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孙权劝学
知 识 积 累
字音字形
卿(qīng) 岂(qī)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古今异义
古义:到,等到 古义:重新
(1)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即更刮目相待 更
今义:达到 今义:更加
古义:只,只是 古义:历史
(3)但当涉猎 但 (4)见往事耳 往事
今义:但是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
今义:学位名称
一词多义
(1)以 (2)见
(3)当
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到高,或从穷困变富有,都可以说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也作“刮目相看”。
古代称呼
(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句末语气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读“yé”,语气词,后写作“耶”,译为“吗”。
(2)见往事耳。
耳,读“ěr”,表示限止语气,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读“hū”,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
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汉族。陕州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内容主旨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故事,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刮目相待”后,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与认可。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至少给人两点启示: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重点难点
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中考对接
一、积累运用
1.一字多音。
当涂( ) 为博士( ) 即更( )
但当涉猎( ) 自以为( ) 万象更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蒙辞以(用)军中多务 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常读书
B.①孰若(像)孤 ②但当涉猎(应当)
C.①及鲁肃过(到)寻阳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①见往事耳(了解) ②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B.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的“笔记小说”。
6.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结合文中人物不同的身份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9.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
C.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0.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的阿蒙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大哥为什么看见事情这么晚啊!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运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2018·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名姝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铠以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毫无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 夜 宿 民 开 门 愿 纳 无 敢 入 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5.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āng dāng wéi wéi gēng gēng
2.D 解析:D项②,句意为: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复,再。
3.B 解析:A.有误,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有误,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有误,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C 解析:A项“当”分别解释为“动词,掌管/能愿动词,应当”;B项“以”分别解释为“介词,用/动词,认为”;C项“见”均解释为“动词,了解”;D项“大”分别解释为“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的”。
5.D 解析:A.有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6.(1)我哪里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去当学官呢?
(2)士别三日,就应该另眼相看了。
7.(1)陈述语气,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疑问语气,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疑问语气,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4)感叹语气,惊讶不解的语气。
(5)疑问语气,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8.B 解析:B.句意: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但”译为“只”。
9.B 解析:B.句意: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耳”应为表示限制的语气。
10.D
11.B 解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
12.(1)伺候(侍奉 照顾 服侍) (2)赠送(给予 馈赠) (3)穿上铠甲 (4)侵占(侵犯)
13.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4.(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5.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