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2-21 15: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氨水中,NH3·H2O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溶液显电中性
B. 溶液中检测不出NH3·H2O分子的存在
C.c(OH-)恒定不变
D.c()=c(OH-)
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盐,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
B. 在盐酸稀释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没有发生变化
C. 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 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
3.常温下,0.1 mol·L-1Na2S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S2-+H2OHS-+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常温,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NH3,平衡正向移动
C. 滴加少量AgNO3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D. 升高温度,c(HS-)/c(S2-)减小
4.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
A. 加水稀释成100 mL
B. 加入10 mL的水进行稀释
C. 加入10 mL 0.01 mol·L-1的NaOH溶液
D. 加入10 mL 0.01 mol·L-1的HCl溶液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③固态的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A. 仅①④ B. 仅①②④ C. 仅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NaCN+HNO2===HCN+NaNO2,
②NaCN+HF===HCN+NaF,
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 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D.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7.关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溶液和Na2S溶液,所含离子种类(  )
A. 相同 B. 前者多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无法判断
8.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 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9.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①25 ℃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④0.1 mol·L-1HNO2溶液的pH=2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10.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 NaOH B. Na2CO3 C. 氨水 D. MgO
11.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B. 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 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D. 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
12.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Ca2+(aq)+2OH-(aq),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A. Na2S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13.已知同温同浓度时酸性强弱顺序:HF>CH3COOH>HCN,则当NaF、CH3COONa、NaCN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时,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NaF>CH3COONa>NaCN B. NaCN>CH3COOHNa>NaF
C. CH3COOHNa>NaF>NaCN D. NaF>NaCN>CH3COONa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除去
B. 常温下,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饱和溶液,c(Ag+)减小,Ksp(AgCl)减小
C. 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硫酸钡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sp(BaCO4)D.K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还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二、填空题
15.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体中ClO2的含量:
Ⅰ 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
Ⅱ 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 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 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 用0.100 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 2I-+),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1)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______________,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________ g。

16.已知25 ℃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为2×10-5,该温度下,将0.10 mol CH3COONa 固体溶于一定量水中配成溶液,在向该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当溶液中c(H+)=c(OH-)=10-7mol·L-1时,加入的CH3COOH溶液的体积为____mL。
17.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2CO3 ②NaClO ③NaAc ④Na2SO4 ⑤NaHCO3 ⑥NaOH ⑦(NH4)2SO4 ⑧NaHSO4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某烧碱样品含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指示剂甲基橙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V2
回答下列各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
(2)滴定管的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
(3)E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4)D步骤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硫酸润洗,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会对测定结果(指烧碱的纯度)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高”、“低”或“不变”)
(7)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酚酞作指示剂,以0.100 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并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mol·L-1。

20.进行胃部透视时,常在检查之前服用“钡餐”,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已知25 ℃时,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Ksp=1.1×10-10。Ba2+是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当人体中Ba2+浓度达到2×10-3mol·L-1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若有人误将氯化钡当做食盐食用,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可以服用5%的硫酸钠溶液有效除去胃中的Ba2+。(提示:5%的硫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36 mol·L-1)
21.有两份0.10 mol·L-1NaOH溶液,把其中的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和体积相同(0.025 L)的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所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为VA,另一份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为VB,则:
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VA________(填“>”“<”或“=”,下同)VB;以酚酞作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VA________VB。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水中,离子化速率与分子化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粒子浓度不再改变,弱电解质建立电离平衡。任何水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A错误;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水中不完全电离,肯定有分子NH3·H2O存在,B错误;c(OH-)恒定不变,电离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溶液中任何条件下都有c()+c(H+)=c(OH-),不可能出现c()=c(OH-),D错误。
2.【答案】C
【解析】H2OH++OH-,增加H+或OH-,抑制水电离;消耗H+或OH-,促进水电离。某些盐如NaCl、KNO3等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某些盐如NH4Cl电离出的能与水电离的OH-反应而影响水的电离,A错误;c(H+)越大,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越大,盐酸稀释过程中,c(H+)变小,水的电离程度增大,B错误;水的电离程度很小,主要以水分子的形态存在,C正确;酸或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D错误。
3.【答案】C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通入NH3形成氨水,溶液中c(OH-)增大,抑制S2-水解,水解平衡逆移,B错误;Ag+与S2-反应生成Ag2S沉淀,c(S2-)减小,平衡逆移,C正确;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移,c(S2-)减小,c(HS-)增大,c(HS-)/c(S2-)增大,D错误。
4.【答案】A
【解析】稀释弱酸或弱碱时,既增大溶液体积而减小离子浓度,又促进了弱酸或弱碱的电离,最终只能得到溶液的pH范围。强酸的pH变1可加水稀释为原体积的10倍,A正确,B错误;加入NaOH溶液后,c(H+)=mol·L-1=0.045 mol·L-1,C错误;加入HCl溶液后,c(H+)=mol·L-1=0.055 mol·L-1,D错误。
5.【答案】D
【解析】BaSO4是强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的熔融态能导电而共价化合物的熔融态不导电,4种说法均错。
6.【答案】B
【解析】由这三个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HF、HNO2、HCN的酸性依次减弱。酸性越强,电离常数越大,据此可以将三个K值与酸对应起来。以上三个反应中,第①个反应说明酸性HNO2>HCN,第③个反应说明酸性HF>HNO2,只根据这两个反应即可作出比较。
7.【答案】A
【解析】NaHS溶液中:NaHS===Na++HS-,HS-+H2OH2S+OH-,HS-S2-+H+,H2OH++OH-;Na2S溶液中:Na2S===2Na++S2-;S2-+H2OHS-+OH-;HS-+H2OH2S+OH-;H2OH++OH-;NaHS溶液和Na2S溶液都含有Na+、S2-、HS-、OH-、H+,A正确。
8.【答案】C
【解析】c(待测)=,滴定过程中任何不当操作最终都表现为标准液体积的变化,标准液体积用量增多,待测液浓度偏高;标准液体积用量减少,待测液浓度偏低。滴定管未润洗,标准液被管壁附着的水稀释,使标准液浓度变小,用量增多,c(NaOH)偏高,A错误;气泡也被当作标准液而记录,标准液记录读数偏多,c(NaOH)偏高,B错误;溶液颜色突变时立即停止滴定,可能是局部过量造成,V(HCl)偏低,c(NaOH)偏低,C正确;锥形瓶用NaOH溶液润洗会使溶质增多,消耗HCl的量偏多,c(NaOH)偏高,D错误。
9.【答案】C
【解析】弱酸认证方法主要有:证明其部分电离、证明存在电离平衡移动现象、对应钠盐存在水解、与强酸对比等。
NaNO2溶液pH>7,说明能发生水解,HNO2为弱酸,①符合题意;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导电性差只说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较小,可能是HNO2的浓度小,不能说明HNO2的电离程度,②不符合题意;HNO2不与Na2SO4反应,不能说明HNO2是弱酸,③不符合题意;0.1 mol·L-1HNO2溶液pH=2,c(H+)=1×10-2mol·L-1,说明HNO2未完全电离,HNO2是弱电解质,④符合题意。综上,C正确。
10.【答案】D
【解析】溶液中Fe3+既可与碱性溶液直接形成沉淀,Fe3++3OH-===Fe(OH)3↓;也可通过水解生成沉淀,Fe3++3H2OFe(OH)3+3H+。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如直接加入NaOH,虽能使FeCl3沉淀,但NaOH会引入新的杂质,又会和MgCl2形成沉淀,Mg2++2OH-===Mg(OH)2↓,A项错误。本题只能通过促进铁离子水解方式除去,Fe3++3H2OFe(OH)3+3H+,B、C项可促进水解但引入新杂质,错误;D项不但可促进水解,又不引入新杂质,过量的MgO可一起过滤除去,MgCO3、Mg(OH)2等试剂也能起相同效果。
11.【答案】C
【解析】在水中,离子化速率与分子化速率相等,弱电解质建立电离平衡,溶液中各粒子浓度不再改变,B错误;电离平衡中各粒子浓度不变,分子和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溶质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也不一定相等,如H2S、氢氧化铁等中各溶质离子,A错误。
12.【答案】B
【解析】加入Na2S溶液,由于S2-水解呈碱性,c(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A项错误;加入AlCl3溶液,由于Al3++3OH-===Al(OH)3↓,平衡正向移动,Ca(OH)2减少,B项正确;加入NaOH溶液,c(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项错误;加入CaCl2溶液,溶液中c(Ca2+)增大,平衡向左移动,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酸越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对应强碱盐的水解碱性越强。相同条件下酸性强弱顺序:HF>CH3COOH>HCN,其钠盐水解程度:NaCN>CH3COONa>NaF;同浓度盐溶液水解碱性:NaCN>CH3COONa>NaF,pH相同时盐溶液浓度与之相反,即盐溶液浓度NaCN<CH3COONa<NaF,A正确。
14.【答案】A
【解析】溶解度小的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项正确;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B、D项错误;若溶解度相差不大,则溶解度小的也可以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只不过条件要求高,如饱和溶液或浓溶液,C项错误。
15.【答案】(1)2ClO2+10I-+8H+===2Cl-+5I2+4H2O
(2)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3)淀粉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4)0.027 00
【解析】(1)ClO2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 I-被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可得: 2ClO2+10I-+8H+===2Cl-+5I2+4H2O。
(2)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或避免碘的逸出)。
(3)锥形瓶中含有碘单质,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锥形瓶中加入淀粉溶液显色蓝色,当达到终点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
(4)n(Na2S2O3)=0.02 L×0.1 mol·L-1=0.002 mol,根据关系式:

n(ClO2)=0.000 4 mol
m(ClO2)=0.000 4 mol×67.5 g·mol-1=0.027 00 g
16.【答案】5
【解析】设加入醋酸溶液体积为x,混合后溶液体积为V,溶液中c(H+)=c(OH-)=10-7mol·L-1,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得c(CH3COO-)=c(Na+)=mol·L-1,
Ka==2×10-5,x=5×10-3L=5 mL。
17.【答案】⑥①②⑤③④⑦⑧
【解析】多种对象的pH比较,可以按溶液酸碱性分组比较,一般浓度相同的酸性溶液,电离酸性较水解酸性强,碱性溶液类似。⑦⑧二种溶液呈酸性,④呈中性,其余溶液呈碱性;在酸性组中,⑦(NH4)2SO4溶液中因水解显酸性,⑧NaHSO4完全电离使溶液显示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浓度相同时,溶液的pH:⑧<⑦。在碱性溶液中,⑥NaOH,显强碱性,pH最大;①Na2CO3 ②NaClO ③NaAc ⑤NaHCO3水解呈碱性,对应酸分别为、HClO、CH3COOH、H2CO3,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水解碱性pH顺序为①>②>⑤>③。综合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为⑥①②⑤③④⑦⑧。
18.【答案】(1)C A B E
(2)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切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 充满溶液,无气泡
(5)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7)%
【解析】(1)中和滴定的顺序:取样—配成溶液—移取溶液—取标准液——滴定。
(2)为了减少读数误差,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切。
(3)锥形瓶下方放一白纸可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
(5)甲基橙在碱性溶液中为黄色,酸性溶液中为橙色,所以滴定达到终点时颜色变化为由黄色变为橙色。
(6)c(待测)=,滴定过程中任何不当操作最终都表现为标准液体积的变化,标准液体积用量增多,待测液浓度偏高;标准液体积用量减少,待测液浓度偏低。滴定管未润洗,滴定管壁残留的水会对硫酸进行稀释,使消耗的酸体积即V(标准)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7)n(NaOH)=2n(H2SO4)=2(V2-V1)c×10-3mol,m(NaOH)=40×2(V2-V1)c×10-3=80c(V2-V1)×10-3,ω(NaOH)=%。
19.【答案】0.100 0
【解析】①V标准=V2-V1=20.41 mL-0.40 mL=20.01 mL;②V标准=V2-V1=20.60 mL-0.10 mL=20.50 mL;③V标准=V2-V1=23.99 mL-4.00 mL=19.99 mL。
在定量实验中,往往通过平行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在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时,如果同一实验值相差过大,误差过大或过小的一组数据要丢弃。很明显第二次滴定数据误差过大,舍弃,其它两次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0.100 0 mol·L-1×20 mL=c(HCl)×20.00 mL,c(HCl)=0.100 0 mol·L-1。
20.【答案】BaSO4(s)Ba2+(aq)+(aq),
c(Ba2+)=mol·L-1=3.1×10-10mol·L-1<2×10-3mol·L-1,根据计算说明,可以有效除去Ba2+。
【解析】可根据溶度积常数的定义和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1.【答案】= <
【解析】Na2CO3与盐酸反应时,可能生成NaHCO3,溶液呈碱性;也可能生成CO2,溶液呈酸性。根据甲基橙及酚酞的变色范围,推断出终点时的pH范围,进而推测反应的生成物,确定出具体的化学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即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CO2↑+H2O;假如0.002 5 mol NaOH全部变质成0.001 25 mol Na2CO3,此时消耗0.002 5 mol HCl;而没变质的NaOH也消耗0.002 5 mol HCl,VA=VB。酚酞变色范围约为8~10之间,说明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即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假如0.002 5 mol NaOH全部变质成0.001 25 mol Na2CO3,此时消耗0.001 25 mol HCl,若没有完全变质,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会大于0.001 25 mol,但小于0.002 5 mol,VB>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