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0 19: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读诗词,品三国
走进历史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hāo)
——曹操《蒿里行》节选
诗中描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曹操(155-220年)
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谥号武皇帝。
诗词欣赏一: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人民渴望统一












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官渡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不弱。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思考:曹操的势力何以发展壮大?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1、背景: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2、战役
一、官渡之战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
两三万人马
PK
官渡之战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
两三万人马




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1)政治:“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善用贤才。
(2)经济:实行屯田,发展农业。
(3)军事:战略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曹操

刘备


孙权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不已。
--曹操《龟虽寿》
壮心
诗词欣赏二:
诗中体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呢?
统一全国
刘 备

从卖草鞋到做皇帝
刘备(161-223年)
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谥号昭烈帝。
寄居荆州
三顾茅庐
内修政理
外结好孙权
孙 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

巩固江东
联合刘备
人才辅佐

二、赤壁之战



PK



曹操
二十余万大军


孙刘联军
五万大军
PK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
习凿齿(晋代史学家)评论说:“从前,齐桓公一炫耀自己的功业,立刻就有九国背叛;曹操的暂时骄傲自负,导致天下分为三国鼎立的局势。”
——译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西晋)陈寿《三国志》



原因






1、曹军长途跋涉,不习惯水战,疫病流行。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团结合作战术正确。
启示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
考虑军情,战备充分
以史为鉴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洛阳

成都

建业
刘备221年

曹丕220年
孙权229年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时间 国号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魏 曹丕 洛阳
221年 蜀 刘备 成都
222年
(229年) 吴 孙权 建业(南京)
二、三 国 鼎 立
(pī)



三国致富秘籍
假如你是魏蜀吴三国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本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兴修水利
翻车
农业强国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丝绸大国
开发江南,
造船业发达,
远航夷洲(今台湾)

造船王国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
_ __ _。
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的领土!

夷洲(台湾)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历史的进步



军阀混战 曹操崛起

渴望统一

为西晋统
一全国奠
定基础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群雄斗智 决战赤壁

局部统一
鼎足天下 三国分立
曹操
统一北方

东汉
末年
军阀
混战

袁绍
曹操



208 赤壁之战
知识小结



魏 220
蜀 221
吴 229

三国鼎立
孙刘联军



200 官渡之战
开始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理解提升
《品曹操》节选
佚名

“东汉末年分三国,
硝烟战火何其多?
豪杰纷纷皆涌起,
其一便是曹孟德。”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诗词欣赏四:
诗人眼中的曹操
“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三国演义》
曹操眼中的曹操
陈寿《三国志》: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超出普通世人)之杰矣。”
史学家眼中的曹操
唐太宗李世民:“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意指皇帝)之才不足。”
皇帝眼中的曹操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曹操
评价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真实,应该看其整体,而不是片面,看其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有何作用和贡献。
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
论点
史实
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B

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D
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D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局势的是( )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