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0 21:2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 隋的统一和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课1S隋朝统一的原因(1)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2019/2/21151
战乱2019/2/212019/2/212019/2/212)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 ●



公元581年前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的发展,
民族的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3)隋文帝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力的提高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4)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隋文帝改革的措施(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币制,度量衡S(1)废除郡国并行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两汉两晋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隋统一后汲取历史教训,设立三省六部制,有利的巩固了中央集权。(2)开通大运河2019/2/212019/2/21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
运河,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代表着刚柔并济中华民族精神。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话说运河》解说词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看?赞同首先,从政局上说,加强了
中央对南方地区的控制。 隋、唐、北宋、元、明、清的首都都在北方,在过去交通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派兵去南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有了大运河,通过水路,可以快速的派遣军队,所以从此以后,南北方不像过去那样频繁分裂其次,在经济上,南北方商业上的联系
大大加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例如棉花主要产在北方,而纺织业南方更为发达,大量的棉花就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南方,同时也造就了扬州、杭州、苏州、淮安、济宁、临清、天津等一批运河边上的城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运河修成之前,从南方运粮食到北方只能靠人力,而人本身也要吃饭,运的效率也不高,往往运输的粮食大半都要消耗在运输的人力上面,南方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更是不得了,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运输,有了大运河后,可以低成本的运输大量物资。阅读史料2019/2/21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潜商旅,来往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177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潜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焉。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唯汴水(注:通济渠段)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宋史?河渠三》志第46再次,加强了南北方文化上的交流 南方过去是蛮夷之地,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先进的文化以及生产技术传到了南方,同时南北方相互交流和沟通更加频繁,从此以后再也分不开彼此,文化上、习俗上融合为一家。反对隋炀帝由于文武双全,野心勃勃好大喜功过于激进,大量的工程建设花费太多的财力和人力让整个国家的人民民不聊生,使得民间产生了贫民起义。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门阀贵族政治从两汉“察举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官员产生靠推荐产生,高门士族控制着国家政权,形成了门阀贵族政治如东晋的王、谢两家,简单地说这些人人生下来就是当官的,哪怕是个傻瓜也是当官的。书生王羲之曾任司马将军,别人问他你具体负责什么的,王羲之答:我的官职里有个马字,可能是管马的吧!可见士族大家简直就是。。。。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



科举考试的意义首先,加强皇帝在选人用人上的权力。其次,扩展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再次,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2005年11月16日人事部颁布施行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文件是国家2005年出台的,在2014年7月写入法律。
事业单位进人实行逢进必考制度。通过考试进入事业单位,(1)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不恤民力(2)隋炀帝的残暴奢侈的性格(3)频繁的对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