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 第七单元
23 海底世界(案例二)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结构。重点、难点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那么,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导入新课按自然段读文,纠正字音。读一读窃 私 警 肌 章 差
胞 藻 达 储 属qi-s~j@ngj~zh`ngch`b`oz2od1ch^sh^宁官汪险写一写参攻推迅写一写速退铁写一写 轻声读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波涛澎湃:波浪之间相互拍击所发出的很大的声音。
依然:仍然。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伸缩:伸出和缩进。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私下里小声交谈,本文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轻微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生动。
物产丰富: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读一读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默读全文,感知每段内容。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景色奇异?
(第2~4自然段)
3.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物产丰富?
(第5~6自然段)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疑问句式引出下文,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1.书写本课词语。
2.背通自己喜欢的部分。作业超市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首:引出下文
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再见!课件13张PPT。 第七单元
23 海底世界(案例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2.体会文章的构段方式。
3.体会文章是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的。重点、难点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概括一下这两段表现了海底的什么特点?
(暗中有亮、静中有声)
2.“依然”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仍然)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3.你还可以把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换一换,使得意思不变?
(波涛澎湃——波涛汹涌;是否——是不是)
4.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而海底却依然很宁静呢?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5.齐声朗读第2自然段。
6.自由读第3自然段,谁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有的像绵羊一样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 7.小结第3自然段:这一段,首先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肯定了海底是有声音的,接着指出声音来自海底动物,很轻,只有用听音器才能听到,然后用打比方的手法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四种声音,最后还写了不同的声音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的。句与句之间联系得非常密切。
8.朗读第3自然段。自读课文,迁移运用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动物 植物 矿物 2.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提到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围绕第一句话写的,提到了海参、身体像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2)齐读第4自然段,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海底植物有什么特点呢?
(1)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这一段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海底植物差异很大呢?
色彩:褐色、紫色、红色。
形态:最小的单细胞海藻,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
(3)齐读这一段,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4.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海底矿产丰富呢?
(蕴藏有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陆地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查资料丰富海洋知识。作业超市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大海深处
是怎样的暗中有亮、静中有声
动物
植物
矿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