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授课重点: 强调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完成
二、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 (重点批注) 小标题的重视。 复习概述或者写主要内容。 勾画好词好句,并做简单分析。 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强调字词: 殃,菩,扫帚,逞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 出示三个重点句,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课外补充内容: 日本科学家从蚂蚁觅食中受到启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根据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人们开发新型计算机。 科学家根据有红外线眼睛的响尾蛇,研制出一种导弹,可以用热眼准确无误的跟踪敌人,判断敌人的位置。 根据蜂窝的类型,发型蜂窝式夹层结构板。重量轻,强度大,是建筑的理性材料。
四、拓展延伸 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五、总结 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从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 例:根据长颈鹿的抗大脑缺血的特征发明了抗荷飞行服。
六、习题设计
综合作业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因) 毁坏森林(果) 保持生态平衡 (悟) 鸟类,昆虫 飞机 人类的老师 鲸 轮船 …… ……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