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21 10: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幅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大致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期间 B.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
C.“大跃进”运动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2.“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A
3.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 南京长江大桥
B. 武汉长江大桥
C. 钱塘江大桥
D. 上海浦东大桥
【答案】B
4.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5.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是( )
A. 公私合营
B. 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A
6.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表现有( )
①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7.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
A. 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C. 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答案】B
8.“注重实际的他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C.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9.下列不是建国初期,中共采取的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的是(???)
A. 和平解放西藏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进行一五计划
【答案】D
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对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答案】A
11.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③五四运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⑤三大改造完成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12.河南某市有一老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因为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到一起,建立“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土地改革
【答案】A
14.农业“大跃进”的主要表现是( )
A. 浮夸风
B. 高指标
C. 瞎指挥
D. 共产风
【答案】A
15.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C
1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下列哪一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 三大改造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 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B
17.1958年《人民日报》登载了湖北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36900多斤的报道。这可能出现在(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农业的合作化运动中
D.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答案】B
18.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是( )
A.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开国大典的举行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B
19.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诞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毛泽东什么时期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从取得的成就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了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面貌。
(2)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2.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这个阶段在东北地区取得的成就一例。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答案】(1)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国情