾,结尾或联系生活,或由此及彼,再次点明主题或表达愿望等。
(三)阅读后,我对 这样的方法很喜欢(在文中做上批注),用上它一定会为我的文章增色哦!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