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乡村生活好田园风景美
趣味故事
小男孩的梦想
小男孩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扬扬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1英尺=0.3048米)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作文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了作文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花钱照顾它们。”他接着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给你打你想要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也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F,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带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经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经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
成功人士比你富一千倍,就能说明他们比你聪明一千倍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他们确认了人生目标。
【品味】
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在乡村长大,饱览了农村美好的田园风光。
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在城里长大,但每年的春游、秋游也对田园风光产生了鲜明的印象。
因此,田园风光已成为我们观察的重要对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享受,也为我们练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纵情讴歌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训练内容
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等等。先在小组里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介绍,然后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过的、看到过的或想到过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训练要点
1、热爱乡村生活。
2、讴歌田园景物。
3、为建设新农村尽一份心意。
4、记下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讴歌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
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是讴歌乡村生活的基础。
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为了这次写作,也应该专门去当地的风光优美的地方再走一走,看一看。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写乡村。在父母的陪同下,下乡去游览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加深印象,可以照照相,写写生,与当地人聊聊天,获得更多的信息。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的孩子,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如采茶、摘棉花、捡麦穗等。在劳动过程中,我们可以与距离接近庄稼,接近泥土,接近质朴的乡亲们,更深地体验全方位的乡村生活。
请看下例
田野风光
广东 孙雨萱
星期天,我跟妈妈一起去乡下写生。一下车,哇!感觉自己来到了画中的境界。
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一阵微风吹过,禾苗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荡呀荡,,一直荡到山边。一排排的树木,郁郁葱葱。房子隐藏在翠竹之中,露出白色的角屋,绿色、白色相互映衬着,非常美!无论站在哪里,看到的都是一片绿色。山下、山上、屋前、屋后……深绿、浅绿、嫩绿、油绿……真是绿的海洋!
仔细一看,一个个南瓜躲在瓜叶下,长的、扁的,红彤彤的、绿中带花纹的,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板栗球浑身是刺,沉甸甸的,一个个挂在枝头。满树的柚子,挂满枝头的橘子,真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田野风光真是无限美!
【品味】
小作者跟妈妈一起去乡下写生,为练笔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素材。
文中写到了“绿油油的稻田”,“隐藏在翠绿之中”的“房子”,“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南瓜”,浑身是“刺”的“板栗球”等,这些景物在城里是看不到的。
这次下乡写生收获真是丰富啊!
第二,抓住乡村生活的田园景物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是有特点的,描写它必须抓住特点。
城市的特点是喧闹,乡村的特点是幽静。
乡村生活,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感受到乡亲们的热忱,感受到小伙伴的活泼可爱。
田园景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体会到劳动的伟大。
写出这些,就是突出了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特点。
请看下例
奶奶家的菜园子
河南 朱鸣娜
我的家乡在郑州市郊。我不赞家乡的名山,也不赞家乡的特产,而赞我奶奶家后地的菜园子。
昔日,奶奶家的后地野草丛生,是我和小朋友们捉蝴蝶、逮蝈蝈的天地。如今,它变了。
春天来了,菜园子里一片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菠菜、油菜、芹菜等,它们伸展着嫩绿的枝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一阵风吹过,枝叶好像在向人们招手。瞧,那黄黄的油菜花在碧绿繁密的叶间聚成了一簇簇的花束,飘散着淡淡的幽香。菜苗儿慢慢长大了,奶奶和爷爷就把它们铲下来,送往集市去供人们选购。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瓜果呈现出一排丰收的喜人景象。看,东边的冬瓜个儿可真大,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穿着灰白的薄纱,甜甜地睡在地上。锅盖般的叶子还随着轻拂的微风摇摇摆摆,像妈妈给孩子扇扇子似的,轻轻地遮盖在上面。它的邻居,娇滴滴的辣椒,长势正旺哩。一个又一个得果实,挂在枝上,有的绿的,有黄的,也有浅红色的,还有深红色的,各色各样,相互掩映,像一个个“胖子”,含羞地躲在尖刀叶子下。而那朝天椒恰恰相反,虽然又细又长,可爱炫耀自己哩。像一位傲慢的公主,仰着头,向众人显示自己的风姿。菜园的西部搭起了架子,架子上挂满了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的西红柿,把枝都压弯了。西红柿可收人们欢迎呢,一进城,就被人们抢购一空。人们喜欢用它做各种菜肴: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虾仁面、西红柿汤……我最喜欢吃的是西红柿拌白糖,清凉可口,能和苹果媲美。在西红柿的周围还有仙翁一样的白菜,善于攀登的扁豆……种类繁多的蔬菜,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时呈现在我面前的仿佛不是菜园子,而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农村政策的丰收图画。
我爱我的家园,更爱奶奶家的菜园子!
【品味】
小作者集中笔墨描写“奶奶家后得的菜园子”,重点描述了“春天来了,菜园子里一片绿”,“菠菜、油菜、芹菜”“伸展着嫩绿的枝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菜园子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胖胖的娃娃似的”冬瓜,“娇滴滴的辣椒”,“像一位傲慢的公主”的朝天椒,“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的西红柿”,“还有仙翁一样的白菜,善于攀登的扁豆……”小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再现了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丰收景象,而且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第三,写出乡村生活的欢乐。
在乡村生活,你会体会到城里生活体会不到的许多乐趣:
下河戏水、摸鱼;
到林地采蘑菇,采野菜;
在田野里捉蚂蚱、捕蝴蝶;
放牛、放羊,漫游在碧绿的山坡:
……
在这些乡村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写在习作中,一定特别吸引人。
请看下例
骑牛
内蒙古 贺启龙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下乡去看望姥姥。到了姥姥家的第二天,我闲着没事干,猛然间看到姥姥家那头又肥又壮的牛,顿时生出一个念头:咱也尝尝骑牛的滋味。
说干就干,我到牛圈拉出那头牛,迫不及待地往它背上骑。第一次没跳上去,我就往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牛正好看见前面的一堆草,飞快地往前跑了几分钟,我扑在牛尾巴上,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想猛冲不行,得想个好办法。我上前轻轻摸着它毛茸茸、油光光的背,像给它搔痒似的,趁它吃草不注意,我用力一跳,跳到了牛背上。可牛的头是垂着的,我一下从油光光的牛背上滑倒了脖子上。我想,这也行,便使劲抓住牛角。牛以为我有意侮辱它,顿时怒气冲天。它头一仰,眼睛一瞪,喘着粗气,像疯了一样,撒开四条粗腿满村子乱跑。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群羊,被激怒的牛不管三七二十一,气呼呼地冲入羊群,如入无“羊”之境。那些善良又胆小的羊,一看来了这么个庞然大物,慌忙四散奔逃。羊群一乱,惊起鸡飞、猪跑、狗叫,宁静的山村马上喧闹起来了。我死死抓住牛角,魂儿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只听见满村人的惊呼声、狗吠声、鸡叫声。牛在前面跑,姥爷在后面追, 姥姥和妈妈拿鞭子、棒子在前面拦,爸爸骑着一头小毛驴也在后面追,谁也没拦住。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拦住了牛。
我从牛脖子上跳下来,定了定神,拍拍牛背,强作镇静地说:“老兄,干的不错。”爸爸走过来虎着脸说:“你老兄干得也不错。”我知道不妙,准备挨训。看看四周那一张张惊恐的脸,想不到我这个城里人到乡下的第二天就把沉睡的山村闹醒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品味】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小作者“骑牛”的趣事。小作者注意了细节描写:如骑牛的动作,牛被激怒——吓得羊儿四散奔逃——惊得鸡飞狗叫——众人前堵后追等场面,都写得非常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自然能写出这篇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注意事项:
1、学会观察能抓住感兴趣的点。
2、如果写乡村生活,就要突出乡村生活的快乐幸福之处,尤其是写一写城里孩子可望而不可即事情。
3、如果写乡村美景,就要抓住乡村美景的特点,着力描绘。
4、最好能结合自身的体验来写。
题目派送
《老家的荷花淀》 《风吹麦浪》 《乡村趣事》 《美丽的小山村》 《跟着爷爷去插秧》
《悠闲的乡村生活》 《萤火虫》 《听取蛙声一片》 《夏蝉》 《抓知了》 《村里趣事多》
《抓泥鳅》 《家乡的葡萄》 《余晖下的田园风光》
经典解读
麦哨
虞大明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这篇课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的巧妙构思,文章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美”,即:劳动之美——丰收之美——自由之美。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以孩子们的活动为暗线。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孩子们吹着欢快的哨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相约去湖畔割草;接着用速写的方式,勾勒出湖畔割草的孩子劳动时的样子;紧接着描写了盛夏时节田野里色彩斑斓,丰收在即的景象;完成了大人交待的劳动任务之后,这群孩子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游戏,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采食茅茅针,无拘无束;“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文末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孩子们又踏着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乘兴而归。
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作者写的是他自己的感情,但并不是日常的感情,而是经过提炼的感情,这种感情和平常的感情最大的区别就是刻意诗化了。
《麦哨》一文精致的语言就像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读者和作者在诗意田园里漫步,享受一番烂漫的童年生活。
品头论足
采茶
浙江 龙小琪
我的家乡有许多茶树每到清明节前后,家乡的姑娘、大嫂就挎起篮子倒茶园里采起茶叶。
看着姐姐们戴着帽子,戴上护袖,我的心里就痒痒,也想去尝尝采茶的滋味。妈妈看到我的样子,就说:“你也去锻炼吧!”
我高兴得直想欢呼。
来到茶园里,只见满山的茶树依着山势排成各种不同的队伍,采茶的人点缀在绿色之间,让人觉得非常漂亮。采茶了,只见姐姐的手在茶树上跳动着,不一会儿,一把嫩嫩的茶叶就飞到了篮子里……真是心灵手巧!
我站在茶树前,学着姐姐的姿势,一手提着篮子,一手采起了茶叶。只要嫩嫩的叶,去年的老叶或者今年长出的较老的叶都不能要,要不然会影响茶的口味。不一会儿,我的篮子里也有了不少茶叶,姐姐笑着说:“我可得检查检查,看咱小妹的手艺如何。”姐姐边翻茶叶边点头:“嗯!不错!是咱农家的女儿!”
看着自己采的茶,我笑了。采茶的感觉真好!
1. 我想去采茶,和妈妈的交流能否可以再多写两句?
2、 姐姐采茶的动作能否再仔细描写刻画?
3、 文章中是否可以加上姐姐教的过程?
4、 文章结尾处可否再将主题升华?
模拟练习
练习一
参考下面的例文,介绍家乡的某种农作物。以《家乡的×××》为题,“××”处填写这种农作物的名称,如“荔枝”、“龙眼”、“菱角”、“草莓”等。不少于400字。
参考例文
家乡的莲藕
陕西 段春燕
人们都非常爱吃莲藕。我的家乡就是出产莲藕的胜地。
阳春三月,太阳暖烘烘的。一天,爸爸在我家房后的一块污泥田种藕,我也好奇地跟了去,爸爸便让我当他的帮手。爸爸说:“下种时,藕尖向上,盖粪不能把藕尖盖住了,更不能压断了,一定要小心点儿。”我依着爸爸的吩咐,他下种,我盖粪,花了大半功夫,几分田的藕便种上了。
过了几天,藕尖由白变黄,向上延伸。不久,又由黄变绿,顶端长出了新芽,在阳光下慢慢地舒展,最后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小圆叶,这就是荷叶。
五月间,叶子正值茂盛时节,一片片的叶子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在晴朗的日子里,叶顶常有露珠出现,映着阳光,仿佛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偶然刮一阵微风,露珠随藕叶的倾斜,滚来滚去,有光有神。
这时节,透过荷叶,偶尔可以看见一个个锥形花苞。在阳光的沐浴下,慢慢膨大、松开,最后,便成了一朵朵艳丽的荷花。粉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阵阵微风吹来,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三两天过后,花瓣凋落,落入水中。仿佛片片小舟,在绿波中荡漾。这时,看到的便是那绿中带黄的十分鲜嫩的莲蓬。过不多久,莲蓬也就成熟了。莲蓬内包着清香可口的莲子,如果有幸摘一个剥开尝尝,更觉得沁润心脾呢。
夏秋过去,冬天来临,荷叶枯萎了,这时是挖藕的最佳时期。我又在爸爸的带领下去掏藕。我们用铁锹铲去污泥,一根根肥胖的藕便露了出来。拿一根放在水中,洗去污泥,它的身躯依然是那样洁白,一节连一节,胖胖的,仿佛婴儿的胳膊,细腻白嫩,令人欣赏。
我爱这生在污泥中却永保洁身的莲藕,更爱像莲藕一样纯洁无暇的人。
阅读提示
小作者夸赞了家乡的莲藕。
由于有亲身经历为基础,所以本文对莲藕生长的规律介绍得细致入微,有一定的知识性。
由于采用了顺叙的手法,有声有色地描写,又使本文是有鲜明的形象性。
本文结尾从莲藕联想到“纯洁无暇的人”深化了主旨,还使本文有了较高的思想性。
练习二
参考下文,写一件你的乡村生活中的趣事。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参考资料
其一
第一次割稻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地里,我来到一行稻子前,挥起镰刀就割,谁知我手一抖,镰刀就割到了我的脚上 。我“哎呀”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见鞋子上出现了一道刀痕。我心里害怕了,满腔热情一扫而光,呆呆得站在田里,不敢再割了。爸爸发现了,走到我面前,看了看,说:“亚斌,你握镰刀的方法不对,要把刀口放平,这样,就不会割到脚上了,而且割下的稻荏还会又平又短。”爸爸边说边割给我看。奇怪密密麻麻的稻子在爸爸的镰刀下那么听话,齐刷刷地倒在他的身边。
于是,我学着爸爸教我的法子,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割起来。嗨,还真灵,一连割了几把也没碰到脚。可是,割了很长时间,长长的稻行总也割不到头。额头上的汗水滴答滴答掉下来,擦也来不及。最要命的是腰酸腿疼,简直直不起腰来。可是,爸爸割稻像卷席子一样快,虽然他汗流浃背,但是仍然一刻不停的割。
我割了将近半行稻,就累得喘不过气来,四肢也开始发软。望着这一大片的稻子,年年都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割下来的 ,还要一把把捆好,一车车拖回家,一个一个地脱粒……他们洒下了多少汗水呀。而且他们在乡镇企业工作,都是利用上下班的间隙来干活。而我,只知道吃白花花的米饭,割一会儿稻就受不住了。于是,我重新鼓足劲,弯下腰,继续割起稻来。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割稻,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其二
体验乡村生活
前几个星期,我和张雨梦一道去了我奶奶家,那儿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呢!
这不,我和张雨梦一到那,就吵着要去山上玩。奶奶拿我们没办法,只好带着我们上山啦!“哇噻!这是什么花?这么漂亮!咦?这花咋长成这样?”张雨梦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不知怎么的,平时爬着挺累的山,今天却觉得格外的轻松!
“要不,咱们去摘蚕豆吧?”奶奶问我们。“好啊!”我们改变方向,朝蚕豆田走去。“哇!好多蚕豆呢!”我和张雨梦奔向蚕豆田。奶奶在后边大声提醒我们:“摘肥的,瘦的不好吃!”“知道了!”我们回应。我们这边摘几个,那边摘几个。不久,小篮子便装满了。我们向前走去,我眼前一亮,发现了几棵挂着红樱桃的樱桃树,那樱桃可大可红了,看着就觉得好吃。我把手伸过去打算摘几个尝尝。奶奶忙叫住我:“不能摘,不能摘!那是别人家的!我们可不能摘!”哎!没办法,我只能“望樱止渴”了。在家里的路上,我们还挖了几棵小笋,就因为这几棵小笋,我还差点滚到大坑里去呢!
回到家,我们向奶奶要了几棵小得不能小的小笋,玩起了“竹子餐馆”的游戏……
其三
掰玉米
一天,我和妈妈下地去掰玉米。
到了地头,只见太阳露出了可爱的半边脸。我放下车子,朝玉米地里看去。啊,玉米长得真好!一个个玉米棒子都打扮得像活泼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它们脱去了绿袄,换上了黄色的锦袍,还争先恐后地探出那金黄的小脑袋来,仿佛在向着我微笑呢。
我迫不及待地背了个篓子到地里,照妈妈做的那样,先把玉米秆上的叶子向下压一压,再用左手握住玉米秆子,右手紧抓玉米棒子,使劲一拽,“咔嚓”一声,便掰了一个下来。掰了不多会儿,背上的篓子就满了。谁知这时我的身子向左倾了一下,篓子里的玉米棒掉下了几个。我弯腰拾起了这个,背上又掉下了那个,只得放下篓子去捡。妈妈见了大笑说:“看你,干这点儿活都不利索。”我说:“人家还是小孩儿嘛,以后长大了,一定能赶上你!”说完,我忍不住笑了,妈妈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习作赏析
走进乡村
江苏 蔡欣茹
在我见过的乡村风光中,外婆家所在的小山村是最美的。那里的空气那么清新,那里的天空那么湛蓝,那里的景色那么别致。
清晨, 当一切还在朦胧之中,公鸡亮开了他的大嗓门,催我起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听见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聊起天来,消息叮叮咚咚地唱起歌儿。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直沁肺腑。春天吹来,飘来阵阵花香,蝴蝶、蜜蜂快乐地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中午,万里行云,有种“暖风吹得故人醉”的感觉。大人迷迷糊糊地想睡觉,但我们却依然精神抖擞,一个一个绾起裤脚,跑进清凉的小溪里,来了个“水中大战”,拼个“你死我活”。突然,我觉得腿上痒痒的。呀!原来鱼儿也来和我戏水。调皮的鱼儿在我的两腿间钻来钻去,一会儿游到这,一会儿又到那,四处寻找食物。瞧!我们的快乐也仿佛融进了空气当中,给闷热的中午增添里面几分乐趣。
黄昏,干完一天农活的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拉着板车,还有的担着一担柴,嘴里哼着小曲满载而归了。此时不禁想起翁卷的《乡村四月》中的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抬头望着天空,只见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他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下抖落下赤朱丹彤,瞧!大半片天空都在被它的笑颜感染了。它们形状更是千姿百态:你看!“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仰天长啸;“一匹骏马”正在自由驰骋……
夜晚,美丽的月好似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给大地撒了一片银辉,淡淡的,柔柔的,如同水一般平静,散落在人们的脸上。仰望蓝天,星星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蓝丝绒上,又像是一群可爱的音符在谱写着夜的旋律。
乡下如诗,耐人寻味;乡下如画,绚丽多彩;乡下如歌,优美多听……外婆家的小山村,让我留恋!
【品味】
小作者按时间顺序“清晨、中午、黄昏、夜晚”细致得描写了外婆家小山村的景色,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富有韵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依恋。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词语,填写完整成语。
1、( )歌( )舞
2、( )歌( )舞
3、( )马( )鞭
4、( )马( )川
5、一望( )( )
6、一鼓( )( )
7、( )风( )雨
8、如( )如( )
9、绘( )绘( )
10、自( )自(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独特的( ) ( )地欣赏 微弱的( )
迷人的( ) ( )地歌唱 ( )的原野
文化长廊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北、西两侧濒临北海,绝大部分为平原,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居民多信基督教和天主教。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长期围海造田,用风车作为排水的主要工具。人们在风车下安装水桶,把低洼处的海水抽上来,排出去,以防水涝.荷兰人又以风车多而举世闻名,因而被称为“风车之国”。每逢盛大节日,荷兰人总要把风车打扮一番,荷兰政府还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风车围着花环,挂着国旗,徐徐开动,供游人观赏,领略“低地之国”和“风车之国”的独特风情。
诗词赏鉴
四时田园杂兴①(其一)
南宋?范大成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④。
童孙未解供⑤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 耘田:除草。
③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 供:从事,参加。
今译
白天下地锄草晚上搓捻纺麻,农家的儿女都会各自持家。孩子们还不知道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他才华横溢,素有文名。与陆游、杨万里,尤褒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词风清逸淡远,善写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田园四时杂兴》被文学史家誉为集古代田园诗大成之作。
答一答
1、解释词语
绩麻:___________未解:______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供( )________
( )________
3、根据句意,写出相应诗句。
孩子们还不知道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山峡。
山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真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 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山巅”的“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 首外还有( )画。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是文 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______比作 ________。
4、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_然段的结构相同,都采用_______ 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 (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______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5、作者在描写长江三峡神女峰时,为什么要写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全文叙述的角度而言,部分属于 。
6、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一读,并把它们抄下来。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词语,填写完整成语。
1、(载 )歌( 载 )舞
2、( 莺 )歌( 燕 )舞
3、( 快 )马( 加 )鞭
4、( 一 )马( 平 )川
5、一望( 无 )( 际 )
6、一鼓( 作 )( 气 )
7、( 呼 )风( 唤 )雨
8、如( 痴)如( 醉 )
9、绘( 声 )绘( 色 )
10、自( 言 )自( 语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个性 陶醉 灯光 广阔 纵情 风景
诗词鉴赏
1、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理解
2、供(gōng ) 供应
(gòng ) 供养
3、童孙未解供⑤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阅读理解
1、上下 山 16
2、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承上启下
3、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
把“岩石”比作“仙女”
4、 2,3,4 总分 山奇 水急 船险 绮丽景观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怀
5、使得“神女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使得写景文章有了故事性。
这部分属于“插叙”。
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乡村生活好田园风景美
趣味故事
小男孩的梦想
小男孩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扬扬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1英尺=0.3048米)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作文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了作文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花钱照顾它们。”他接着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给你打你想要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也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F,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带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经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经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
成功人士比你富一千倍,就能说明他们比你聪明一千倍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他们确认了人生目标。
【品味】
我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在乡村长大,饱览了农村美好的田园风光。
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在城里长大,但每年的春游、秋游也对田园风光产生了鲜明的印象。
因此,田园风光已成为我们观察的重要对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享受,也为我们练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纵情讴歌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训练内容
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等等。先在小组里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介绍,然后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过的、看到过的或想到过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训练要点
1、热爱乡村生活。
2、讴歌田园景物。
3、为建设新农村尽一份心意。
4、记下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讴歌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
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是讴歌乡村生活的基础。
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为了这次写作,也应该专门去当地的风光优美的地方再走一走,看一看。
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写乡村。在父母的陪同下,下乡去游览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加深印象,可以照照相,写写生,与当地人聊聊天,获得更多的信息。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的孩子,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如采茶、摘棉花、捡麦穗等。在劳动过程中,我们可以与距离接近庄稼,接近泥土,接近质朴的乡亲们,更深地体验全方位的乡村生活。
请看下例
田野风光
广东 孙雨萱
星期天,我跟妈妈一起去乡下写生。一下车,哇!感觉自己来到了画中的境界。
只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一阵微风吹过,禾苗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荡呀荡,,一直荡到山边。一排排的树木,郁郁葱葱。房子隐藏在翠竹之中,露出白色的角屋,绿色、白色相互映衬着,非常美!无论站在哪里,看到的都是一片绿色。山下、山上、屋前、屋后……深绿、浅绿、嫩绿、油绿……真是绿的海洋!
仔细一看,一个个南瓜躲在瓜叶下,长的、扁的,红彤彤的、绿中带花纹的,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板栗球浑身是刺,沉甸甸的,一个个挂在枝头。满树的柚子,挂满枝头的橘子,真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田野风光真是无限美!
【品味】
小作者跟妈妈一起去乡下写生,为练笔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素材。
文中写到了“绿油油的稻田”,“隐藏在翠绿之中”的“房子”,“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南瓜”,浑身是“刺”的“板栗球”等,这些景物在城里是看不到的。
这次下乡写生收获真是丰富啊!
第二,抓住乡村生活的田园景物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是有特点的,描写它必须抓住特点。
城市的特点是喧闹,乡村的特点是幽静。
乡村生活,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感受到乡亲们的热忱,感受到小伙伴的活泼可爱。
田园景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体会到劳动的伟大。
写出这些,就是突出了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特点。
请看下例
奶奶家的菜园子
河南 朱鸣娜
我的家乡在郑州市郊。我不赞家乡的名山,也不赞家乡的特产,而赞我奶奶家后地的菜园子。
昔日,奶奶家的后地野草丛生,是我和小朋友们捉蝴蝶、逮蝈蝈的天地。如今,它变了。
春天来了,菜园子里一片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菠菜、油菜、芹菜等,它们伸展着嫩绿的枝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一阵风吹过,枝叶好像在向人们招手。瞧,那黄黄的油菜花在碧绿繁密的叶间聚成了一簇簇的花束,飘散着淡淡的幽香。菜苗儿慢慢长大了,奶奶和爷爷就把它们铲下来,送往集市去供人们选购。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瓜果呈现出一排丰收的喜人景象。看,东边的冬瓜个儿可真大,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穿着灰白的薄纱,甜甜地睡在地上。锅盖般的叶子还随着轻拂的微风摇摇摆摆,像妈妈给孩子扇扇子似的,轻轻地遮盖在上面。它的邻居,娇滴滴的辣椒,长势正旺哩。一个又一个得果实,挂在枝上,有的绿的,有黄的,也有浅红色的,还有深红色的,各色各样,相互掩映,像一个个“胖子”,含羞地躲在尖刀叶子下。而那朝天椒恰恰相反,虽然又细又长,可爱炫耀自己哩。像一位傲慢的公主,仰着头,向众人显示自己的风姿。菜园的西部搭起了架子,架子上挂满了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的西红柿,把枝都压弯了。西红柿可收人们欢迎呢,一进城,就被人们抢购一空。人们喜欢用它做各种菜肴: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虾仁面、西红柿汤……我最喜欢吃的是西红柿拌白糖,清凉可口,能和苹果媲美。在西红柿的周围还有仙翁一样的白菜,善于攀登的扁豆……种类繁多的蔬菜,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时呈现在我面前的仿佛不是菜园子,而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农村政策的丰收图画。
我爱我的家园,更爱奶奶家的菜园子!
【品味】
小作者集中笔墨描写“奶奶家后得的菜园子”,重点描述了“春天来了,菜园子里一片绿”,“菠菜、油菜、芹菜”“伸展着嫩绿的枝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菜园子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胖胖的娃娃似的”冬瓜,“娇滴滴的辣椒”,“像一位傲慢的公主”的朝天椒,“黄澄澄、红彤彤、沉甸甸的西红柿”,“还有仙翁一样的白菜,善于攀登的扁豆……”小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再现了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丰收景象,而且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第三,写出乡村生活的欢乐。
在乡村生活,你会体会到城里生活体会不到的许多乐趣:
下河戏水、摸鱼;
到林地采蘑菇,采野菜;
在田野里捉蚂蚱、捕蝴蝶;
放牛、放羊,漫游在碧绿的山坡:
……
在这些乡村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写在习作中,一定特别吸引人。
请看下例
骑牛
内蒙古 贺启龙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下乡去看望姥姥。到了姥姥家的第二天,我闲着没事干,猛然间看到姥姥家那头又肥又壮的牛,顿时生出一个念头:咱也尝尝骑牛的滋味。
说干就干,我到牛圈拉出那头牛,迫不及待地往它背上骑。第一次没跳上去,我就往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牛正好看见前面的一堆草,飞快地往前跑了几分钟,我扑在牛尾巴上,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想猛冲不行,得想个好办法。我上前轻轻摸着它毛茸茸、油光光的背,像给它搔痒似的,趁它吃草不注意,我用力一跳,跳到了牛背上。可牛的头是垂着的,我一下从油光光的牛背上滑倒了脖子上。我想,这也行,便使劲抓住牛角。牛以为我有意侮辱它,顿时怒气冲天。它头一仰,眼睛一瞪,喘着粗气,像疯了一样,撒开四条粗腿满村子乱跑。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群羊,被激怒的牛不管三七二十一,气呼呼地冲入羊群,如入无“羊”之境。那些善良又胆小的羊,一看来了这么个庞然大物,慌忙四散奔逃。羊群一乱,惊起鸡飞、猪跑、狗叫,宁静的山村马上喧闹起来了。我死死抓住牛角,魂儿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只听见满村人的惊呼声、狗吠声、鸡叫声。牛在前面跑,姥爷在后面追, 姥姥和妈妈拿鞭子、棒子在前面拦,爸爸骑着一头小毛驴也在后面追,谁也没拦住。正在这时,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拦住了牛。
我从牛脖子上跳下来,定了定神,拍拍牛背,强作镇静地说:“老兄,干的不错。”爸爸走过来虎着脸说:“你老兄干得也不错。”我知道不妙,准备挨训。看看四周那一张张惊恐的脸,想不到我这个城里人到乡下的第二天就把沉睡的山村闹醒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品味】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小作者“骑牛”的趣事。小作者注意了细节描写:如骑牛的动作,牛被激怒——吓得羊儿四散奔逃——惊得鸡飞狗叫——众人前堵后追等场面,都写得非常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自然能写出这篇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注意事项:
1、学会观察能抓住感兴趣的点。
2、如果写乡村生活,就要突出乡村生活的快乐幸福之处,尤其是写一写城里孩子可望而不可即事情。
3、如果写乡村美景,就要抓住乡村美景的特点,着力描绘。
4、最好能结合自身的体验来写。
题目派送
《老家的荷花淀》 《风吹麦浪》 《乡村趣事》 《美丽的小山村》 《跟着爷爷去插秧》
《悠闲的乡村生活》 《萤火虫》 《听取蛙声一片》 《夏蝉》 《抓知了》 《村里趣事多》
《抓泥鳅》 《家乡的葡萄》 《余晖下的田园风光》
经典解读
麦哨
虞大明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这篇课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的巧妙构思,文章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美”,即:劳动之美——丰收之美——自由之美。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以孩子们的活动为暗线。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孩子们吹着欢快的哨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相约去湖畔割草;接着用速写的方式,勾勒出湖畔割草的孩子劳动时的样子;紧接着描写了盛夏时节田野里色彩斑斓,丰收在即的景象;完成了大人交待的劳动任务之后,这群孩子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游戏,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采食茅茅针,无拘无束;“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文末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孩子们又踏着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乘兴而归。
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作者写的是他自己的感情,但并不是日常的感情,而是经过提炼的感情,这种感情和平常的感情最大的区别就是刻意诗化了。
《麦哨》一文精致的语言就像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读者和作者在诗意田园里漫步,享受一番烂漫的童年生活。
品头论足
采茶
浙江 龙小琪
我的家乡有许多茶树每到清明节前后,家乡的姑娘、大嫂就挎起篮子倒茶园里采起茶叶。
看着姐姐们戴着帽子,戴上护袖,我的心里就痒痒,也想去尝尝采茶的滋味。妈妈看到我的样子,就说:“你也去锻炼吧!”
我高兴得直想欢呼。
来到茶园里,只见满山的茶树依着山势排成各种不同的队伍,采茶的人点缀在绿色之间,让人觉得非常漂亮。采茶了,只见姐姐的手在茶树上跳动着,不一会儿,一把嫩嫩的茶叶就飞到了篮子里……真是心灵手巧!
我站在茶树前,学着姐姐的姿势,一手提着篮子,一手采起了茶叶。只要嫩嫩的叶,去年的老叶或者今年长出的较老的叶都不能要,要不然会影响茶的口味。不一会儿,我的篮子里也有了不少茶叶,姐姐笑着说:“我可得检查检查,看咱小妹的手艺如何。”姐姐边翻茶叶边点头:“嗯!不错!是咱农家的女儿!”
看着自己采的茶,我笑了。采茶的感觉真好!
1. 我想去采茶,和妈妈的交流能否可以再多写两句?
2、 姐姐采茶的动作能否再仔细描写刻画?
3、 文章中是否可以加上姐姐教的过程?
4、 文章结尾处可否再将主题升华?
模拟练习
练习一
参考下面的例文,介绍家乡的某种农作物。以《家乡的×××》为题,“××”处填写这种农作物的名称,如“荔枝”、“龙眼”、“菱角”、“草莓”等。不少于400字。
参考例文
家乡的莲藕
陕西 段春燕
人们都非常爱吃莲藕。我的家乡就是出产莲藕的胜地。
阳春三月,太阳暖烘烘的。一天,爸爸在我家房后的一块污泥田种藕,我也好奇地跟了去,爸爸便让我当他的帮手。爸爸说:“下种时,藕尖向上,盖粪不能把藕尖盖住了,更不能压断了,一定要小心点儿。”我依着爸爸的吩咐,他下种,我盖粪,花了大半功夫,几分田的藕便种上了。
过了几天,藕尖由白变黄,向上延伸。不久,又由黄变绿,顶端长出了新芽,在阳光下慢慢地舒展,最后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小圆叶,这就是荷叶。
五月间,叶子正值茂盛时节,一片片的叶子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在晴朗的日子里,叶顶常有露珠出现,映着阳光,仿佛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偶然刮一阵微风,露珠随藕叶的倾斜,滚来滚去,有光有神。
这时节,透过荷叶,偶尔可以看见一个个锥形花苞。在阳光的沐浴下,慢慢膨大、松开,最后,便成了一朵朵艳丽的荷花。粉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阵阵微风吹来,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三两天过后,花瓣凋落,落入水中。仿佛片片小舟,在绿波中荡漾。这时,看到的便是那绿中带黄的十分鲜嫩的莲蓬。过不多久,莲蓬也就成熟了。莲蓬内包着清香可口的莲子,如果有幸摘一个剥开尝尝,更觉得沁润心脾呢。
夏秋过去,冬天来临,荷叶枯萎了,这时是挖藕的最佳时期。我又在爸爸的带领下去掏藕。我们用铁锹铲去污泥,一根根肥胖的藕便露了出来。拿一根放在水中,洗去污泥,它的身躯依然是那样洁白,一节连一节,胖胖的,仿佛婴儿的胳膊,细腻白嫩,令人欣赏。
我爱这生在污泥中却永保洁身的莲藕,更爱像莲藕一样纯洁无暇的人。
阅读提示
小作者夸赞了家乡的莲藕。
由于有亲身经历为基础,所以本文对莲藕生长的规律介绍得细致入微,有一定的知识性。
由于采用了顺叙的手法,有声有色地描写,又使本文是有鲜明的形象性。
本文结尾从莲藕联想到“纯洁无暇的人”深化了主旨,还使本文有了较高的思想性。
练习二
参考下文,写一件你的乡村生活中的趣事。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参考资料
其一
第一次割稻
星期日,我做完作业,看到爸爸在磨镰刀。我走到跟前,问:“爸爸,你磨镰刀做什么?”爸爸看了我一眼,说:“稻子熟了,去割稻。”爸爸抬起头,接着对我说:“亚斌,你也都十三岁了,今天跟我割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地里,我来到一行稻子前,挥起镰刀就割,谁知我手一抖,镰刀就割到了我的脚上 。我“哎呀”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见鞋子上出现了一道刀痕。我心里害怕了,满腔热情一扫而光,呆呆得站在田里,不敢再割了。爸爸发现了,走到我面前,看了看,说:“亚斌,你握镰刀的方法不对,要把刀口放平,这样,就不会割到脚上了,而且割下的稻荏还会又平又短。”爸爸边说边割给我看。奇怪密密麻麻的稻子在爸爸的镰刀下那么听话,齐刷刷地倒在他的身边。
于是,我学着爸爸教我的法子,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割起来。嗨,还真灵,一连割了几把也没碰到脚。可是,割了很长时间,长长的稻行总也割不到头。额头上的汗水滴答滴答掉下来,擦也来不及。最要命的是腰酸腿疼,简直直不起腰来。可是,爸爸割稻像卷席子一样快,虽然他汗流浃背,但是仍然一刻不停的割。
我割了将近半行稻,就累得喘不过气来,四肢也开始发软。望着这一大片的稻子,年年都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割下来的 ,还要一把把捆好,一车车拖回家,一个一个地脱粒……他们洒下了多少汗水呀。而且他们在乡镇企业工作,都是利用上下班的间隙来干活。而我,只知道吃白花花的米饭,割一会儿稻就受不住了。于是,我重新鼓足劲,弯下腰,继续割起稻来。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割稻,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其二
体验乡村生活
前几个星期,我和张雨梦一道去了我奶奶家,那儿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呢!
这不,我和张雨梦一到那,就吵着要去山上玩。奶奶拿我们没办法,只好带着我们上山啦!“哇噻!这是什么花?这么漂亮!咦?这花咋长成这样?”张雨梦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不知怎么的,平时爬着挺累的山,今天却觉得格外的轻松!
“要不,咱们去摘蚕豆吧?”奶奶问我们。“好啊!”我们改变方向,朝蚕豆田走去。“哇!好多蚕豆呢!”我和张雨梦奔向蚕豆田。奶奶在后边大声提醒我们:“摘肥的,瘦的不好吃!”“知道了!”我们回应。我们这边摘几个,那边摘几个。不久,小篮子便装满了。我们向前走去,我眼前一亮,发现了几棵挂着红樱桃的樱桃树,那樱桃可大可红了,看着就觉得好吃。我把手伸过去打算摘几个尝尝。奶奶忙叫住我:“不能摘,不能摘!那是别人家的!我们可不能摘!”哎!没办法,我只能“望樱止渴”了。在家里的路上,我们还挖了几棵小笋,就因为这几棵小笋,我还差点滚到大坑里去呢!
回到家,我们向奶奶要了几棵小得不能小的小笋,玩起了“竹子餐馆”的游戏……
其三
掰玉米
一天,我和妈妈下地去掰玉米。
到了地头,只见太阳露出了可爱的半边脸。我放下车子,朝玉米地里看去。啊,玉米长得真好!一个个玉米棒子都打扮得像活泼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它们脱去了绿袄,换上了黄色的锦袍,还争先恐后地探出那金黄的小脑袋来,仿佛在向着我微笑呢。
我迫不及待地背了个篓子到地里,照妈妈做的那样,先把玉米秆上的叶子向下压一压,再用左手握住玉米秆子,右手紧抓玉米棒子,使劲一拽,“咔嚓”一声,便掰了一个下来。掰了不多会儿,背上的篓子就满了。谁知这时我的身子向左倾了一下,篓子里的玉米棒掉下了几个。我弯腰拾起了这个,背上又掉下了那个,只得放下篓子去捡。妈妈见了大笑说:“看你,干这点儿活都不利索。”我说:“人家还是小孩儿嘛,以后长大了,一定能赶上你!”说完,我忍不住笑了,妈妈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习作赏析
走进乡村
江苏 蔡欣茹
在我见过的乡村风光中,外婆家所在的小山村是最美的。那里的空气那么清新,那里的天空那么湛蓝,那里的景色那么别致。
清晨, 当一切还在朦胧之中,公鸡亮开了他的大嗓门,催我起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听见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聊起天来,消息叮叮咚咚地唱起歌儿。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直沁肺腑。春天吹来,飘来阵阵花香,蝴蝶、蜜蜂快乐地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中午,万里行云,有种“暖风吹得故人醉”的感觉。大人迷迷糊糊地想睡觉,但我们却依然精神抖擞,一个一个绾起裤脚,跑进清凉的小溪里,来了个“水中大战”,拼个“你死我活”。突然,我觉得腿上痒痒的。呀!原来鱼儿也来和我戏水。调皮的鱼儿在我的两腿间钻来钻去,一会儿游到这,一会儿又到那,四处寻找食物。瞧!我们的快乐也仿佛融进了空气当中,给闷热的中午增添里面几分乐趣。
黄昏,干完一天农活的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拉着板车,还有的担着一担柴,嘴里哼着小曲满载而归了。此时不禁想起翁卷的《乡村四月》中的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抬头望着天空,只见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他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下抖落下赤朱丹彤,瞧!大半片天空都在被它的笑颜感染了。它们形状更是千姿百态:你看!“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仰天长啸;“一匹骏马”正在自由驰骋……
夜晚,美丽的月好似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人给大地撒了一片银辉,淡淡的,柔柔的,如同水一般平静,散落在人们的脸上。仰望蓝天,星星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蓝丝绒上,又像是一群可爱的音符在谱写着夜的旋律。
乡下如诗,耐人寻味;乡下如画,绚丽多彩;乡下如歌,优美多听……外婆家的小山村,让我留恋!
【品味】
小作者按时间顺序“清晨、中午、黄昏、夜晚”细致得描写了外婆家小山村的景色,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富有韵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依恋。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词语,填写完整成语。
1、( )歌( )舞
2、( )歌( )舞
3、( )马( )鞭
4、( )马( )川
5、一望( )( )
6、一鼓( )( )
7、( )风( )雨
8、如( )如( )
9、绘( )绘( )
10、自( )自(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独特的( ) ( )地欣赏 微弱的( )
迷人的( ) ( )地歌唱 ( )的原野
文化长廊
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北、西两侧濒临北海,绝大部分为平原,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居民多信基督教和天主教。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长期围海造田,用风车作为排水的主要工具。人们在风车下安装水桶,把低洼处的海水抽上来,排出去,以防水涝.荷兰人又以风车多而举世闻名,因而被称为“风车之国”。每逢盛大节日,荷兰人总要把风车打扮一番,荷兰政府还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风车围着花环,挂着国旗,徐徐开动,供游人观赏,领略“低地之国”和“风车之国”的独特风情。
诗词赏鉴
四时田园杂兴①(其一)
南宋?范大成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
村庄儿女各当家④。
童孙未解供⑤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 耘田:除草。
③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 供:从事,参加。
今译
白天下地锄草晚上搓捻纺麻,农家的儿女都会各自持家。孩子们还不知道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他才华横溢,素有文名。与陆游、杨万里,尤褒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词风清逸淡远,善写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田园四时杂兴》被文学史家誉为集古代田园诗大成之作。
答一答
1、解释词语
绩麻:___________未解:_________
2、多音字注音组词。
供( )________
( )________
3、根据句意,写出相应诗句。
孩子们还不知道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山峡。
山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真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 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山巅”的“巅”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 首外还有( )画。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是文 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______比作 ________。
4、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_、_____然段的结构相同,都采用_______ 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 (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______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5、作者在描写长江三峡神女峰时,为什么要写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全文叙述的角度而言,部分属于 。
6、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一读,并把它们抄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