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趣味故事
最坚强的东西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石头,是钢铁,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用飞机、坦克等重武器围攻莫斯科。苏联红军在冰天雪地里用简陋的装备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不,是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前进的铁蹄。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使这座城市免遭法西斯的蹂躏。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壮烈牺牲的英雄们,特地用坚硬的石头做了一个大大的英雄雕像。雕像完成后,要在上面刻上一句话,刻什么话最能表现英雄们无比坚强的意志呢?挑来选去,终于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上面,那就是:愿这些石头像英雄的意志一样坚强。于是,我们有了答案:世间最坚强的不是别的东西,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人的意志之坚,可谓无坚不摧。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们一定爱惜它。
今天,我们就要讲讲这个话题。
训练内容
热爱生命
我们学习了许多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的题目由自己定,写完后认真修改。而后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办一期“热爱生命”为专题的墙报。
下面的资料供大家交流或习作时参考。
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扣响了。这是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这些闪光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个个感人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砍断枝条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生长看,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
训练要点
1、 了解生命的可贵。
2、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3、 向保护人民生命的“白衣天使”学习。
4、 珍爱生命,真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讴歌生命。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识生命的珍贵。
生命对于我们,每人只有一次,生命的体现就是时间。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应该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请看下例:
其一
王若飞读书时间
王若飞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在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曾在一家钢铁厂做工,每天除8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外,还要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一天只有24小时,总得要吃饭、休息,读书的时间怎么挤呢?请看王若飞当年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
5时起床
5时半到6时半读书
6时半后吃咖啡入厂(由宿舍到厂需走一刻钟)
7时到11时半做工
11时半到12时半午餐
12时半到1时读书
下午:
1时入厂
1时半到5时半做工
5时半到6时晚餐
6时半到9时读书
9时半后睡觉
从表上可以看出,王若飞每天除了用餐和睡眠以外,几乎把全部工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真可谓分秒必争。
其二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王亚南小的时候,他就胸怀大志并且酷爱读书。
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王亚南想到了一个常人想不到的办法。一天,王亚南回到家中,拿出锯齿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变成了一张三脚床。每天,当他读到深夜,疲劳便一阵阵袭来,这时他便躺到了那张奇怪的三脚床上,疲惫和困乏,让王亚南很快就进入了香甜的睡梦。可是,睡一觉后,迷糊中的王亚南一翻身,三脚床便很快地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就被惊醒了。只见他一骨碌翻起身,立刻下床,继续伏案夜读了。
王亚南就是这样,天天如此,夜夜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被光荣地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品味】
王若飞、王亚南都很珍惜时间,都酷爱读书,所以,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假如我们从小能像他们那样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地勤奋学习,我们的未来也一定能像他们那样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焕发夺目的光彩。
第二,关爱身边的人。
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维护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是小学生,能力有限,但是尽可能关心身边的人,助人为乐,是可以做的。
请看下例:
灾难无情人有情
河南 杨帅杰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四川省汶川县。当时,8.0级的地震让正在上课的同学们顷刻间被压在废墟之中。
消息传来,我感到十分痛心。是啊!地震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让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2008年5月14日,我校展开了捐款活动。活动开始后,随着一曲《爱的奉献》,全体老师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主席台前捐款。50元、100元,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像天使一样飞入了捐款箱中。
紧接着是同学们捐款。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捐了出去。有的虽然不多,1元、2元、10元,却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有的不少,100元、200元。甚至500元,表达了同学们希望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
是啊!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灾难都不可怕!
【品味】
小作者作为学生,选取了自己身边的事例,在地震发生两天后,写老师、同学捐款,为灾区献上一份心意。文章截取社会画面的一个典型来写“八方支援”力量的强大,也表达了对他人生命的关爱。
第三,关爱所有的生命。
生命,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大自然中所有生命体。动物、植物是我们最常见的生命体。我们的爱心也应该关注它们,呵护它们。因为我们和它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人类不可能单独生存在地球上,我们要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物种和谐共处,共同迎来地球上欣欣向荣的未来。
作为小学生,应该从小关爱各种小动物,喜好养花种草,从小培养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新世纪公民必有的素质之一。当前环保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关爱所有的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请看下例:
祝福你,小燕子
北京 梁晨
风,轻轻地吹着;草,慢慢地摇着。我漫步来到公园,哼着小调。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啾啾”的叫声。我低头一瞧,才发现是只燕子在叫。我捧起它,抚摸着它那黑珍珠般的小身子,望着它那明亮的眼睛,才发现它怕了。我对这只小家伙说:“别害怕,我可不是坏蛋,我是来帮助你的。”小家伙好像明白了什么,侧着头,叫了两声。
“梁晨,”茜茜姐、文静来了,她们叫道:“你在干什么?”我轻轻地说道:“小声点,小声点,这小东西会害怕的。”“一只小燕子?咱们……”“嘘,别那么大声,咱们得把它送回家!”我坚定地说。于是,大家开始找起了燕窝。说得轻巧,可找起来就难了。茜茜姐侧着头,往树上看;文静紧盯着燕子;我呢,就更难了,捧着小燕子,抬着酸了的脖子……唉!反正是狼狈不堪。
突然,我发现一个“土窝窝”,难道这是燕窝?仔细一瞧,呦,还有小燕子呢!这时,小东西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像是说:“对对对,就是这,妈妈!爸爸!姐姐!哥哥!”可大家伙们一见我们就跑了个无影无踪,把它们的宝贝儿的安危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把同伴叫来,把小燕子放在土窝窝下面,躲在大树后面看着。只见一只母燕子叼了一只肥大的毛虫落在地上,往小燕子的小嘴里塞。我又明白了一些小燕子与大燕子的关系。
我看见一只公燕落在小燕子的身旁,叫呀叫,好像在说:”孩子,爸爸可想你了。”全家团聚,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这件事已经过了很久了,我一直想着。啊,小燕子,我祝福你,希望你能顺利长大。
【品味】
这篇故事不长,却充满了孩子的爱。小作者将小燕子拾起四处寻找它的窝,最后将它放回它的窝,用朴实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小生命的关爱,文章充满童真童趣。
注意事项:
1、能发现生活的“感动”,并由此展开写作。
2、切忌空洞讲理。
3、要抓住故事感人的瞬间。
4、要有真情流露,切忌“肉麻”的抒情。
题目派送
《我发现了她的美丽》 《谢谢你,陌生人》 《那个路口》 《生命的赞歌》 《一把伞》 《那个好心人》 《原来是你帮了我》 《还好遇到你》 《别让我遗憾》 《他一把拉回了我》 《车祸之后》 《中暑》 《我要找到他》 《受伤的小鸟》 《燕子今年又飞回》 《小狗“汪汪”》 《坚强如你》
经典解读
触摸春天
海伦·凯勒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阅读文章,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文章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位特殊的盲童;说她特殊,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文章是要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品头论足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湖北 王玉焓
一个星期前,陈玉立在校不小心摔了一跤。经过医生的诊断,是骨折,需要卧床休息。全班同学都牵挂他,老师准备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陈玉立。
我们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陈玉立家,推开门,只见陈玉立右腿上打着石膏,用纱布缠得紧紧的,放在一个小木板上,我看着,觉得他很可怜。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说:“陈玉立!你好一些了吗?”他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同学们都围过去,有的摸摸他的腿,有的拉拉他的手,关心地说:“陈玉立,你的腿还疼吗?”有人问:“你在家里急不急呀?”陈玉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的腿好多了。”班长苏娴说:“你在家里别着急,耽误的课程由班干部负责给你补上。”安妮抢着说:“我来给你补语文。”万光巧接着说:“我来给你补数学。”同学们是多么乐于助人啊!程老师亲切地说:“你安心养病,希望你能早日回到班级中去,大家都盼着你呀!陈玉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在回家的路上,我这样想着:我们班真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老师就像我们慈祥的妈妈!
1、 全文对话是不是太多了呢?如果能在中间增加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会不会更好呢?
2、 人物刻画不够细致,应该有重点地选取其中一个同学和陈玉立的互动。
3、 最后的总结,略显仓促了,如果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连接就更好了。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下列成语均与勤学有关,请查找资料,弄清它们的意思。并从中选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目不斜视
专心致志
刮目相看
练习二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受到过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请以切身经历进行讲述,主题为“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要求:
1、 说自己的真实经历,不能胡编乱造。
2、 先写成文稿,再进行讲述。
3、 注意语气生动,感情真挚。
4、 将优秀的发言稿出一期专题壁报。
参考资料
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天津 胡翔柏
那是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
大雨在不停地下。
校门口的走廊里只剩下我和一个低年级的小姑娘。
望着门口外不断上涨的雨水,我焦急的心情无法形容。中午,吃午饭时,妈妈还告诉我:“今天预报有大雨,放学后等妈妈去接你。”可现在……唉!电报大楼的钟已经响了六下,妈妈准是又忙她的工作,把我忘了。想着想着,一种失落和抱怨的心情油然而生。
雨更大了。
伴随着浓雾似的大雨,街上的水泡像开了锅一样。“呜呜呜”,站在我身边的小姑娘哭了。我真想像一个勇士一样走过去,告诉她:“别怕,有我呢!”可当时我……
“萌萌,萌萌!”一个穿着雨衣的“水人”来到我们面前。小姑娘惊喜地扑了上去,紧紧抱住那个人。
只剩我一个人了。我有意把脸扭过去不看他们。
“小同学,你也在等家长来接吗?”那叔叔在问我。“是的。”我没回头。“你家住在哪里呀?”那叔叔又问。“贵州路12号。”我把头转了过来。“我们顺路,一起走吧。”他没等我做出反应,便脱下雨衣,披在我身上。他先把穿着雨衣的女儿放在车梁上,又一把将“全副武装”的我放在后车架上,迈开大步冲进雨中。
“爸爸,你又加班了吗?”小姑娘大声地问。“是的,爸爸厂里忙。”叔叔回答。“您冷不冷呀?”小女孩又问。“不冷,只要不淋坏你们,爸爸全身热着呢。”父女俩边走边说。
雨还在下。
听着他们的对话,望着那人宽厚的背影。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我的眼睛模糊了。他像爸爸,像叔叔,还是像……
“小同学,你到家了。”我像是从梦中惊醒,急忙跳下车,跑进楼门里,递出去那件雨衣。我半晌才说出句:“谢谢您,好心的叔叔。”
这件事快过去一个月了,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好心的叔叔。我想他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呢?名字吗?不!他留给我的是对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真诚的爱。
【阅读提示】
小作者很会渲染气氛。大雨中,“我”和一个小姑娘焦急地等待着,小姑娘甚至害怕地哭了起来。这时,小姑娘的爸爸来接她了,她惊喜地扑了上去,可孤零零的“我”都不敢看他们。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那位叔叔给予“我”的爱,是多么的及时,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也正因为此,这件事过去一个月了,“我”却不会忘记那位叔叔。
全文语言朴实,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写法,值得提倡。
习作赏析
牵挂一只麻雀
天津 陶慧
那天早上,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美梦。我揉了揉睡眼,迷迷糊糊地看见一只小麻雀在我家飞来飞去。爸爸拿着长竹竿在下面直转悠。“讨厌的麻雀!”我见睡不成了,只好爬起来。
爸爸把房门关上,这只倒霉的麻雀便成了瓮中之鳖。爸爸挥舞着着竹竿在那里追来赶去,麻雀吓得东躲西藏。不一会儿,爸爸找不到麻雀的踪影了,难道逃飞了不成?爸爸耐心而细致地把屋梁的角落里依次戳了一遍,麻雀胆小,经爸爸一诈唬便飞了出来,又在屋子里到处乱窜。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射了进来,显得温暖而灿烂。麻雀使劲向玻璃飞去,以为不久便可重获自由。“砰”一声,它被玻璃挡住了去路。它急了,又一次向玻璃撞去,又是“砰”的一声,它大概觉得那阳光是骗人的,便改变了方向钻到了屋梁与椽子之间的缝隙里,再也不肯轻易出来了。爸爸也急了,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使劲用竹竿往里捅。麻雀惊慌失措地逃了出来,伏在门檐上方的横木上,喘息着,爸爸拿着竹竿慢慢地逼近、逼近……我忽然觉得麻雀怪可怜的,它虽然打扰了我们的美梦,但也罪不至死呀,我正想叫住爸爸,可是已经晚了,它尖叫一声,从上面坠落下来……
我连忙把它捧起来,不让爸爸再伤害它了,只见它紧闭着眼睛,不停地摇晃着脑袋。我把它放在阳光下,让它晒太阳,喂它水。不一会儿,它眼开双眼,而且还能扑翅膀,我高兴极了。整个上午,我除了吃早饭,便一直陪着它。中午的时候,它终于飞走了,只留下两三片羽毛。
可爱又可怜的麻雀,你现在哪里呢?你还好吗?
【品味】
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故事。但对弱小生命的人性关爱在文章中自然流露,充满人性的味道读来耐人寻味,“它终于飞走了,只留下两三片羽毛”。语轻情浓,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愧疚和深深的怀念。
小作者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关爱,体现了可贵而博大的一颗爱心。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字词,填写完整词语。
真情实( ) 息息相( )
血脉相( ) 同舟共( )
公而忘( ) 争分夺( )
人人为( ) ( )为人人
二、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四字词语。
花( )叶茂 ( )然挺立 不( )向上 热泪( )眶
多( )多彩 手不释( ) 不( )思索 改天( )地
文化长廊
海伦·凯勒(1880—1968) 出生在美国南部。19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使得她从此失去了视力及听力。8岁时,海伦的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安妮·莎利文小姐,这位家庭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教海伦写字、阅读和说话,引导海伦走出了无尽的黑暗和孤寂。经过不懈努力,海伦20岁时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大学毕业后,海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誉为全美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
从1902年开始,海伦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在一家杂志上连载自传《我的生活》。不久,《我的生活》结集出版,并轰动了美国文坛。一个世纪以来,《我的生活》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
海伦·凯勒一生共出版专著14部,她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极其真实、自然的笔触纪录了自己辉煌而又平凡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的经典作品。
海伦·凯勒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多少年来,海伦·凯勒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屈意志的象征,她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诗词赏鉴
秋夜将晓①出篱门②迎凉有感
南宋 · 陆游
三万里河③东入海,
五千仞岳④上摩⑤天。
遗民⑤⑥泪尽胡尘⑦里,
南望王师⑧又一年。
注释
① 将晓:天将要亮。
②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③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④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⑤ 摩:触摸。
⑥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⑦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⑧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今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直奔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高耸立直入云天。沦陷区里的百姓想哭可已没有眼泪,他们一年又一年盼望地官军收复失地。
赏析
作者少年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答一答:
1、解释词语:
(1)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 啊,啊……” 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 )里。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 发呆: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那个人动作的词。
5、“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①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恰恰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字词,填写完整词语
1、真情实感 2、息息相关
3、血脉相承 4、同舟共济
5、公而忘私 6、争分夺秒
7、人人为我 8、我为人人
二、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四字词语。
1、花繁叶茂 2、巍然挺立
3、不屈向上 4、热泪盈眶
5、多姿多彩 6、手不释卷
7、不假思索 8、改天换地
诗词鉴赏
1、(1)将晓:天将要亮。(2)仞: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2、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1、《美丽的扣花》
2、人山人海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拾金不昧
3、大概 发愣
4、推
5、(1)责骂他,还以为扣花是他拿的。
(2)我心中的内疚和感激。
6、上次的事,是我的不对,对不起,我还要跟你说一声谢谢,上次如果不是因为你,我的扣花还真的要找不着了,你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趣味故事
最坚强的东西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石头,是钢铁,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用飞机、坦克等重武器围攻莫斯科。苏联红军在冰天雪地里用简陋的装备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不,是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前进的铁蹄。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使这座城市免遭法西斯的蹂躏。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壮烈牺牲的英雄们,特地用坚硬的石头做了一个大大的英雄雕像。雕像完成后,要在上面刻上一句话,刻什么话最能表现英雄们无比坚强的意志呢?挑来选去,终于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上面,那就是:愿这些石头像英雄的意志一样坚强。于是,我们有了答案:世间最坚强的不是别的东西,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人的意志之坚,可谓无坚不摧。
生命是如此宝贵,我们一定爱惜它。
今天,我们就要讲讲这个话题。
训练内容
热爱生命
我们学习了许多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的题目由自己定,写完后认真修改。而后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整理,办一期“热爱生命”为专题的墙报。
下面的资料供大家交流或习作时参考。
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扣响了。这是生命与疾病的抗争。在充满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病魔,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千百个病人的康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这些闪光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个个感人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
砍断枝条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地生长看,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
训练要点
1、 了解生命的可贵。
2、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3、 向保护人民生命的“白衣天使”学习。
4、 珍爱生命,真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讴歌生命。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识生命的珍贵。
生命对于我们,每人只有一次,生命的体现就是时间。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应该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请看下例:
其一
王若飞读书时间
王若飞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若飞在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曾在一家钢铁厂做工,每天除8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外,还要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一天只有24小时,总得要吃饭、休息,读书的时间怎么挤呢?请看王若飞当年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
5时起床
5时半到6时半读书
6时半后吃咖啡入厂(由宿舍到厂需走一刻钟)
7时到11时半做工
11时半到12时半午餐
12时半到1时读书
下午:
1时入厂
1时半到5时半做工
5时半到6时晚餐
6时半到9时读书
9时半后睡觉
从表上可以看出,王若飞每天除了用餐和睡眠以外,几乎把全部工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真可谓分秒必争。
其二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王亚南小的时候,他就胸怀大志并且酷爱读书。
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王亚南想到了一个常人想不到的办法。一天,王亚南回到家中,拿出锯齿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变成了一张三脚床。每天,当他读到深夜,疲劳便一阵阵袭来,这时他便躺到了那张奇怪的三脚床上,疲惫和困乏,让王亚南很快就进入了香甜的睡梦。可是,睡一觉后,迷糊中的王亚南一翻身,三脚床便很快地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就被惊醒了。只见他一骨碌翻起身,立刻下床,继续伏案夜读了。
王亚南就是这样,天天如此,夜夜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被光荣地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品味】
王若飞、王亚南都很珍惜时间,都酷爱读书,所以,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假如我们从小能像他们那样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地勤奋学习,我们的未来也一定能像他们那样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焕发夺目的光彩。
第二,关爱身边的人。
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维护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是小学生,能力有限,但是尽可能关心身边的人,助人为乐,是可以做的。
请看下例:
灾难无情人有情
河南 杨帅杰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四川省汶川县。当时,8.0级的地震让正在上课的同学们顷刻间被压在废墟之中。
消息传来,我感到十分痛心。是啊!地震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让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2008年5月14日,我校展开了捐款活动。活动开始后,随着一曲《爱的奉献》,全体老师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主席台前捐款。50元、100元,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像天使一样飞入了捐款箱中。
紧接着是同学们捐款。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捐了出去。有的虽然不多,1元、2元、10元,却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有的不少,100元、200元。甚至500元,表达了同学们希望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
是啊!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灾难都不可怕!
【品味】
小作者作为学生,选取了自己身边的事例,在地震发生两天后,写老师、同学捐款,为灾区献上一份心意。文章截取社会画面的一个典型来写“八方支援”力量的强大,也表达了对他人生命的关爱。
第三,关爱所有的生命。
生命,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大自然中所有生命体。动物、植物是我们最常见的生命体。我们的爱心也应该关注它们,呵护它们。因为我们和它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人类不可能单独生存在地球上,我们要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物种和谐共处,共同迎来地球上欣欣向荣的未来。
作为小学生,应该从小关爱各种小动物,喜好养花种草,从小培养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新世纪公民必有的素质之一。当前环保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关爱所有的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请看下例:
祝福你,小燕子
北京 梁晨
风,轻轻地吹着;草,慢慢地摇着。我漫步来到公园,哼着小调。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啾啾”的叫声。我低头一瞧,才发现是只燕子在叫。我捧起它,抚摸着它那黑珍珠般的小身子,望着它那明亮的眼睛,才发现它怕了。我对这只小家伙说:“别害怕,我可不是坏蛋,我是来帮助你的。”小家伙好像明白了什么,侧着头,叫了两声。
“梁晨,”茜茜姐、文静来了,她们叫道:“你在干什么?”我轻轻地说道:“小声点,小声点,这小东西会害怕的。”“一只小燕子?咱们……”“嘘,别那么大声,咱们得把它送回家!”我坚定地说。于是,大家开始找起了燕窝。说得轻巧,可找起来就难了。茜茜姐侧着头,往树上看;文静紧盯着燕子;我呢,就更难了,捧着小燕子,抬着酸了的脖子……唉!反正是狼狈不堪。
突然,我发现一个“土窝窝”,难道这是燕窝?仔细一瞧,呦,还有小燕子呢!这时,小东西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像是说:“对对对,就是这,妈妈!爸爸!姐姐!哥哥!”可大家伙们一见我们就跑了个无影无踪,把它们的宝贝儿的安危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把同伴叫来,把小燕子放在土窝窝下面,躲在大树后面看着。只见一只母燕子叼了一只肥大的毛虫落在地上,往小燕子的小嘴里塞。我又明白了一些小燕子与大燕子的关系。
我看见一只公燕落在小燕子的身旁,叫呀叫,好像在说:”孩子,爸爸可想你了。”全家团聚,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这件事已经过了很久了,我一直想着。啊,小燕子,我祝福你,希望你能顺利长大。
【品味】
这篇故事不长,却充满了孩子的爱。小作者将小燕子拾起四处寻找它的窝,最后将它放回它的窝,用朴实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小生命的关爱,文章充满童真童趣。
注意事项:
1、能发现生活的“感动”,并由此展开写作。
2、切忌空洞讲理。
3、要抓住故事感人的瞬间。
4、要有真情流露,切忌“肉麻”的抒情。
题目派送
《我发现了她的美丽》 《谢谢你,陌生人》 《那个路口》 《生命的赞歌》 《一把伞》 《那个好心人》 《原来是你帮了我》 《还好遇到你》 《别让我遗憾》 《他一把拉回了我》 《车祸之后》 《中暑》 《我要找到他》 《受伤的小鸟》 《燕子今年又飞回》 《小狗“汪汪”》 《坚强如你》
经典解读
触摸春天
海伦·凯勒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阅读文章,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文章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位特殊的盲童;说她特殊,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文章是要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品头论足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湖北 王玉焓
一个星期前,陈玉立在校不小心摔了一跤。经过医生的诊断,是骨折,需要卧床休息。全班同学都牵挂他,老师准备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陈玉立。
我们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陈玉立家,推开门,只见陈玉立右腿上打着石膏,用纱布缠得紧紧的,放在一个小木板上,我看着,觉得他很可怜。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说:“陈玉立!你好一些了吗?”他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同学们都围过去,有的摸摸他的腿,有的拉拉他的手,关心地说:“陈玉立,你的腿还疼吗?”有人问:“你在家里急不急呀?”陈玉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的腿好多了。”班长苏娴说:“你在家里别着急,耽误的课程由班干部负责给你补上。”安妮抢着说:“我来给你补语文。”万光巧接着说:“我来给你补数学。”同学们是多么乐于助人啊!程老师亲切地说:“你安心养病,希望你能早日回到班级中去,大家都盼着你呀!陈玉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在回家的路上,我这样想着:我们班真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老师就像我们慈祥的妈妈!
1、 全文对话是不是太多了呢?如果能在中间增加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会不会更好呢?
2、 人物刻画不够细致,应该有重点地选取其中一个同学和陈玉立的互动。
3、 最后的总结,略显仓促了,如果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连接就更好了。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下列成语均与勤学有关,请查找资料,弄清它们的意思。并从中选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目不斜视
专心致志
刮目相看
练习二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受到过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请以切身经历进行讲述,主题为“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要求:
1、 说自己的真实经历,不能胡编乱造。
2、 先写成文稿,再进行讲述。
3、 注意语气生动,感情真挚。
4、 将优秀的发言稿出一期专题壁报。
参考资料
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天津 胡翔柏
那是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
大雨在不停地下。
校门口的走廊里只剩下我和一个低年级的小姑娘。
望着门口外不断上涨的雨水,我焦急的心情无法形容。中午,吃午饭时,妈妈还告诉我:“今天预报有大雨,放学后等妈妈去接你。”可现在……唉!电报大楼的钟已经响了六下,妈妈准是又忙她的工作,把我忘了。想着想着,一种失落和抱怨的心情油然而生。
雨更大了。
伴随着浓雾似的大雨,街上的水泡像开了锅一样。“呜呜呜”,站在我身边的小姑娘哭了。我真想像一个勇士一样走过去,告诉她:“别怕,有我呢!”可当时我……
“萌萌,萌萌!”一个穿着雨衣的“水人”来到我们面前。小姑娘惊喜地扑了上去,紧紧抱住那个人。
只剩我一个人了。我有意把脸扭过去不看他们。
“小同学,你也在等家长来接吗?”那叔叔在问我。“是的。”我没回头。“你家住在哪里呀?”那叔叔又问。“贵州路12号。”我把头转了过来。“我们顺路,一起走吧。”他没等我做出反应,便脱下雨衣,披在我身上。他先把穿着雨衣的女儿放在车梁上,又一把将“全副武装”的我放在后车架上,迈开大步冲进雨中。
“爸爸,你又加班了吗?”小姑娘大声地问。“是的,爸爸厂里忙。”叔叔回答。“您冷不冷呀?”小女孩又问。“不冷,只要不淋坏你们,爸爸全身热着呢。”父女俩边走边说。
雨还在下。
听着他们的对话,望着那人宽厚的背影。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我的眼睛模糊了。他像爸爸,像叔叔,还是像……
“小同学,你到家了。”我像是从梦中惊醒,急忙跳下车,跑进楼门里,递出去那件雨衣。我半晌才说出句:“谢谢您,好心的叔叔。”
这件事快过去一个月了,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好心的叔叔。我想他给我留下的是什么呢?名字吗?不!他留给我的是对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真诚的爱。
【阅读提示】
小作者很会渲染气氛。大雨中,“我”和一个小姑娘焦急地等待着,小姑娘甚至害怕地哭了起来。这时,小姑娘的爸爸来接她了,她惊喜地扑了上去,可孤零零的“我”都不敢看他们。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那位叔叔给予“我”的爱,是多么的及时,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也正因为此,这件事过去一个月了,“我”却不会忘记那位叔叔。
全文语言朴实,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写法,值得提倡。
习作赏析
牵挂一只麻雀
天津 陶慧
那天早上,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美梦。我揉了揉睡眼,迷迷糊糊地看见一只小麻雀在我家飞来飞去。爸爸拿着长竹竿在下面直转悠。“讨厌的麻雀!”我见睡不成了,只好爬起来。
爸爸把房门关上,这只倒霉的麻雀便成了瓮中之鳖。爸爸挥舞着着竹竿在那里追来赶去,麻雀吓得东躲西藏。不一会儿,爸爸找不到麻雀的踪影了,难道逃飞了不成?爸爸耐心而细致地把屋梁的角落里依次戳了一遍,麻雀胆小,经爸爸一诈唬便飞了出来,又在屋子里到处乱窜。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射了进来,显得温暖而灿烂。麻雀使劲向玻璃飞去,以为不久便可重获自由。“砰”一声,它被玻璃挡住了去路。它急了,又一次向玻璃撞去,又是“砰”的一声,它大概觉得那阳光是骗人的,便改变了方向钻到了屋梁与椽子之间的缝隙里,再也不肯轻易出来了。爸爸也急了,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使劲用竹竿往里捅。麻雀惊慌失措地逃了出来,伏在门檐上方的横木上,喘息着,爸爸拿着竹竿慢慢地逼近、逼近……我忽然觉得麻雀怪可怜的,它虽然打扰了我们的美梦,但也罪不至死呀,我正想叫住爸爸,可是已经晚了,它尖叫一声,从上面坠落下来……
我连忙把它捧起来,不让爸爸再伤害它了,只见它紧闭着眼睛,不停地摇晃着脑袋。我把它放在阳光下,让它晒太阳,喂它水。不一会儿,它眼开双眼,而且还能扑翅膀,我高兴极了。整个上午,我除了吃早饭,便一直陪着它。中午的时候,它终于飞走了,只留下两三片羽毛。
可爱又可怜的麻雀,你现在哪里呢?你还好吗?
【品味】
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故事。但对弱小生命的人性关爱在文章中自然流露,充满人性的味道读来耐人寻味,“它终于飞走了,只留下两三片羽毛”。语轻情浓,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愧疚和深深的怀念。
小作者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关爱,体现了可贵而博大的一颗爱心。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字词,填写完整词语。
真情实( ) 息息相( )
血脉相( ) 同舟共( )
公而忘( ) 争分夺( )
人人为( ) ( )为人人
二、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四字词语。
花( )叶茂 ( )然挺立 不( )向上 热泪( )眶
多( )多彩 手不释( ) 不( )思索 改天( )地
文化长廊
海伦·凯勒(1880—1968) 出生在美国南部。19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使得她从此失去了视力及听力。8岁时,海伦的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安妮·莎利文小姐,这位家庭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教海伦写字、阅读和说话,引导海伦走出了无尽的黑暗和孤寂。经过不懈努力,海伦20岁时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大学毕业后,海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被誉为全美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
从1902年开始,海伦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在一家杂志上连载自传《我的生活》。不久,《我的生活》结集出版,并轰动了美国文坛。一个世纪以来,《我的生活》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
海伦·凯勒一生共出版专著14部,她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极其真实、自然的笔触纪录了自己辉煌而又平凡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的经典作品。
海伦·凯勒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她却用勤奋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多少年来,海伦·凯勒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屈意志的象征,她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诗词赏鉴
秋夜将晓①出篱门②迎凉有感
南宋 · 陆游
三万里河③东入海,
五千仞岳④上摩⑤天。
遗民⑤⑥泪尽胡尘⑦里,
南望王师⑧又一年。
注释
① 将晓:天将要亮。
②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③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④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⑤ 摩:触摸。
⑥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⑦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⑧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今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直奔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高高耸立直入云天。沦陷区里的百姓想哭可已没有眼泪,他们一年又一年盼望地官军收复失地。
赏析
作者少年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答一答:
1、解释词语:
(1)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 啊,啊……” 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 )里。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 发呆: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那个人动作的词。
5、“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①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恰恰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