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致开幕词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1956年底
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
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大失误
1、建设总路线
(1)提出:1958年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八大二次会议
(2)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3)结果: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时期农业
“高产卫星”宣传画
(2)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甚至一二年达到原定12年实现的粮食产量目标。
结果:掀起虚报高产,竞放高产卫星的高潮。
备注:《公报》指1959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公报》。(数据来源于《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大跃进
(1)含义: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热潮,是从农业领域起步的。
农业“大跃进”的特征是放高产“卫星”。
本文所言“卫星”,特指1958年始于中国媒体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合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此前不久,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国内媒体将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3)工业:全民大炼钢。
时间 全国钢铁产量(万吨)
旧中国-1948年前 760(最高年产量92.3)
1949年 15.8
1952年 135
1957年 535
“北戴河会议离年终只有四个月的时间。到八月底钢产量还只有四百多万吨,离翻番的指标还差六百多万吨。”。 ——周传典等人主编:《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
1958年的钢产量目标:1070万吨。
“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1958年国庆节,天安门前由钢铁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当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使得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展开,8月全国钢铁冶炼的劳动力达几百万,9月5000万人,10月6000万,1958年底已经达到9000万,即全国八分一的人口都在专职炼钢。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1958年全国各地农村建立的炼钢小高炉有1000余万座,大兴“土法炼钢”,可谓奇迹。
男女争登点将台,
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
赢得铁流滚滚来。
脚踏黄河水倒流,
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
赶上英国不发愁。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影响: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人民公社将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它将发展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 ——1958年8月《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3月为响应中央“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号召,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合并后的大社叫人民公社,是农业、工业合作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单位。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这个东西可了不起,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30日。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所谓“大”,就是将合作社合并成人民公社;
所谓“公”,就是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由公社统一使用,统一调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
1958年8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赞扬人民公社好。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毛泽东的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人民公社好”的口号立即传遍全国.
1958年4月,全国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在河南遂平成立。下图为其旧址
建立公共食堂的过程,就是暴力收缴农民基本生活资料的过程。农民家里的灶台被拆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粮食、柴草、家畜家禽全部都被集中到公共食堂,不允许私自做饭。
在人民公社内部实行供给制,大办公共食堂。
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平均主义大锅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强调的是“多、快、好、省”,但在实践中只突出一个“快”字。为此,有关部门号召全国人民,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4、左倾错误的表现:
农业 “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甚至一二年达到原定12年实现的粮食产量目标。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全民大炼钢铁 许多地区用粘土和砖头自己在山下建造小高炉,用家里的铁质物品来作原料,用山上的木头烧成炭。这样生产出来的绝大部分钢产品质量不合格,大大地浪费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破坏了环境
大麦穗、大玉米、大棉花,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生产资料公有,统一核算、分配
组织军事化
生产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
人民公社吃饭不花钱
单干好比独木桥,
走一步来摇三摇;
人民公社是金桥,
通向天堂路一条。
5、认识: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折。
(2)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
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3)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 1960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2405 54.9
生猪存栏数 14590 8227 43.6
(三)国民经济调整
1、三年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年)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轻率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
信阳事件:1959年全国粮食大幅减产11%,而征购数却增加了14.7%。信阳因天灾实产粮食20多亿斤,仅及1958年的一半,但虚报产量成了72亿斤,征购粮就按照这个虚数来,全地区征收了16亿斤粮食。信阳某县为追逼粮食动用专政机关,捕人1774人,其中死于狱中36人。短期拘留10720人,死于拘留所的667人。全信阳地区打人成风,打死人司空见惯。为了求生,人们成群结队外出讨饭逃荒,地委又下令把外逃的群众当做“阶级敌人”和“流窜犯”来对待,成百成千的农民饿死、病死。当时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承认信阳地区的非正常死亡是100多万人,承认自己“对河南人民犯了大罪”。
2、国民经济调整
(1)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核心:调整(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于1961年开始实施。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八字方针”的目的是搞好经济建设的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标志着经济建设的方针又重新恢复了八大所坚持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十年探索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七千人大会
(2)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了有7000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本人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自我检讨。
(3)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到1965年,国民
经济调整的任务
基本完成,工农
业生产得到恢复
和发展,呈现出
物价稳定、市场
繁荣的新面貌。
196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8.5%,工业总产值增长26.4%,增长速度之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罕见的。
二、“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毛泽东错误分析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左倾错误)。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二)发动:
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3、运动方向: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司令部”:资产阶级司令部
矛头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4、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只有公开地、全面地、自上而下地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才能被走资派篡走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毛泽东
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毛选)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书籍
(三)全面内乱
1、个人崇拜
跳忠字舞
吃饭前先读毛主席语录
形式多样的毛主席像章在当时应算是最普及的了
(三)全面内乱
2.造反有理:毛泽东高度肯定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造反有理,成为红卫兵和一切造反组织造反的政治依据。从此红卫兵(大中学校学生)、造反派(群众)组成各种各样的造反组织,冲击各级党政机关,把许多文化人、党政干部、出身不好的人当成“牛鬼蛇神”揪斗和“横扫”,以破“四旧” 的名义,大肆破坏文物,制造 “红色恐怖”,造成天下大乱。
毁文物
拆匾额
烧古籍
批斗彭德怀
批斗“走资派”
批斗文学人士
大字报大批判
各地革命委员会(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3、全面夺权:一月革命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王洪文等夺取上海党政大权,从此夺权风暴席卷全国。
(3)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残酷迫害致死,是文革最大的冤案。
4、全面内乱:
(1)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砸烂公检法” ,全国各级公检法系统的干部,民警,受到打击迫害的达34400多人,其中致死达1200多人,打伤、致残的3600多人。整个公检法机构陷于瘫痪状态。
(2)“抓革命促生产”,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停止高考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被打乱。
(四)正义的抗争:
1、二月抗争:1967年2月中旬在怀仁堂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同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谢富治等进行坚决的斗争,当时被诬称为"二月逆流",实际上,它是一场正义凛然的"二月抗争"
2、周恩来、邓小平努力恢复秩序
3、张志新、罗克等为代表的群众斗争
周恩来在五个月内共计139天的实际工作量为:每天工作12-14小时的有9天,14-18小时的有74天,19-23小时的有38天,连续工作24小时的有5天,只有13天的工作是在12小时以内。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五)结束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10)标志“文革”结束
欢庆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性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影响:①政治:国家政权、民主与法制被严重破坏②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③文化: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 ④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3、教训: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⑤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
(六)评述
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在200万以上。十年“文革”我国经济损失5000亿元之多。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温饱难保证。它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
(一)全面建设时期
三、建设成就
1、十年建设成就:在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以及所制定的方针、政策等,虽然有过失误,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钢铁
武汉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基地
(2)油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武钢
胜利
大港
大庆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1958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弹爆炸
1958年第一枚火箭
(3)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4)交通: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包兰铁路
(5)水利和生物
三峡大坝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大庆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960年3月,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精神。 西南联大物理系、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两弹之父。1950年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登船回国。 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遭遇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率领干部、群众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大规模栽种泡桐治理灾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热爱人民、鞠躬尽瘁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助人为乐、爱国爱民精神
2、模范人物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二)文革时期
1、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3、1972年屠呦呦等科学家在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治疗和控制疟疾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杂交水稻之父
东方红一号
屠呦呦
氢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