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下第七单元习作《写我敬佩的一个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七单元习作《写我敬佩的一个人》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21 09:50: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写我敬佩的一个人
趣味故事
永世难忘的陌生人

1912年4月14日,号称“不沉之舰”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它向美洲进发的处女航中,不幸触到冰山遇难,船身开始下沉。
船上2000多名乘客开始惊慌地离开沉船,,争乘为数不多的救生艇,妇女和儿童先上。这时候,一名中年妇女对着一只已坐满人的救生艇大声喊道:“有谁能给我让个位置出来吗?我的两个孩子在这只艇上!”
有人回答说:“再没有位置了,再上人,这艇就要沉了!”
“妈妈——”两个小孩子眼看就要与妈妈分离,忍不住哭喊起来,中年妇女心如刀绞。
坐在两位孩子身边的一位陌生姑娘慢慢地站了起来,离开救生艇,重回到了沉船上,对那位心痛欲绝的母亲说:“现在你孩子身边有个空位置,你快去吧。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两个小时以后,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位陌生的姑娘同船上1500多人不幸遇难。没有人了解她更多的情况,只听说她叫艾文思,独自乘船回自己在波士顿的家。但那位获救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位好心的救命恩人。
艾文思的行为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品味】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值得敬佩的人,认真观察、努力学习这样的人物,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
今天,我们就要说: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训练内容
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训练要点
一、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
二、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三、记下他们的事迹。
四、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记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摄取信息
要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首先必须尽可能多地摄取有关信息。
对身边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直接观察;对社会上的英雄模范,我们可以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对历史人物或已故的革命前辈,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或向老师、长辈打听……总之,摄取信息是写好人物的基础。对人物了解越充分,写作时才越轻松顺手。
请看下例
我爱我的爷爷
山东 曹孟谊
我可爱我的爷爷了。他是个老八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部队工作,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他常给我讲战斗故事,都是真实的,是爷爷的亲身经历。你知道吗?我爷爷是邓小平爷爷的部下,真了不起。在战争年代,他当过中原野战军骑兵大队大队长。一次战斗中,爷爷骑着战马,手举马刀,喊着“冲啊!”“杀啊!”带领战士向敌人冲去。爷爷瞅准机会,举刀向敌人砍去,只听“哎哟”一声惨叫,那个家伙的脑袋“吧嗒”一声滚落在地。接着,他和战士们左劈一个,右砍一个,不一会儿的工夫,敌人倒了一大片,我们胜利了。“太棒了!”听到这儿,我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好奇地问:“野战军有没有伤亡呀?”
爷爷的脸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沉思了片刻,痛苦地回答:“作战哪有不牺牲的?这次战斗,我们158人的队伍,只剩下50多人。”
“爷爷,你们的战士真勇敢!个个都不怕牺牲,这是为什么?”我真有点不明白。
每逢这时,爷爷总要先给我讲许多像《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故事,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为了解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不再挨饿受冻、当牛当马,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血战沙场、奋勇杀敌。今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呀!孟谊呀,你要热爱解放军,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热爱人民,只要一心为人民,你就会智勇双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我牢牢记住了爷爷的教导:一心一意为人民。
爷爷对我的身教胜过了言教。只要是为了人民的事,再忙再累,他都去做。工作时,他经常带领部队为人民做好事。什么修路挖渠、植树造林、收割庄稼,走到哪儿赶到哪儿。每次他都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干在一起,回来后精疲力竭。离休后,爷爷又成了家属大院的大忙人,他经常给院里的人张罗一些好事,院子里有活动也经常请他当“名誉主席”,为此,他还上过几回报纸和电视呢!他还积极帮家乡建立党史馆,帮家乡买钢材造化肥厂,买汽车搞运输。有一次,家乡要在京召开一个“家乡驻京老干部座谈会”,爷爷不顾年老体弱,到处打电话,东奔西走,忙了几个月,才把驻京老干部召集起来,这次会议对家乡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爷爷特别喜欢我,我也特别喜爱爷爷。我为有这样一个爷爷而感到自豪,我要牢牢记住爷爷的教导,长大以后多为人民做好事,一辈子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
【品味】
这篇文章具体描述爷爷对“我”的教诲,表达爱爷爷的深切感情,并立志做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人。
文章开头“我可爱我的爷爷了。他是个老八路,……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一语道破爱的是爷爷。
接着分两部分讲述爱爷爷的原因:先言教,爷爷通过讲“亲自经历的战斗故事”,教育“我”“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热爱人民”。后身教,爷爷工作时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战士“修路挖渠、植树造林、收割庄稼”,为人民群众服务,离休后,不顾年老体弱,仍为家属大院,为家乡的建设和公众事业而奔波劳累。爷爷是一心为人民崇高品质的体现者,无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以小作者深刻的感受“长大以后多为人民做好事,一辈子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了主题。
第二,精心刻画
一个让我们由衷敬佩的人物,一定有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灵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助人为乐,有的是为国争光,有的是勇敢无畏,有的是热爱劳动……
究竟写人物的哪一方面的“心灵美”最突出,就写哪个方面,这是选材立意最根本的原则。心灵美,要在典型事例中体现,要在人物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体现,离不开对人物外貌、言语、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没有事例,心灵无法表现出来。
外貌描写、言语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细致、不生动,人物的“心灵美”也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所以,要想让人物的“心灵美”跃然纸上,必须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精雕细刻。我们称之为“刻画”,原因就在于此。
请看下例
胸怀宽广的农民企业家
河南 陈萱
去年春天当记者的爸爸听说在商丘的农村,有一个叫张金宝的农民,办了砖厂成为百万富翁后,捐资兴建了一所敬老院和一所学校,于是决定去采访他。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我就跟着爸爸一起去了。
在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上,我们看到了张金宝。他大约50多岁,大个子,方脸膛,穿着蓝色的中山装,看上去是个普通农民,一点儿也不像百万富翁。他手中拿着铁锹,正在义务为学校种树呢。
我们参观了金宝小学。学校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虽然建在农村,条件却一点儿也不比城市的学校差。张金宝虽然是学校的名誉校长,这时却还在学校喂猪、打扫卫生,像个勤杂工。爸爸和他边走边谈。他看见地上有一片废纸,就顺手捡了起来,走到猪圈边,他看见猪圈里没食了,马上去和了一盆猪食,倒进食槽。食槽有1米多长,他又探着身子用一根木棍把猪食均匀地摊开。几头肥猪嗷嗷地叫着,争先恐后地抢食。猪圈里的味儿又臊又臭,我被熏得倒退了好几步,可张金宝却跟没闻见一样,嘴里念叨着“吃吧、吃吧”,两眼笑眯眯地看着几头大肥猪,像看着自己的心肝宝贝。
他还亲自拉粪车掏大粪。只见他熟练地把粪便从池里掏出来,倒进粪车,又拉起粪车把粪运到校外的菜地。我很敬重这个农民,心想:他有这么多钱,自己还干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为什么不找个勤杂工呢?爸爸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张金宝回答:“钱要用在刀刃上,这些活我自己干就行了。我一辈子不识字,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希望这些孩子能有知识、有文化。我准备再筹些钱,给孩子们建一个图书馆。”
听了这些朴实的话,我对这个农民更加敬重了。现在有些人有了钱只顾自己享乐,而张金宝致富以后,修敬老院赡养老人,建学校造福后代,这个普通的农民,胸怀是多么宽广,品格是多么高尚啊!
【品味】
小作者以自己在金宝小学看到和听到的材料作为记叙的重点,刻画了张金宝这位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赞扬了他致富不忘本,一心改造家乡的高贵品质。小作者选用质朴的语言进行描写,增强了写作的形象性。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外貌描写:“大个子,方脸膛,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读来亲切自然,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周围常见的朴实的农民。
第三,恰当运用写作技巧
为了刻画人物,有许多技巧可供选用。比如:
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灵美”,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手法,让“我”与“他(她)”对此,用“平地”显出“高山”来。
也可以采用“误会”法,先对他(她)产生一点误解,甚至不和,然后通过一件事的“真相大白”,认识到自己错了,认识到对方的“心灵美”。
方法很多,多琢磨着用。
请看下例
我敬佩他
北京 郑天卓

平常爸爸待我非常大方,我想得到的东西爸爸几乎都会给我买。但有些时候,他却非常“小气”,简直让人受不了。
今年的一个星期六,爸爸带我到他单位值班。爸爸有事被人叫了出去。我就在办公室里翻这找那,想找出个好东西来玩玩。
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笔记簿夹着一只精致的笔,我随意转了转,发现这支笔还是两用的,一头是自动铅笔,一头是圆珠笔。我顺手在纸上写了几笔,觉得特别好用。我想:这笔我要了,反正爸爸也不会说什么的。于是我把笔放在了衣兜里,等着爸爸回来。
不一会儿,爸爸办完事回来了。我紧盯着爸爸的一举一动,他打开工作笔记薄后,从笔筒里随便拿了一支笔,写了起来。此时我心里非常矛盾,拿笔的事说还是不说呢?最终,我咬了咬牙说:“爸爸,这支笔给我吧!”“不行!”爸爸一下子严肃起来,“这是办公用的笔,不能给你!”“不!”我摇晃着身子往后退了几步,“反正给我以后,单位还会再发给您的,就给我好不好?”
下班后,爸爸带着我到商店买了一支一模一样的笔,我心里高兴极了。我明白了爸爸并不是“小气”,而是教我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则。
望着爸爸和蔼可亲的面容,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之情。
【品味】
本文对爸爸的刻画显然使用了一波三折的技巧。
这个故事很曲折:
小作者一开始认为爸爸“非常大方”。后来,因为两用的“一只精致的笔”,认为爸爸非常“小气”。最后,当爸爸给他买了一枝“一模一样的笔”后,又认识到爸爸并不是“小气”,而是在“教我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则”。
这种认识的深化过程描述得细致入微,真实可信,爸爸那美好的心灵也深深印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注意事项:
1、先选好敬佩的对象,对象选得好,他身上故事多,自然有助于写作。
2、每个人是身上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究竟敬佩的人身上有啥可敬佩的呢?要找中,不能漫无目的的乱写。
3、一定要注意,敬佩的人身上的有点起码是自己身上没有的,或者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4、善于应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题目派送
《街头艺人》 《感激王老师》 《城市的美容师》 《我最敬佩的人》 《“万能”的爸爸》
《隔壁的李大爷》 《我的学霸姐姐》 《我要向她学习》 《卖早餐的叔叔》 《火车上的一幕》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平凡人的伟大》 《小事中的真善美》 《不得不佩服他》

经典解读

全神贯注
斯蒂芬.茨威格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从“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到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善用比喻和联想,如,“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品头论足
姐姐最棒
河南 李倩
我有一位姐姐,她从小到大都是我的偶像。每当我向人们介绍姐姐时。总是竖起大拇指说:“我姐姐最棒。”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来讲讲她的故事吧。
一次,我去找姐姐玩,走到她的房门口,只见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了她跟前,她才发觉。我一看,她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我说:“姐姐,你还有时间看这样的书?”姐姐笑着说:“我们要想知识面广一些,宽一些,就要从课外书籍中吸取。”我环视了一下她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诸如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难怪她这次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都拿了第一名,这都是她平时阅读积累的结果。
姐姐不但成绩好,而且特别聪明,全家数她鬼点子最多,也最妙。我这个弟弟也常常是自愧不如,赞叹不已。记得有一次,我们搬衣柜,那时我力气小,妈妈的力气也不够,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那个笨重的衣柜从这个房间移到另一个房间。姐姐见了,眼球一转,笑眯眯地说:“这不难。”说着她到卫生间拿了个大拖把。我纳闷地说:“又不是拖地,干嘛拿这玩意儿?”她不慌不忙地将拖把垫到衣柜下。她说:“我来拉,你们俩扶着。”我抢着说:“我来拉,你来扶。”不拉不知道,一拉才发现笨重的柜子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就这样,我们轻而易举地把衣柜移了过去。
听了我讲的故事,你们说我姐姐棒不棒?
1.重点
2.姐姐的动作和神态的刻画还不够细致,再想想,怎么能够更加生动呢?
3.姐姐最棒,那么给你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写出来就更好了

模拟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这篇习作,你发现它有什么毛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我的好朋友
北京 刘华
“同学们,到我家去做班牌吧!”
这就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朋友——王欣泽。他胖胖的身体。一米四几的个儿,密密的头发,圆圆的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向上翘的鼻子。虽然他学习不很出色,但他乐于助人,尤其特别关心集体,这是我跟他交朋友的原因。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老师为了开幕式排练了好几次。我发现别的班排头都举着一个有各种图案的牌子,可我们班没有。王欣泽也发现了。这天放学后,他约我到他家去做个牌子。
到了他家以后,我们就行动了起来,可不知画什么。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画奥运五环吧!”他说行。可是,我们也记不起五环的颜色了。于是,我们把他家的书几乎翻遍了,终于找到了。
然后大家一齐动手。画出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牌子。
在运动会,许多老师都说我们班的牌子有创意,只见我们刘老师自豪地给他们讲述着做牌子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个故事与王欣泽的关系不大。要表现他“关心集体”,还得加一点内容。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事件。如果有,请说一件,尤其要重点说出对你思想的触动。
参考例文
我的好榜样
河南 解文杰
那天,我刚进服务社门口,看见一位阿姨领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二三岁的小朋友正往里走。那位阿姨穿着西服套裙,浓浓的眉毛,月牙形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个樱桃似的小嘴。脑后有一条长长的辫子。看上去这位阿姨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再看看那一个“小不点儿”,头发乱得像鸡毛,还流着鼻涕,那张小嘴里还不时地流着口水。
这时,那位阿姨拿出一张卫生纸,把“小不点儿”的鼻涕擦掉,随手把那张脏纸扔在地上,接着往前走。“小不点儿”松开妈妈的手,慢吞吞地跑到那张纸前,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把那张脏纸捡了起来,然后跑回妈妈跟前。妈妈一看见那脏纸,接过来又扔了,看也不看地往前走。“小不点儿”又是慢吞吞地跑过去,捡起纸,举到妈妈眼前。妈妈见了直摇头,轻轻地打“小不点儿”的手一下,又把它扔了。“小不点儿”还是跑过去,把纸捡了起来。最后,妈妈脸红了,没办法,走了几步,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小不点儿”高兴地笑了。
“小不点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灵多么纯洁美丽呀!
阅读提示
小作者没有着意对人物语言、神态进行描写,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人物的行为,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局,叙述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受到启发。



习作赏析
佳作一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内蒙古 王瑞晨
我们县城的文化大楼里,住着一位下夜(夜间巡逻)的老爷爷,姓庞。我叫他庞爷爷。
我家在大楼底层开了一家医疗小诊所,我常常到文化大楼里玩。时间一长,就和庞爷爷熟悉了。他虽然年近80岁了,身体却很硬朗,精神矍铄,还挺幽默,喜欢小孩,我很喜欢和他交谈、逗乐。
在文化大楼里,有人办了启迪培训班,主要教授英语、武术、绘画等。庞爷爷闲的时候,就常常到教室门口听课,耳濡目染,庞爷爷学到了不少知识。他常常说:“学一点新知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我住在文化大楼里,不学能行吗?”
一次,我转悠到文化大楼里,庞爷爷见到我就用学会的几句英语逗我:
“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
“I’m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我笑笑说。
“How old are you?”(你几岁了?)
“I’m twelve。”(我12岁。)
院子里的人们都惊讶地说:“文化大楼里连下夜的都会讲英语啦!”庞爷爷很高兴,又做了一个太极拳动作,唱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然后,悠哉悠哉地走开了。“这老头儿的生活多快乐啊。”人们一片赞叹。
有一次,我调皮,悄悄地跟在庞爷爷身后,轻轻饶他一下。庞爷爷身子一振,猛回头:“哼,想偷袭?”便摆出刚学来的武术架势。“啊,嘿,呀——”地喊了一通,一脸“杀”气地说:“想比试一下,来啊!”然后转过身,两臂一抱一伸,眼睛直转,双拳紧握,左脚用力一踢,“嗖——”直直的脚从我面前划过,带着一股凉风,一派武术高手的豪爽,声音洪亮如钟:“快,小少林,来吧!”我被庞爷爷天真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和庞爷爷成了好朋友,用他的话说是“忘年交”。
庞爷爷对工作认真负责,年年都被单位评为模范下夜员。他就是这么一个不服老、乐观、有着一颗童心的人。我觉得庞爷爷是天底下老人中最棒的一位,我敬佩他。
品味
这篇习作写的是小作者自己接触过的人和事,选材角度新颖、不落俗套。文章选取了庞爷爷闲时听讲课、学知识、用学会的英语逗“我”,亮出武术招式逗得“我”哈哈大笑几件事,表现了庞爷爷不服老、乐观向上、幽默风趣、具有童心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老顽童”式的可爱形象。虽是平凡小事,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庞爷爷的可敬可佩之处,小作者这种选取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态度,值得肯定。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炯炯有( ) 2、神采( )( )
3、和蔼可( ) 4、笑容可( )
5、横眉立( ) 6、脸色铁( )
7、慈眉善( ) 8、贼头贼( )
9、生龙活( ) 10、活泼好( )
二、选词填空。
惊讶 惊叹 惊奇
1、精巧的工艺品令人( )不已。
2、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 )地呼喊起来。
冷静 镇静 安静
3、他遇事很( ),从不急躁。
4、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 )下来。
5、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 )思考,仔细分析。
如果……就…… 要是……就…… 无论……都……
6、(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有11磅重。
7、( )谁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 )会严厉地责备他。

文化长廊
伽利略(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1]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
伽利略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诗词赏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①雪白菜花②稀。
日长③篱落④无人过,
唯有⑤蜻蜓蛱蝶⑥飞。
注释
① 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② 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稀”。
③ 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④ 篱落:篱笆。
⑤ 唯有:只有。
⑥ 蛱蝶:蝴蝶的一种。
今译:
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美的初夏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黄昏时长长的日影映照在无人过往的篱落旁,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篱笆下款款飞舞。
赏析
本诗描写农家田园恬淡祥和的美丽风光,在一片宁静中又可体会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初夏日午,在紧张劳动之间人们歇息去了。可是田间路旁:“梅子”、“杏子”、“麦子”、“菜花”,长得茂盛,一派田园景象,“金黄”“雪白”“肥”“稀”,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最后写夏天日长“无人过”,只有蜻蜓蝴蝶飞,描绘出田园风光的静穆平和,也隐隐衬托出农忙时田园生活的无限生机、欣欣向荣。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答一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日长( )无人过,( )有蜻蜓蛱蝶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提到的田园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横幅
何绍基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苍劲有力,独树一帜。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迹。 有一年秋天,何绍基登上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满湖秋色,使人心旷神怡,有个游客提议,请何绍基为岳阳楼写一横幅。他(欣然 突然)答应了。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
周围的人都赞不绝口。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指着那个“人”字说:“用这个‘人’字,还不如用‘秋’字妙。”
人们都(惊讶 惊奇)地望着那个小孩,觉得他胆子太大,小小年纪竟敢批评大书法家,何绍基却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意见提的对,他弯下腰,摸着小孩的头说:“说的对,说的对。”说罢,提笔把“人”字改了,写成“湖边风景最宜秋”。
何绍基写的这横幅至今仍挂在岳阳楼上,这个故事也至今在后人中(流通 流传)着。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横线标出。
2、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写在括号里
A、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 B、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4、人们为什么惊讶地望着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何绍基却连连点头”中的“却”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段短文,你感悟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炯炯有词 2、神采( 奕)(奕)
3、和蔼可(亲) 4、笑容可( 掬 )
5、横眉立( 目) 6、脸色铁( 青 )
7、慈眉善(目) 8、贼头贼(脑)
9、生龙活(虎) 10、活泼好(动)
二、选词填空。
1、 惊叹 2、 惊讶
3、冷静 4、 安静
5、冷静 6、要是……就……
7、无论……都……

诗词赏鉴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答:日长( 篱落 )无人过,( 唯有)有蜻蜓蛱蝶飞。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这首诗中提到的田园景物有哪些?
答: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阅读理解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横线标出。
欣然 、惊讶、流传
2、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答、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号里面的内容是引用别人的。
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写在括号里
A、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树一帜 ) B、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心旷神 )
4、人们为什么惊讶地望着小孩?
答:人们惊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一个小孩子他能够大胆的提出建议;第二是:小孩子的建议很有意见,说明小孩子也是有个有想法的孩子,而且对湖边风景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你从“何绍基却连连点头”中的“却”字体会到了什么?
答:体会到了何绍基的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提建议的只是一个孩子。也体会到了何绍基与他人的不同,其他游客对何绍基的横幅赞不绝口,觉得无可挑剔,但他听了孩子的建议之后,就有个新的想法,思绪跳动得比较快。
6、读了这段短文,你感悟到什么?
答:感悟是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功成名就时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提建议或意见的人的地位身份如何,只要是有益的意见或建议都应该接受采纳。还有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值得尊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写我敬佩的一个人
趣味故事
永世难忘的陌生人

1912年4月14日,号称“不沉之舰”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在它向美洲进发的处女航中,不幸触到冰山遇难,船身开始下沉。
船上2000多名乘客开始惊慌地离开沉船,,争乘为数不多的救生艇,妇女和儿童先上。这时候,一名中年妇女对着一只已坐满人的救生艇大声喊道:“有谁能给我让个位置出来吗?我的两个孩子在这只艇上!”
有人回答说:“再没有位置了,再上人,这艇就要沉了!”
“妈妈——”两个小孩子眼看就要与妈妈分离,忍不住哭喊起来,中年妇女心如刀绞。
坐在两位孩子身边的一位陌生姑娘慢慢地站了起来,离开救生艇,重回到了沉船上,对那位心痛欲绝的母亲说:“现在你孩子身边有个空位置,你快去吧。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
两个小时以后,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位陌生的姑娘同船上1500多人不幸遇难。没有人了解她更多的情况,只听说她叫艾文思,独自乘船回自己在波士顿的家。但那位获救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位好心的救命恩人。
艾文思的行为是多么值得敬佩啊!
【品味】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值得敬佩的人,认真观察、努力学习这样的人物,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
今天,我们就要说:自己敬佩的一个人。

训练内容
敬佩的一个人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训练要点
一、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
二、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三、记下他们的事迹。
四、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技巧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记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摄取信息
要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物,首先必须尽可能多地摄取有关信息。
对身边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直接观察;对社会上的英雄模范,我们可以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对历史人物或已故的革命前辈,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或向老师、长辈打听……总之,摄取信息是写好人物的基础。对人物了解越充分,写作时才越轻松顺手。
请看下例
我爱我的爷爷
山东 曹孟谊
我可爱我的爷爷了。他是个老八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部队工作,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他常给我讲战斗故事,都是真实的,是爷爷的亲身经历。你知道吗?我爷爷是邓小平爷爷的部下,真了不起。在战争年代,他当过中原野战军骑兵大队大队长。一次战斗中,爷爷骑着战马,手举马刀,喊着“冲啊!”“杀啊!”带领战士向敌人冲去。爷爷瞅准机会,举刀向敌人砍去,只听“哎哟”一声惨叫,那个家伙的脑袋“吧嗒”一声滚落在地。接着,他和战士们左劈一个,右砍一个,不一会儿的工夫,敌人倒了一大片,我们胜利了。“太棒了!”听到这儿,我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好奇地问:“野战军有没有伤亡呀?”
爷爷的脸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沉思了片刻,痛苦地回答:“作战哪有不牺牲的?这次战斗,我们158人的队伍,只剩下50多人。”
“爷爷,你们的战士真勇敢!个个都不怕牺牲,这是为什么?”我真有点不明白。
每逢这时,爷爷总要先给我讲许多像《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故事,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为了解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不再挨饿受冻、当牛当马,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血战沙场、奋勇杀敌。今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呀!孟谊呀,你要热爱解放军,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热爱人民,只要一心为人民,你就会智勇双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我牢牢记住了爷爷的教导:一心一意为人民。
爷爷对我的身教胜过了言教。只要是为了人民的事,再忙再累,他都去做。工作时,他经常带领部队为人民做好事。什么修路挖渠、植树造林、收割庄稼,走到哪儿赶到哪儿。每次他都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干在一起,回来后精疲力竭。离休后,爷爷又成了家属大院的大忙人,他经常给院里的人张罗一些好事,院子里有活动也经常请他当“名誉主席”,为此,他还上过几回报纸和电视呢!他还积极帮家乡建立党史馆,帮家乡买钢材造化肥厂,买汽车搞运输。有一次,家乡要在京召开一个“家乡驻京老干部座谈会”,爷爷不顾年老体弱,到处打电话,东奔西走,忙了几个月,才把驻京老干部召集起来,这次会议对家乡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爷爷特别喜欢我,我也特别喜爱爷爷。我为有这样一个爷爷而感到自豪,我要牢牢记住爷爷的教导,长大以后多为人民做好事,一辈子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
【品味】
这篇文章具体描述爷爷对“我”的教诲,表达爱爷爷的深切感情,并立志做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人。
文章开头“我可爱我的爷爷了。他是个老八路,……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一语道破爱的是爷爷。
接着分两部分讲述爱爷爷的原因:先言教,爷爷通过讲“亲自经历的战斗故事”,教育“我”“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热爱人民”。后身教,爷爷工作时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战士“修路挖渠、植树造林、收割庄稼”,为人民群众服务,离休后,不顾年老体弱,仍为家属大院,为家乡的建设和公众事业而奔波劳累。爷爷是一心为人民崇高品质的体现者,无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以小作者深刻的感受“长大以后多为人民做好事,一辈子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了主题。
第二,精心刻画
一个让我们由衷敬佩的人物,一定有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灵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助人为乐,有的是为国争光,有的是勇敢无畏,有的是热爱劳动……
究竟写人物的哪一方面的“心灵美”最突出,就写哪个方面,这是选材立意最根本的原则。心灵美,要在典型事例中体现,要在人物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体现,离不开对人物外貌、言语、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没有事例,心灵无法表现出来。
外貌描写、言语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细致、不生动,人物的“心灵美”也不能让读者印象深刻。
所以,要想让人物的“心灵美”跃然纸上,必须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精雕细刻。我们称之为“刻画”,原因就在于此。
请看下例
胸怀宽广的农民企业家
河南 陈萱
去年春天当记者的爸爸听说在商丘的农村,有一个叫张金宝的农民,办了砖厂成为百万富翁后,捐资兴建了一所敬老院和一所学校,于是决定去采访他。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我就跟着爸爸一起去了。
在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上,我们看到了张金宝。他大约50多岁,大个子,方脸膛,穿着蓝色的中山装,看上去是个普通农民,一点儿也不像百万富翁。他手中拿着铁锹,正在义务为学校种树呢。
我们参观了金宝小学。学校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虽然建在农村,条件却一点儿也不比城市的学校差。张金宝虽然是学校的名誉校长,这时却还在学校喂猪、打扫卫生,像个勤杂工。爸爸和他边走边谈。他看见地上有一片废纸,就顺手捡了起来,走到猪圈边,他看见猪圈里没食了,马上去和了一盆猪食,倒进食槽。食槽有1米多长,他又探着身子用一根木棍把猪食均匀地摊开。几头肥猪嗷嗷地叫着,争先恐后地抢食。猪圈里的味儿又臊又臭,我被熏得倒退了好几步,可张金宝却跟没闻见一样,嘴里念叨着“吃吧、吃吧”,两眼笑眯眯地看着几头大肥猪,像看着自己的心肝宝贝。
他还亲自拉粪车掏大粪。只见他熟练地把粪便从池里掏出来,倒进粪车,又拉起粪车把粪运到校外的菜地。我很敬重这个农民,心想:他有这么多钱,自己还干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为什么不找个勤杂工呢?爸爸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张金宝回答:“钱要用在刀刃上,这些活我自己干就行了。我一辈子不识字,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希望这些孩子能有知识、有文化。我准备再筹些钱,给孩子们建一个图书馆。”
听了这些朴实的话,我对这个农民更加敬重了。现在有些人有了钱只顾自己享乐,而张金宝致富以后,修敬老院赡养老人,建学校造福后代,这个普通的农民,胸怀是多么宽广,品格是多么高尚啊!
【品味】
小作者以自己在金宝小学看到和听到的材料作为记叙的重点,刻画了张金宝这位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赞扬了他致富不忘本,一心改造家乡的高贵品质。小作者选用质朴的语言进行描写,增强了写作的形象性。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外貌描写:“大个子,方脸膛,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读来亲切自然,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周围常见的朴实的农民。
第三,恰当运用写作技巧
为了刻画人物,有许多技巧可供选用。比如:
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灵美”,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手法,让“我”与“他(她)”对此,用“平地”显出“高山”来。
也可以采用“误会”法,先对他(她)产生一点误解,甚至不和,然后通过一件事的“真相大白”,认识到自己错了,认识到对方的“心灵美”。
方法很多,多琢磨着用。
请看下例
我敬佩他
北京 郑天卓

平常爸爸待我非常大方,我想得到的东西爸爸几乎都会给我买。但有些时候,他却非常“小气”,简直让人受不了。
今年的一个星期六,爸爸带我到他单位值班。爸爸有事被人叫了出去。我就在办公室里翻这找那,想找出个好东西来玩玩。
我忽然发现,爸爸的笔记簿夹着一只精致的笔,我随意转了转,发现这支笔还是两用的,一头是自动铅笔,一头是圆珠笔。我顺手在纸上写了几笔,觉得特别好用。我想:这笔我要了,反正爸爸也不会说什么的。于是我把笔放在了衣兜里,等着爸爸回来。
不一会儿,爸爸办完事回来了。我紧盯着爸爸的一举一动,他打开工作笔记薄后,从笔筒里随便拿了一支笔,写了起来。此时我心里非常矛盾,拿笔的事说还是不说呢?最终,我咬了咬牙说:“爸爸,这支笔给我吧!”“不行!”爸爸一下子严肃起来,“这是办公用的笔,不能给你!”“不!”我摇晃着身子往后退了几步,“反正给我以后,单位还会再发给您的,就给我好不好?”
下班后,爸爸带着我到商店买了一支一模一样的笔,我心里高兴极了。我明白了爸爸并不是“小气”,而是教我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则。
望着爸爸和蔼可亲的面容,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之情。
【品味】
本文对爸爸的刻画显然使用了一波三折的技巧。
这个故事很曲折:
小作者一开始认为爸爸“非常大方”。后来,因为两用的“一只精致的笔”,认为爸爸非常“小气”。最后,当爸爸给他买了一枝“一模一样的笔”后,又认识到爸爸并不是“小气”,而是在“教我公私分明的做人原则”。
这种认识的深化过程描述得细致入微,真实可信,爸爸那美好的心灵也深深印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注意事项:
1、先选好敬佩的对象,对象选得好,他身上故事多,自然有助于写作。
2、每个人是身上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究竟敬佩的人身上有啥可敬佩的呢?要找中,不能漫无目的的乱写。
3、一定要注意,敬佩的人身上的有点起码是自己身上没有的,或者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4、善于应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题目派送
《街头艺人》 《感激王老师》 《城市的美容师》 《我最敬佩的人》 《“万能”的爸爸》
《隔壁的李大爷》 《我的学霸姐姐》 《我要向她学习》 《卖早餐的叔叔》 《火车上的一幕》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平凡人的伟大》 《小事中的真善美》 《不得不佩服他》

经典解读

全神贯注
斯蒂芬.茨威格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

【品味】
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从“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到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表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作者善用比喻和联想,如,“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写出了罗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品头论足
姐姐最棒
河南 李倩
我有一位姐姐,她从小到大都是我的偶像。每当我向人们介绍姐姐时。总是竖起大拇指说:“我姐姐最棒。”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来讲讲她的故事吧。
一次,我去找姐姐玩,走到她的房门口,只见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了她跟前,她才发觉。我一看,她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我说:“姐姐,你还有时间看这样的书?”姐姐笑着说:“我们要想知识面广一些,宽一些,就要从课外书籍中吸取。”我环视了一下她的房间,书架上摆满了诸如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难怪她这次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都拿了第一名,这都是她平时阅读积累的结果。
姐姐不但成绩好,而且特别聪明,全家数她鬼点子最多,也最妙。我这个弟弟也常常是自愧不如,赞叹不已。记得有一次,我们搬衣柜,那时我力气小,妈妈的力气也不够,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那个笨重的衣柜从这个房间移到另一个房间。姐姐见了,眼球一转,笑眯眯地说:“这不难。”说着她到卫生间拿了个大拖把。我纳闷地说:“又不是拖地,干嘛拿这玩意儿?”她不慌不忙地将拖把垫到衣柜下。她说:“我来拉,你们俩扶着。”我抢着说:“我来拉,你来扶。”不拉不知道,一拉才发现笨重的柜子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就这样,我们轻而易举地把衣柜移了过去。
听了我讲的故事,你们说我姐姐棒不棒?
1.重点
2.姐姐的动作和神态的刻画还不够细致,再想想,怎么能够更加生动呢?
3.姐姐最棒,那么给你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写出来就更好了

模拟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这篇习作,你发现它有什么毛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我的好朋友
北京 刘华
“同学们,到我家去做班牌吧!”
这就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朋友——王欣泽。他胖胖的身体。一米四几的个儿,密密的头发,圆圆的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向上翘的鼻子。虽然他学习不很出色,但他乐于助人,尤其特别关心集体,这是我跟他交朋友的原因。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老师为了开幕式排练了好几次。我发现别的班排头都举着一个有各种图案的牌子,可我们班没有。王欣泽也发现了。这天放学后,他约我到他家去做个牌子。
到了他家以后,我们就行动了起来,可不知画什么。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画奥运五环吧!”他说行。可是,我们也记不起五环的颜色了。于是,我们把他家的书几乎翻遍了,终于找到了。
然后大家一齐动手。画出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牌子。
在运动会,许多老师都说我们班的牌子有创意,只见我们刘老师自豪地给他们讲述着做牌子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个故事与王欣泽的关系不大。要表现他“关心集体”,还得加一点内容。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事件。如果有,请说一件,尤其要重点说出对你思想的触动。
参考例文
我的好榜样
河南 解文杰
那天,我刚进服务社门口,看见一位阿姨领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二三岁的小朋友正往里走。那位阿姨穿着西服套裙,浓浓的眉毛,月牙形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个樱桃似的小嘴。脑后有一条长长的辫子。看上去这位阿姨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再看看那一个“小不点儿”,头发乱得像鸡毛,还流着鼻涕,那张小嘴里还不时地流着口水。
这时,那位阿姨拿出一张卫生纸,把“小不点儿”的鼻涕擦掉,随手把那张脏纸扔在地上,接着往前走。“小不点儿”松开妈妈的手,慢吞吞地跑到那张纸前,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把那张脏纸捡了起来,然后跑回妈妈跟前。妈妈一看见那脏纸,接过来又扔了,看也不看地往前走。“小不点儿”又是慢吞吞地跑过去,捡起纸,举到妈妈眼前。妈妈见了直摇头,轻轻地打“小不点儿”的手一下,又把它扔了。“小不点儿”还是跑过去,把纸捡了起来。最后,妈妈脸红了,没办法,走了几步,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小不点儿”高兴地笑了。
“小不点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灵多么纯洁美丽呀!
阅读提示
小作者没有着意对人物语言、神态进行描写,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人物的行为,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局,叙述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受到启发。



习作赏析
佳作一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内蒙古 王瑞晨
我们县城的文化大楼里,住着一位下夜(夜间巡逻)的老爷爷,姓庞。我叫他庞爷爷。
我家在大楼底层开了一家医疗小诊所,我常常到文化大楼里玩。时间一长,就和庞爷爷熟悉了。他虽然年近80岁了,身体却很硬朗,精神矍铄,还挺幽默,喜欢小孩,我很喜欢和他交谈、逗乐。
在文化大楼里,有人办了启迪培训班,主要教授英语、武术、绘画等。庞爷爷闲的时候,就常常到教室门口听课,耳濡目染,庞爷爷学到了不少知识。他常常说:“学一点新知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我住在文化大楼里,不学能行吗?”
一次,我转悠到文化大楼里,庞爷爷见到我就用学会的几句英语逗我:
“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
“I’m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我笑笑说。
“How old are you?”(你几岁了?)
“I’m twelve。”(我12岁。)
院子里的人们都惊讶地说:“文化大楼里连下夜的都会讲英语啦!”庞爷爷很高兴,又做了一个太极拳动作,唱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然后,悠哉悠哉地走开了。“这老头儿的生活多快乐啊。”人们一片赞叹。
有一次,我调皮,悄悄地跟在庞爷爷身后,轻轻饶他一下。庞爷爷身子一振,猛回头:“哼,想偷袭?”便摆出刚学来的武术架势。“啊,嘿,呀——”地喊了一通,一脸“杀”气地说:“想比试一下,来啊!”然后转过身,两臂一抱一伸,眼睛直转,双拳紧握,左脚用力一踢,“嗖——”直直的脚从我面前划过,带着一股凉风,一派武术高手的豪爽,声音洪亮如钟:“快,小少林,来吧!”我被庞爷爷天真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和庞爷爷成了好朋友,用他的话说是“忘年交”。
庞爷爷对工作认真负责,年年都被单位评为模范下夜员。他就是这么一个不服老、乐观、有着一颗童心的人。我觉得庞爷爷是天底下老人中最棒的一位,我敬佩他。
品味
这篇习作写的是小作者自己接触过的人和事,选材角度新颖、不落俗套。文章选取了庞爷爷闲时听讲课、学知识、用学会的英语逗“我”,亮出武术招式逗得“我”哈哈大笑几件事,表现了庞爷爷不服老、乐观向上、幽默风趣、具有童心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个“老顽童”式的可爱形象。虽是平凡小事,却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庞爷爷的可敬可佩之处,小作者这种选取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态度,值得肯定。

词语积累
一、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炯炯有( ) 2、神采( )( )
3、和蔼可( ) 4、笑容可( )
5、横眉立( ) 6、脸色铁( )
7、慈眉善( ) 8、贼头贼( )
9、生龙活( ) 10、活泼好( )
二、选词填空。
惊讶 惊叹 惊奇
1、精巧的工艺品令人( )不已。
2、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 )地呼喊起来。
冷静 镇静 安静
3、他遇事很( ),从不急躁。
4、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 )下来。
5、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 )思考,仔细分析。
如果……就…… 要是……就…… 无论……都……
6、(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有11磅重。
7、( )谁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 )会严厉地责备他。

文化长廊
伽利略(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1]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
伽利略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诗词赏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①雪白菜花②稀。
日长③篱落④无人过,
唯有⑤蜻蜓蛱蝶⑥飞。
注释
① 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② 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稀”。
③ 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④ 篱落:篱笆。
⑤ 唯有:只有。
⑥ 蛱蝶:蝴蝶的一种。
今译:
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美的初夏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黄昏时长长的日影映照在无人过往的篱落旁,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篱笆下款款飞舞。
赏析
本诗描写农家田园恬淡祥和的美丽风光,在一片宁静中又可体会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初夏日午,在紧张劳动之间人们歇息去了。可是田间路旁:“梅子”、“杏子”、“麦子”、“菜花”,长得茂盛,一派田园景象,“金黄”“雪白”“肥”“稀”,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最后写夏天日长“无人过”,只有蜻蜓蝴蝶飞,描绘出田园风光的静穆平和,也隐隐衬托出农忙时田园生活的无限生机、欣欣向荣。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答一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日长( )无人过,( )有蜻蜓蛱蝶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提到的田园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横幅
何绍基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苍劲有力,独树一帜。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迹。 有一年秋天,何绍基登上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满湖秋色,使人心旷神怡,有个游客提议,请何绍基为岳阳楼写一横幅。他(欣然 突然)答应了。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
周围的人都赞不绝口。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指着那个“人”字说:“用这个‘人’字,还不如用‘秋’字妙。”
人们都(惊讶 惊奇)地望着那个小孩,觉得他胆子太大,小小年纪竟敢批评大书法家,何绍基却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意见提的对,他弯下腰,摸着小孩的头说:“说的对,说的对。”说罢,提笔把“人”字改了,写成“湖边风景最宜秋”。
何绍基写的这横幅至今仍挂在岳阳楼上,这个故事也至今在后人中(流通 流传)着。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横线标出。
2、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写在括号里
A、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 B、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4、人们为什么惊讶地望着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何绍基却连连点头”中的“却”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段短文,你感悟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