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2-21 13:0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冼星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近现代诗作为创作依据的大型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对诗歌和音乐相结合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极其审美价值加深理解。
教学内容:1、《黄河大合唱》选段。 2、《黄河》钢琴协奏曲。
教材简析:
1、《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末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抵达延安后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做了朗诵演出。当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教授的冼星海深受感动,在一个小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三十日由邬遮零指挥于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作品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 》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
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 》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 》朴素的民歌风格,男声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 8、《怒吼吧!黄河 》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高峰。
3、冼星海:广东番禺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音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忾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教学重点:
《黄河大合唱》为本课重点,起创作背景为只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有气势地、富于表情地朗诵歌词以更好地体会该作品的感人魅力。
课 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黄河》钢琴协奏曲(孔祥东演奏)。
二、 导入:回顾前课内容导入本课内容——大型声乐作品的诗歌与音乐,即《黄河大合唱》。(明确前课为古典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但作品小;本课为近现代题材的大作品。)

三、 学习新课《黄河大合唱》:
1、提问:所知道的关于描写黄河的诗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介绍词曲作者、创作背景:
①冼星海介绍(录像):
广东番禺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音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忾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②光未然介绍(录像):
③创作背景(录像):
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 》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 》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 》朴素的民歌风格,男声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 8、《怒吼吧!黄河 》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高峰。
4、播放“黄河”的浪涛,突出其气势磅礴。
5、欣赏《黄河船夫曲》。
①学生活动:朗诵前面诗歌部分。
②欣赏并思考:作品情绪上的特点?
激昂——舒缓——激昂
③短小的主题(学生学唱)
④独唱与齐唱处:教师独唱、学生齐唱。
⑤歌曲体裁:劳动号子(铿锵有力,一领众唱)。
⑥全体朗诵诗歌。
6、欣赏《黄河颂》:
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

7、配乐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①提问:诗歌配上音乐后有着怎样的力量?
学生回答:咆哮着,汹涌着。
②教师讲解:在伴奏中加入了《满江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8、欣赏《保卫黄河》
① 欣赏歌曲。
② 学生随音乐学唱。
9、欣赏《怒吼吧,黄河》。
① 欣赏歌曲。
② 用“啊,黄河”作曲。
四、课堂小结: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作品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它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它伟大的音乐,诗歌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音乐与诗歌不可分离的!
教后感: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有着很大影响的大型声乐作品,学生对这部作品比较熟悉,而且黄河有是我们的母亲河,学生对它又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欣赏《黄河大合唱》更是要同学们感受黄河的伟大,黄河的磅礴,黄河的起誓。所以在欣赏作品时,力争其完整性,并且在开始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间又播放“黄河”的浪涛,通过这些让学生置身于设置的音乐情境之中,为欣赏作品作好铺垫。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欣赏的完整性,还要注重将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渗透到每一首歌曲里,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成功不仅是音乐写得好,诗歌在其中也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切身体会到音乐与诗歌是不可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