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沪粤版 复习第三章 光和眼睛第一课时新知导入考点1:光的直线传播和颜色考点2:光的反射考点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考点4:光的折射考点5: 光现象作图 新知讲解考点一:光直线传播和颜色
课标: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第现象、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光的色散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的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例1:(2016·枣庄)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线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例2: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色散绿考点二:光的反射
课标: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位置都能看的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f)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_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_______方向射出。这说明:_________ 光路是可逆的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存在OE例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归纳
(1)实验器材:
可折转光屏的作用: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光屏与平面镜放置的要求:光屏与平面镜应垂直,若不垂直则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4)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5)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将纸板F向前(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6)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____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例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
D.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B考点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现象归纳
(1)实验器材及作用:
玻璃板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薄一些好,若玻璃板太厚,在玻璃板的同一侧,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
(2)不管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和A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
(3)为了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还是实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4)如果光线比较暗看不清棋子A,的像为了看清棋子A的虚像,请你想出一个方法?
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放一光屏(或一张白纸),直接观察光屏(或一张白纸)上是否有像。用灯光照亮棋子A(7)实验时,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垂直.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 可移动后面的蜡烛看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如果重合,则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5)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6)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_. 透过不变(8)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像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9)为了把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小勇要将另一支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当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他便开始记录,这将使像距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这样所测量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偏大,导致像距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10)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还是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11)移动蜡烛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2)有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较黑暗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2:舞蹈演员站在平面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D考点4:光的折射 课标: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
C.光从水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例1: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
A.立竿见影 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 D.一叶障目B考点5: 光现象作图 例1:(2018?重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
例2:(岳阳中考)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例3:(襄阳中考)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O点处,在O点处发生折射后照亮水底A处,作出折射光线.
例4:(2018?通辽)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例5:(2017?重庆A)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图中画出这条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课堂练习1.(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A2、(2018?济宁)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B3、(2018?枣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折射乙4.(滨州中考)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5、(2016?攀枝花)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拓展提高1、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 P 点,请你 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资阳中考)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3、(2016·南充)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海市蜃楼
C.镜花水月 D.坐井观天
4.(德阳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 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 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 “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CB5、(广元中考)2016年5月某日上午,在广元地区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带有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许多人纷纷拍照留影.关于彩色圆环的形成原因,可以由下列哪种物理规律解释( )
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D6、(枣庄中考)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光的直线传播和颜色光的反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光现象作图 考点课堂总结板书设计光同种均匀介质两种物质表面透明物质不透明物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作业布置焦距中考光第直线传播、光第反射、光第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