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21 15: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0 mol·L-1·s-1
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已知反应FeO(s)+C(s)===CO(g)+Fe(s)的ΔH>0,(假设ΔH,Δ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 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C. 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
D. 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
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c1>c3 B.a+b=92.4 C. 2p11
5.过量锌粉跟100 mL 6 mol·L-1的H2SO4反应,一定温度下,为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 碳酸钠固体 B. 氯化钡固体 C. 硫酸钾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7.在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发生下列反应:CO2+H2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物质的量不同,其中甲:n(CO2)=amol,n(H2)=2amol;乙:n(CO2)=n(H2)=amol;丙:n(CO2)=n(H2)=n(CO)=amol。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8.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 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 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9.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现有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气体,到达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Q)及平衡时的转化率(X)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Q1=78.8 B.Q1=Q4>Q2=Q3 C.X1>X3=40% D.X1=X4>X2=X3
10.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H3(g)N2(g)+3H2(g),达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H3(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2的体积分数(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1.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 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 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 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12.下列过程的方向能用焓判据判断的是(  )
A.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B. 硝酸铵溶于水
C. 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 D. CaCO3===CaO+CO2 ΔH>0
13.对于反应C(s)+H2O(g)CO(g)+H2(g),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增大C(s)的量 B. 增大H2O(g)的浓度
C. 增大CO(g)或H2(g)的浓度 D. 减小H2O(g)的浓度
1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有关反应2SO2+O22S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
B.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 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SO2中18O含量减少,SO3中18O含量增多
D. 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
15.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
A. 甲快 B. 乙快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6.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2 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

17.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
(2)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
(3)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有效碰撞(  )
18.为探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对可逆反应 “2Fe3++2I-2Fe2++I2ΔH<0”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说明:0.005 mol·L-1的Fe2(SO4)3溶液颜色接近于无色。
(1)实验中要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才能进行实验Ⅱ,目的是。
(2)实验Ⅱ中,ⅰ的现象是,该实验证明。
(3)实验Ⅱ中,ⅲ的化学平衡向移动(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ⅲ的现象是溶液变浅,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如果前一空填“能”,则下一空不填;如果前一空填“不能”,则ⅲ的目的是。
(4)实验Ⅱ中,ⅱ的现象是,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5)除了上图中的方法外,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设计以下4个实验考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各取5 mL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中FeCl3起________作用。
(2)预计实验4的现象是________。
(3)预计实验3、4的目的是考查__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4)从实验2、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与黄色的有下列平衡关系:+H2O+2H+,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在一定温度下,将100 mL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的1.25倍,平均分子量为15.5,则达到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22.1.01×105Pa, 300 ℃时,1 mol A发生如下反应:2A(g)xB(g)+C(g),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A的体积分数为60%,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46 g,体积为31.36 L(标准状况)。求:
(1)平衡后已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
(2)x的值。
23.在一定温度下,10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SO2、4.5 mol O2,经10 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 mol SO3生成。试计算:O2的转化率为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慢时,在单位相同时,只要比较,值越大,速率越快。各选项对应值为0.25、0.3、0.27、0.25,B项反应速率最快。
2.【答案】A
【解析】A项,从能量变化的图像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正确;B项,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NO2)==0.2 mol·L-1·s-1,单位不对,错误;C项,催化剂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错误;D项,增大c(O2),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降低,错误。
3.【答案】B
【解析】ΔH>0,ΔS>0,低温下,ΔG=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投料对应相等时,无论何种反应,无论什么条件,形成平衡中什么量都对应相等,也就是形成全等效平衡状态。
 
甲乙投料对应相等,为全等效平衡,因起始反应方向相反,所以a+b=92.4,α1+α2=1,B项正确。
将乙、丙二个对象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比较其余选项。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结果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的平衡状态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单个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假设甲平衡在体积为VL恒容容器中建立,丙投料相当于合并二个甲平衡状态,在2VL容器中氨气浓度、压强都相同(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V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正向移动(常称“后变”),氨气浓度比原2倍要大,A项错误,压强比原2倍要小,C项错误。乙和丙相比,假设乙平衡在体积为VL恒容容器中建立,丙投料相当于合并二个乙平衡状态,在2VL容器中氨气转化率相同(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V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正向移动(常称“后变”),氨气转化率减小,α2>α3;又因为α1+α2=1,所以α1+α3<1,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A项,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CO2气体,H2量减少;B项,H2SO4+BaCl2===BaSO4↓+2HCl,c(H+)不变,速率不变;D项,形成铜锌原电池,速率加快。
6.【答案】A
【解析】①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

甲可以看作在乙的基础,再充入amol H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甲中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大于乙中,丙可以看作在乙基础上加入amol CO,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乙中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大于丙中,综上所述,水蒸气物质的量:甲>乙>丙,故选项A正确。
8.【答案】D
【解析】K值不变,可以改变浓度或压强条件,浓度商Q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A项正确;K值变化,温度一定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项正确;平衡发生移动,温度不一定改变,所以K值不一定变化,C项正确,D项不正确。
9.【答案】C
【解析】恒容容器中,增加氮气的量,对平衡无影响,乙和丙为完全等效平衡。

   
甲和丁投料对应相等,为完全等效平衡,只能得出Q1+Q4=197,X1+X4=1,无法判断它们的相互大小关系,B、D项错误。
假设乙或丙平衡在体积为1 L恒容容器中建立,甲投料相当于合并二个乙或丙平衡状态,在2 L容器中转化率相同,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1=78.8(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1 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正向移动(常称“后变”),会放出更多热量,Q1>78.8,A项错误,SO2转化率提高,X1>X3。不进一步计算也可推断C项正确。
根据乙容器中放出热量,可计算乙或丙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n(SO2)==0.4 mol,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40%。
10.【答案】C
【解析】增加NH3浓度,平衡正向微弱移动,N2的量仍增加,气体总量也增加,从数学角度来看,无法判断N2体积分数的变化。常用先同后变的方法将被比较对象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进行比较。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结果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的平衡状态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单个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假设原平衡在体积为VL恒容容器中建立,假设再加入相同量 NH3后建立平衡,相当于合并二个原平衡状态,在2VL容器中 N2的体积分数不变(常称“先同”);实际体积仍为VL,需要将合并的二个状态压缩,此过程造成平衡逆向移动(常称“后变”),N2的体积分数减小,C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能自发的过程,可判断出明确的反应方向,但不能判断反应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等,只有A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自发过程的体系取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做功或释放热量,ΔH<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湿衣服晾晒变干是衣服中的水吸收能量变为水蒸气的过程,硝酸铵溶于水为吸热的过程, 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均不能用焓判据判断;水蒸气凝结为水放出热量,可用焓判据判断。
13.【答案】A
【解析】改变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改变其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A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没有停止,B项错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平衡体系中充入由18O2后,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3中18O含量增多,生成的SO3会分解生成SO2,SO2中18O含量也会增多,C项错误;在工业合成时,既要考虑反应时间又要考虑转化率,即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D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对于甲和乙的时间Δt是相等的,甲的Δn为4 mol,乙的Δn为2 mol,但甲和乙容器的体积未知,故不能比较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故选D。
16.【答案】(1)4A+5B6C+4D (2)0.1mol·L-1·min-1
【解析】(1)①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A、B随时间变化物质的量减少,说明为反应物,C、D随时间变化物质的量增多,为生成物。②确定方程式计量数:A、B、C、D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为0.8 mol∶1.0 mol∶1.2 mol∶0.8 mol=4∶5∶6∶4,与方程式的计量数相等。③确定反应的可逆性:3 min后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5B6C+4D。
(2)前2 min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4 mol;可直接以速率概念公式求解,v(A)==0.1 mol·L-1·min-1。
17.【答案】(1)× (2)× (3)× (4)√ (5)√ (6)√
【解析】(3)指代不明确,某种普通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比另一种活化分子的能量高。
18.【答案】(1)反应达平衡状态
(2)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逆反应方向 不能 为实验ⅱ做参照
(4)溶液颜色变得比ⅲ更浅
(5)加热(加入浓碘水)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可逆反应2+2+ΔH<0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中要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即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才能进行实验Ⅱ。(2)实验Ⅱ中,i中为与的反应,现象是生成黄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证明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实验Ⅱ中,iii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iii的溶液变浅,并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为加水稀释,使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降低;iii的目的是为实验ⅱ做参照。
(4)实验Ⅱ中,ii的溶液颜色变得比ⅲ更浅,即能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5)若要使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加热或者加入浓碘水。
19.【答案】 (1)催化 (2)气泡生成速率很快
(3)温度
(4)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20.【答案】(1)黄 OH-与H+结合生成水,c(H+)减小,使平衡向右移动,浓度减小,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2)橙 c(H+)增大,平衡左移,c()浓度减小,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3)向右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解析】改变物质的浓度,平衡向着减小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增大反应物粒子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粒子浓度,都可以使平衡正移;反之,平衡逆移。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右移,溶液中的c()增大;加酸使平衡左移,溶液中的c()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BaCrO4↓(黄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21.【答案】25%
【解析】设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为a,则氢气的体积为100-a,则有:
    
气体质量前后相同,=;==1.25,x=10 mL。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设氮气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00-a)mol,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8a+2(100-a),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00-2x,
则[28a+2(100-a)]÷(100-2x)=15.5,a=40 mL,氮气的转化率为:=25%。
22.【答案】(1)0.16 mol (2)6
【解析】设转化的A为2nmol,则:
  
平衡混合气体n==1.4 mol,则,n=0.08 mol,x=6;转化的A=2×0.08 mol=0.16 mol。
23.【答案】33.3%
【解析】
氧气的转化率=×1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