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2.3循环语句课件(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2-20 22: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2.3 循环语句——FOR循环 复习回顾1、顺序结构常用的程序语言和格式2、条件结构常用的程序语言和格式输入语句 INPUT “提示文字”;变量列表输出语句 PRINT “提示文字”;变量列表赋值语句 变量=表达式(1)IF 条件成立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2)IF 条件成立 THEN
语句
END IF两种循环结构: 执行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
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
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
时终止循环。 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
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
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
当型直到型s=0;
for i=1:1:100

s=s+i;
end
s初值步长终值引例:求1+2+3+…+100for循环
1.一般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步长:终值
循环体
endfor 循环变量=初值:步长:终值,循环体;end 这是一种“直到型循环结构。2.说明
for与 end成对出现。
步长为1时可省略。
用于预先知道循环次数的情形。
循环次数=(终值-初值)/步长+1
“;”的用处。例1.设计计算:2×4×6×…×100的程序s=1;
for i=2:2:100;
s=s*i;
end
s s=1;
for i=1:2:99
s=s*i;
end
s练习:设计程序解:从题目可以看出,分母是有规律递增的,可以引入累加变量Sum和计数变量i,且sum=sum+1/i是反复进行的,可用循环结构及语句来描述算法.S=0;
for i=2:2:200
S=S+1/i;
End
S开始S=S+1/iS=0, i=2结束输出Si=i+2i>200否是例3. 一球从100m高度落下,每次落地后反跳为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路程?第10次下落多高?解:算法分析:
第1次下落高度h1=100;
第2次下落高度h2=50;
……
第10次下落高度h10=h9/2.递推公式:h1=100, hn+1=hn/2,
n=1,2,……,9.到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了
h1+2h2+2h3+……+2h10(m).S=0;
h=100;
S=S+h;
for i=2; 10, h=h/2; S=S+2*h; end
S
h快乐体验: 写出下列各题输出结果1.for x=5:(-1):(-2)
  end
disp(x)
  输出____-22.for x=5:(-1):(-2)
  disp(x)
end
输出________________5,4,3,2,0,1,-1,-23. s=0;
for i=1:1:6
s=s+i*(i+1);
end
s
输出_________1124.S=0;
T=0;
for i=1:1:5
  T=T+i;
S=S+T;
end
print(%io(2),s)
输出________
35小结:一般格式
说明: for与 end成对出现;
步长为1时可省略;
用于预先知道循环次数的情形;
“;”的用处.
for 循环变量=初值:步长:终值
循环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