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和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人生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材料展示:
/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
(一)从繁荣到危机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那么,这个时期的美国究竟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教师补充:的确,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几则材料找出当时美国社会潜藏的矛盾。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教师提问:认真阅读材料,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找出哪些潜在的矛盾?
学生回答: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出现股票投机现象。
教师总结:从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利润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这种情况导致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造成了贫富悬殊,出现了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相对过剩,引起了供求矛盾,股票投机掩盖了这个现象,但盲目投机股票加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
3.教师提问: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美国总统胡佛在危机中发表演说(引导学生看课本第59页的“材料研读”),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在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请指出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及其产生的影响。
学生回答:经济危机时间:1929—1933年。影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4.教师讲解:大家仔细观察下面的表格以及课本第59页中“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图和课本第60页的“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片。
工业产量
贸易额
失业人数
资本主义世界
下降40%
减少2/3
超过3000万
美国
下降超过40%
减少70%
1500万—1700万
我们从这些表格和图片中,可以深刻体会出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甚至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师提问: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时间长,范围大,破坏力大。
教师引导: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的下任总统将会采取何种措施应对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教师讲解:面对这种情况,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信念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筹码,罗斯福无疑具备这种精神品质,但光有信念是不行的,必须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2.材料展示: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罗斯福
教师提问:快速浏览课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及“新”在何处。
学生回答: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新”体现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哪条?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目的:防止出现由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加强政府对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教师补充:除了颁布这些措施外,还对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进行整顿。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4.材料展示:
/
对“蓝鹰”标志,罗斯福曾有一番颇为生动的解释:“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胧中,士兵们都在肩上戴着一个明亮的标志,便于相互识别,以免误伤自己人。根据同一原则,对于那些与全国复兴计划合作的人们,也必须随时都能互相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目的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设计很简单,上面写有‘我们一定尽本分’。我要求所有同我站在一起的人,都突出地显示这一标志。这对实现我们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积极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二战结束,在资本主义世界短暂繁荣后,最终爆发了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矛盾重重的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启示我们,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他的大胆创新、坚持不懈更值得我们钦佩。
◇板书设计◇
/
经济危机
背景:短暂繁荣
时间:1929—1933年
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
特点:时间长,范围大,破坏力大
罗斯福新政
新政措施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时间:1933年
目的:应对经济危机
影响
积极: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局限性: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知道美国的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新政”,可是并不是每个资本主义国家在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都会采取与美国相同的做法。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史传统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也不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危机;德、日则先后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从而形成了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教师讲解:“法西斯”到底代表着什么?“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最初是一种刑具的名称,这种刑具由一束木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柄斧头组成,由执政官的侍卫官扛着,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的象征。处罚罪犯时,先从“法西斯”上抽下木棒,狠狠地抽打罪犯,直到打得皮开肉绽,然后让罪犯跪在地上,再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砍下他们的头颅。可见“法西斯”代表一种独裁专制的制度。
教师提问:快速浏览课本第63页,指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重要人物、经过、内外政策。
学生回答:(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2)重要人物:墨索里尼。
(3)经过: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1929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领土。
教师引导:最初建立法西斯专制政权的是意大利,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国家却是德国。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教师讲解:经济危机也沉重打击了德国,德国的工农业产量受到影响,失业率也在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每个国家都在采取应对措施。这时在德国,出现了一位影响整个世界的人物,他是谁呢?
学生回答:希特勒。
2.教师提问:希特勒上台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宣扬各种各样的反动理论。希望从理论方面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有利于自己统治的理论呢?
学生回答: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的成立及其反动理论可以归纳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3.教师提问:希特勒的纳粹党赢得了各阶层的支持,他在哪一年掌握了国家大权?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回答:(1)时间:1933年。
(2)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4.教师提问: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1)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3)解散了工会;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众多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4)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实行普遍兵役制。(5)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
教师补充:法西斯上台后,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其中,最让人震惊的就是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大肆迫害。希特勒政府对犹太人从政治上、经济上、人身上大加迫害。
5.教师提问:德国纳粹党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学生回答: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政治原因:转移国内矛盾,获得犹太人的财产;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综上各种原因,导致了纳粹党对犹太人的大肆迫害。
教师总结:犹太人并不是纳粹党所说的“劣等民族”,相反,他们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教师讲解:法西斯政权不仅在德国和意大利盛行,在日本也盛行起来。
2.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65页,指出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是什么?法西斯政权在哪一年建立,其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1)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2)时间:1936年。
(3)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教师提问: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的表现。
学生回答: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教师引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抵抗法西斯军队进攻的国家,因此,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中国军队在亚洲战场牵制日本军队,苏联就会面临东西方战场的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如何?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三、课堂总结
本课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为主题,以德国为典型事例叙述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它们对内实行残暴独裁统治,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叙述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严重威胁。这之后,德、意、日法西斯最终走在了一起,建立了邪恶轴心,并开始无情践踏人类文明,国家生灵涂炭。世界重新进入一个重大灾难时期,战争的阴影遍布全球。
◇板书设计◇
/
意大利对外扩张
时间:1922年
人物:墨索里尼
表现:侵略埃塞俄比亚
欧洲策源地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人物:希特勒
时间:1933年
意义: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策源地
时间:1936年
意义: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表现: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和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史实;了解《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以及二战结束等史实;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归纳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认识战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苏联等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更要知道和平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教学难点】
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胜利的协约国主持召开了国际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并没有使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分赃的结果不满,相互勾结,建立了邪恶轴心,世界笼罩在法西斯战争的阴霾下。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讲授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600多万……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材料四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教师提问: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
师生归纳: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凡尔赛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相反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③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④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67页,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性事件以及二战的主要战场。
学生回答:(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性事件: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3)主要战场:东方战场以中国战场为主,还有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3.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珍珠港事件。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教师讲解: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请指出反法西斯国家为了走向联合签署的宣言、时间和意义。
学生回答:(1)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2)时间:1942年1月。
(3)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教师讲解: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对法西斯国家形成了重大的打击。指出反法西斯国家在协同作战的道路上取得胜利的典型事件、时间以及影响。
学生回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时间
影响
时间
影响
1942.7
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4.6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教师引导: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的暴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解决战后问题的会议也在积极准备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教师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的结束阶段,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迫切需要盟国进行协商。阅读课本第70页,指出雅尔塔会议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以及二战结束的标志。
学生回答:雅尔塔会议。(1)时间:1945年。
(2)地点:雅尔塔。
(3)人物: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4)内容: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5)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2.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空前的战争,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他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还在于争夺世界霸权,奴役各国人民。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召开雅尔塔会议,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最终在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也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对当今的和平环境,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才是对二战当中逝去的生命最好的尊重与纪念。
◇板书设计◇
/
二战全
面爆发
与扩大
标志:德国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
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
典型事件: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
反法西斯联盟
与战争的转折
《联合国家宣言》
典型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
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及战争战争
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主要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地点:雅尔塔
二战结束标志:日本签署投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