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指导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指导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03 13: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五单元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



2

3


4

1



5

写作实践
……………..…
思路点拨
……………..…
佳作引路
……………..…
写作导航
……………..…
简评
…………





写作指导
写作导航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写作导航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者在执笔行文时想的是“意”,写出来的却是“文”,这由“意”而“文”的转化就全凭着写作者的语感进行。
写作导航

那么,语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1.要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写作导航
2.要意思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要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
写作导航

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4.要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
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
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
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
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
思路点拨
一、文题一,是片段作文,选择一处景或物的特别之处,比如:颜色、形状等。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景或物的主要特征写。
二、文题二,是要求在第一题片段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写好景物的特点,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
思路点拨
三、文题三,是以“月亮”为题的话题作文,那么就说明不能另写其他的题目。选择一个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什么情感?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佳作引路
月亮
佚名
月!多神圣的一个名字啊,它总是很神秘,它用它的一生陪伴着夜晚的地球,夜晚里,那个寂静,幽深,古老的地球。
寒冬腊月,炎暑金秋。每天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小时候,因为一曲“月儿弯弯似小船,每天跟我一起玩”而经常把它当作那时忠实的玩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逐渐淡忘了,那个曾经陪伴我们度过金色童年的朋友——月。
又是八月十五,可是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只是人们眼中的中秋节,月亮只是充当人们聊天时的配角背

佳作引路
景,若月儿是自由,它一定不会再为人们服务!因为没有人在意它,可不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在我们欢聚一堂,聊天说笑时会去给月儿说声“生日快乐”?
走下楼梯,漫步小河边。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深邃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周围有几丝白云在漂移,月儿发出淡淡的白光。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银辉,好似银鱼儿在那里跳动。整个湖面像一面开阔的明镜,像一块无暇的白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长绸带,风一吹,波光粼粼。我捡起一块石头投进小河,顿时激起了层层涟漪,逐渐扩扩大……水中的月亮也随着波纹变得支离破碎,摇晃着,摇晃着……

佳作引路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果真不假。中秋的月儿散发光芒,撒下皎洁的月光,那么温柔,如轻纱一般,映出了我惨白的笑脸。人们说太阳火热,我说月儿幽美;人们说太阳生机,我说月儿恬静;人们说太阳光芒万丈,我说月儿月色柔和;人们说太阳金光四溢,我说月儿满月生辉;人们说太阳灿若锦绣,我说月儿清辉四射!
皓月千里却明朗如镜,难怪那些文人如痴如醉,发出“幕云收尽溢消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咏叹呢!中秋的月亮圆又圆,它就是我心中的明珠——一个明亮纯洁的天使!
(选自《语文网》)
这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重在描写中秋的月亮,显得生动形象。文章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并与题目相照应。此篇文章多处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内容丰富,结构精巧、细致,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简评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