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1 12: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实施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实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教师设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展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图片,指出土地改革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目标导学一: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前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如何?
(2)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3)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识记《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
(2)目的
【问题】探究土地改革的目的。
【答】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过程
【问题】分析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
【答】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了由刘少奇主持制定、经七届三中全会讨论后提交政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阶段。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团,投身这场伟大的斗争。各地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逐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的执行机关。
【讨论】①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②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总结】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也分给地主一份应得的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②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结果
【总结】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四、课堂总结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人文关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依然任重而道远。
板书设计
一、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目的
3.土地改革的过程
4.土地改革的结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