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20 20: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整理归纳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 酸、碱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的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2.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3.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
方案l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通过浓硫酸 静置,然后过滤
方案2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4.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混合液pH>7
B..将b点时的混合液加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C.加入40gNaOH溶液时混合液中至少有两种溶质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5.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NaOH溶液
B 除去KNO3溶液中的杂质KOH CuSO4溶液
C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D 区分失去标签的K2SO4、AgNO3和Na2CO3溶液 稀盐酸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7.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aCO3CaO+CO2↑ B.K2CO3+CaCl2→CaCO3↓+2KCl
C.H2CO3→H2O+CO2↑ D.Zn+H2SO4→ZnSO4+H2↑
8.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B.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C.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D.锌片、铁片、银片
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目的的是( )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量取35mL液体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测定溶液的pH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11.X、Y、Z为三种金属.X、Y放入稀硫酸中均放出氢气,Z与稀硫酸不反应将X放入Y(NO3)2溶液中,有Y单质析出.X、Y、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Y、X、Z D.Z、X、Y
12.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酸碱性 B.溶解固体
C.倾倒液体 D.熄灭酒精灯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锈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H、C、N、O、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有毒且能作为气体燃料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__,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15.(1)“洁厕灵”、“漂白精”是家庭常用的两种清洁剂。“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可清除污垢,但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制品,理由是(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的杀菌剂,它由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制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我国与俄罗斯达成4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协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一包固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已知该固体肯定含有硫酸钾,另外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氢钠、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对固体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下表。(对于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写“无”)
(1)取该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轻微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碳酸氢钠 无

(2)取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无色溶液。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硫酸铜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① ② ① ② 。


四、计算题
17.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瓶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然后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问: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60 70 80 90 100 109.12 118.24 128.24


(1)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
(3)计算11.4g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根据计算所得数据画出生成CO2的质量的曲线。


18.小青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打算配制125 g 10%的NaOH溶液。
(1)计算小青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
(2)小青将洗净的树叶放在配制好的溶液中煮沸后取出,溶液的质量减少5g,溶质质量分数也有所减小。为了测定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青向溶液中逐滴加入7.3%的稀盐酸,当溶液pH=7时,消耗盐酸50 g。计算:
①生成NaCl的质量。
②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五、推断题
19.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0.学习化学要善于总结物质之间的关系.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表示生成).

(1)若A、B、C中都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并且A可用作干燥剂,则:B转化成C的过程在实验室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单质,C是蓝色溶液,则:C转化成A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B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解:A、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酸与碱的概念、常见的溶剂、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盐酸属于酸,故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应是碱,选项中只有Mg(OH)2是碱。故选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中和反应的特征,即能轻松解答,即中和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3.B
【解析】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错误;B、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硫酸铵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磷矿粉,可以鉴别;实验方案均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实验方案有错误;D、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溶于水,静置,然后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镁,实验方案有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来鉴别物质的方法,鉴别时出现的不同现象方可鉴别。
4.B
【解析】A、加入40 g NaOH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的混合液中有剩余的稀盐酸,混合液pH<7,错误;B、根据关系图可知,b点时的混合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能与CuSO4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正确;C、加入40 g NaOH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错误;D、设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50g×x 40g×10.0%
解得:x=7.3%,错误。故选B。
点睛:分析图像,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是解题关键。
5.B
【解析】A、NaOH溶液与NH4NO3溶液混合会放出氨气而与K2SO4溶液不反应,所以可用NaOH溶液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故A正确;
B、CuSO4溶液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而硫酸钾属于新的杂质,所以不能用CuSO4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的杂质KOH,故B错误;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或蒸发的方法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故C正确;
D、稀盐酸和硫酸钾溶液不反应、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稀盐酸区分失去标签的K2SO4、AgNO3和Na2CO3溶液,故D正确。
6.B
【解析】A、测量溶液酸碱性,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pH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A错误;B、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B正确;C、滴管应悬空竖直,以免污染药品,故C错误;D、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滴管应悬空竖直,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
7.D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 CaCO3CaO+CO2↑ 是分解反应; B. K2CO3+CaCl2→CaCO3↓+2KCl,是复分解反应;C. H2CO3→H2O+CO2↑ ,是分解反应; D. Zn+H2SO4→ZnSO4+H2↑,是置换反应;选D
8.C
【解析】试题分析:C中NaOH 溶液和KOH 溶液遇到硫酸均能该发生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鉴别。故选C.
考点:物质的鉴别
9.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操作能达到目的; B选项量取35mL液体不能达到目的;C选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达到目的,可燃物用的是木炭; D选项测定溶液的pH 不能达到目的,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故答案选择A
考点:装置和操作
10.A
【解析】
试题分析:A、电子的质量非常小,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B、物质由元素组成,故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C、正常雨水中由于溶有了二氧化碳,pH<7,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D、草木灰呈碱性,故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否则会反应产生氨气,降低了氮肥的肥效,错误,故选A
考点:原子的结构,物质的组成,酸雨,铵态氮肥实验的注意事项
11.A
【解析】X、Y放入稀硫酸中均放出氢气,Z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X、Y在氢前,Z在氢后,将X放入Y(NO3)2溶液中,有Y单质析出,说明X在Y前面,所以其活动性顺序为X>Y>Z,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A
【解析】试题分析:A、检验溶液酸碱性应用试管另取少量溶液,不能直接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整瓶试剂中,会将原试剂污染了,错误,B、溶解固体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应在烧杯内进行,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错误,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正确,故选A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13. Fe + 2HCl == FeCl2?+H2↑ 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2H2O??2H2↑+ O2?↑? 2H2O2?2H2O+O2↑? 3HCl + Al(OH)3?== AlCl3?+ 3H2O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Fe + 2HCl == FeCl2 +H2↑;
(2)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 2H2↑+ O2 ↑;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生成了水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
(5)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3HCl + Al(OH)3 == AlCl3。
14.
【解析】(1)CH4;(2)H2;(3)CO2;(4)CO;2CO+O22CO2;
(5)Ca(OH)2;Ca(OH)2+2HCl=CaCl2+2H2O。
试题分析:(1)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分子式是CH4;(2)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分子式是H2;(3)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属于氧化物,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反应方程式是2CO+O22CO2;(5)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式是Ca(OH)2;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考点:考查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的知识。
15. CaCO3+2HCl=CaCl2+H2O+CO2↑ Fe+CuSO4=Cu+FeSO4 CH4 CH4+2O2CO2+2H2O
【解析】(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CuSO4=Cu+FeSO4;(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CO2+2H2O 。
16.2NaHCO3 Na2CO3++H2O+CO2↑ 无 碳酸钙 氯化钡 碳酸钙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与盐酸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微热能产生气体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
(2)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颜色判断,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为蓝色;
(3)根据白色沉淀的性质和原固体中肯定含有硫酸钾可判断并得出结论.
解答:解:(1)取该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轻微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具备这种性质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由此推断原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取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无色溶液.可推断固体中肯定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盐,根据原物质的成分,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不能是碳酸钡,因为如果能生成碳酸钡,硫酸钾就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那么沉淀就不能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故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钡.
答案:(1)2NaHCO3Na2CO3++H2O+CO2↑
(2)无
(3)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①碳酸钙 ②氯化钡 ①CaCO3+2HCl═CaCl2+H2O+CO2↑
②BaCl2+K2SO4═BaSO4↓+2KCl?硫酸钡沉淀不与盐酸反应.

17.(1)Ca(OH)2+CO2=CaCO3↓+H2O;(2)50;(3)64.9%;(4)
【解析】(1)氢氧化钙属于碱,易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在添加稀盐酸50g~60g时生成CO2的质量为60g+50g-109.12g=0.88g;在添加稀盐酸60g~70g时生成CO2的质量为70g+50g-118.24g=1.76g;在此基础上继续滴加稀盐酸,无CO2生成,则说明与碳酸钙反应的稀盐酸是20g,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50g;
(3)设1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0.88g
=,解得:x=1.46g,
设11.4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y 1.46g×50
=,解得:y=7.4g;
11.4g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4.9%。
(4)由图表可知,滴加50g稀盐酸后继续滴加有CO2生成,滴加稀盐酸至70g时CO2生成量为1.76g,继续滴加无CO2生成,所得图表为:。
18.(1) 12.5 g;(2)①5.85 g;②3.3%
【解析】(1)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125g10%的NaOH溶液中所含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125g10%的NaOH溶液中所含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125g×10%=12.5g。(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氢氧化钠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可计算剩下溶液中NaOH的质量。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H2O+NaCl
40?? 36.5????? 58.5
y?? 50g×7.3%???? x
, ;
y=4g,x=5.85g;
剩余的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3.3%。
19. 溶液的颜色 2HCl+Na2CO3=2NaCl+H2O+CO2↑(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即可) 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Ba(OH)2+ Na2CO3=BaCO3↓+2NaOH]
【解析】
【分析】
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溶液酸碱性及性质的不同可以鉴别物质。
【详解】
(1)五种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其他四种溶液都是无色的,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进行鉴别;(2)若试剂Y为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H2O+CO2↑,若试剂Y为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碳酸钠能和碱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Na2CO3=CaCO3↓+2NaOH 或Ba(OH)2+ Na2CO3=BaCO3↓+2NaOH。
【点睛】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
20.检验二氧化碳 置换反应 CuO+H2SO4═CuSO4+H2O(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A是含钙的可以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故A是氧化钙,据此进行分析;若C是蓝色溶液,则C中含有铜离子,据此分析。
【详解】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A是含钙的可以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故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生成B,B能生成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B是氢氧化钙,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在实验室可以用作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A是一种单质,C是蓝色溶液,则C中含有铜离子,转化生成的单质可以是铜,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故A是铜,B是氧化铜,C可能是硫酸铜,C转化成A的反应是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首先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某物质,然后根据转化关系或物质组成、颜色特点,进行逆推而完成对转化关系图中物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